(1)国际知名品牌商的发展趋势
按照我国2008 年服装460 亿件生产量、295.52 亿件的出口量计算,全行业生产的服装64.24%实行对外出口,而该部分出口量基本通过OEM、ODM 方式进行生产,所面向的客户为海外品牌商。因此,国际知名品牌商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对我国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将起到重要影响。从近年来的发展态势来看,未来国际知名品牌商的发展趋势如下:
①大品牌商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
由于大品牌商在资金、实力上的优势,通过不断的广告宣传和渠道拓展,其竞争优势仍将得到保持。以本公司客户GAP 为例,该公司成立于1969 年,经过近40 年的发展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休闲服饰零售商,目前旗下拥有逾3100 家连锁店、3 个知名品牌,2007 年营业总收入达到158 亿美金,竞争优势非常明显。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品牌商陷入了危机。如2008 年11 月,美国休闲服零售商Steve&Barry’s 宣布继8 月关闭97 家店铺后,关闭剩余的173 家店面;2008 年12 月,美国女装零售商B Moss 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等等。但对于大型品牌商而言,GAP 在2008 年共关闭115 家店铺,但同时新开店铺100 家,店铺总数达到3190 家,2008 年总收入依然达到145 亿美元。日本的UNIQLO 则依然保持快速增长,门店数量相比2007 年进一步增加。因此,经过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大型品牌商的竞争优势有望进一步得到加强。
②欧洲、日本品牌商发展迅速
目前世界前10 大品牌服饰商有7 家在美国,作为世界服装潮流的风向标,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国仍将是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进口国。近年来,欧洲和日本市场同样发展迅速,服装消费逐年增长。其典型代表为西班牙的ZARA(世界第2大)和日本的UNIQLO(中国市场翻译为“优衣库”世界第9大)。
③进一步发展多品牌、实现分档次的差异化竞争
为实现对客户的深度开发,众多国际大品牌商利用已有的品牌知名度,在保持普及性的同时,通过开发不同档次的品牌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在方式上,该类高端品牌普遍以多款少量为主,以限量化来体现产品的档次。以公司客户“ADIDAS”为例,其旗下既拥有大众运动品牌“三间条”,同时拥有休闲服饰品牌“三叶草”以及高端定制品牌“Y-3”。大众化产品到高端产品的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差距非常明显。
④“快速上市”成为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从服装的消费习惯来看,如果品牌商能先于竞争对手将当季服装面世,则初期上市的新款服装价格最高;2-3 周后,其他竞争厂商出现类似的产品上市,品牌商由于已经以最高的价格销售了大部分存货,则可将剩余服装以不同幅度的折扣进行销售,从而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因此,对于品牌商而言,服装快速上市能保障公司获得最高的收益;流程的缩短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保密性,从而降低被竞争对手抄袭的可能。
⑤部分环节和服务外包成为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欧美国家的消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许多品牌商的经营也受到了较大影响。为缩减开支,一些品牌商在关闭部分零售店铺的同时,计划将旗下占成本比重较大的设计研发部门进行削减,减少固定成本;采购更为集中以保证供应商品质,使供应链更为稳定。
⑥环保及其他社会责任成为重要的考量指标
对大型品牌商而言,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为了保证品牌的高端形象,品牌商在企业整体形象上也非常关注。由于近年来媒体对一些品牌商的“血汗工厂”持续曝光,使得大品牌商的外包服务部分日益受到舆论媒体的关注。因此,品牌商在选择制造商时除了对其生产技术等进行关注外,社会责任也成为重要的考量指标,并在各自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文件中明确列明。
(2)我国服装生产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外部和内部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服装业将迎来一次产业升级。当前行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产品档次不高、竞争力低下、缺乏核心技术以及定价“话语权”等,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服装行业内的企业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普遍盈利能力不强。为与国际发展形势接轨,我国服装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将具体表现在:
①产业资源进一步向大企业和优势企业集中
从订单情况来看,在2008 年欧美订单和利润空间收缩的情况下,一大批以承接二、三手订单为主的小企业被迫关停;在信贷收紧的情况下,部分回款周期较长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出现了较大困难。在此情况下,订单迅速向信誉良好、加工能力强、交货有保障、服务有特色的优势企业流动,使服装生产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部分优势企业订单比以往更为充沛,而更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则越来越接不到订单。
②发展环境促成行业“二收”
“二收”表现为一收产业规模,二收产量规模。经过2007 和2008 年较为明显的淘汰更新,服装行业企业总数量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快速增长,行业内企业数量将逐步减少。在没有市场新的增长点出现的情况下,国内生产规模不会再进一步扩大。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在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等作用下将较以往更加审慎,对于扩张会更加理性。从增长方式看,数量增长时代已经基本结束,多数企业已经从产品营销,即生产出大量库存在批发市场等待销售的模式,转向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有较强计划的安排生产和销售,对于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要求更高,而数量要求反而下降。短期内服装行业很难再出现20 世纪90 年代末期到21 世纪初期的“大爆发”现象,未来行业将呈现收敛的趋势。服装行业出现“二收”的现象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改革,未来汇率的波动将会更大,对服装行业而言,大批量生产的模式将因汇率波动导致巨大的经营风险。其次由于劳动力成本的逐步升高,我国劳动力成本虽然仍低于发达国家,但价格相比南亚和东盟等发展中国家已没有明显优势,未来低档产品的国际竞争势必更为激烈。中国服装业应当充分发挥技术和劳动生产效率的优势,以“技术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行业产量规模逐步收敛将是必然趋势。
转自:http://money.163.com/11/0420/14/723EP5A600254M1A_2.html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紫叶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