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久了,就越发想念母亲做的哨子面。
母亲做的哨子面,有一股特别的味道。新鲜醇香,酸辣适中,筋道爽滑,时常令人垂涎欲滴。现如今,只身在外,每当在饭馆吃面的时候,就会愈加地想念母亲。想起母亲做的哨子面,那种香辣可口的味道里充满了浓浓的爱。
哨子面一直是陕西人的专利,每个陕西人都能做一顿美味可口的哨子面,据说哨子面是因西周文王而得名。相传周文王年幼是因父母早亡,一直靠哥哥嫂嫂抚养成人。有一次,周文王率军出征中途遇到瓢泼大雨,风寒入骨,服过百药不见起色,数日卧床不起。嫂子得知后亲自下橱,为文王擀制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文王吃的大汗淋漓,精神焕发,后为纪念了嫂嫂遂取名“嫂子面”。而“哨子面”可能是由于谐音转化而来。
母亲跟我在一起住的时候,每天中午都要做哨子面,天天如此,花样不仅相同。中午有时候忙时,就去超市买机器加工好的面条,回来用鸡蛋煎饼,将辣椒、鸡蛋饼、黄花、木耳切成丝,豆腐、土豆、白罗卜、红萝卜切成丁,将切好的肉丝放入油锅中煎炒,依次将辣椒,鸡蛋饼等材料放入锅内进行爆炒,烧至微香时,加入开水,用温火进行熬制,之后放入香菜、料酒、香醋进行调味,浇入煮好的面条中便可进食。有时候,母亲不需要那么多的食材,她似乎知道每一种食材的品行,在恰到好处的搭配里,做好一锅香喷喷的哨子。做好的哨子面,汤滑味鲜,筋韧爽口,香气袭人。
做哨子面看似简单,却需要足够的耐心。将肉切成丝,入热锅,加入一定量的姜沫、碘盐、葱末,去腥,翻炒,加当肉为六成熟时加香醋翻炒,七成熟时加入酱油,花椒等调味品,炒至九成熟,加入适量红辣椒丝,然后注清水,旺火沸腾,放入肉臊子,再让水沸腾。后将准备的木耳、鸡蛋、黄花菜、底菜入锅,并根据需要再行调味,旺火滚沸后文火热之,加漂菜。这时候,汤香开始弥漫,热气带着丝丝缕缕的香气升腾,挤满整个厨房。透过缭绕的热气,看着母亲时隐时现的忙碌身影,妥贴而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等火候差不多,哨子的汤不停地咕噜咕噜冒出一个个水泡,滚烫而热烈。用母亲的话说,这样的饭才有味,养人。哨子面吃久了,渐渐地就成了习惯,汤汤水水,酸辣有致,这大概就是生活最根本的初衷和意义。
家里用的是白瓷碗,我一直以为,这是盛哨子面的最好器具。雪白清凉的瓷碗里,盛上一碗色香俱佳的哨子面,这是最和谐美好的搭配。熬好的哨子,松软,嫩滑,美味可口,一根根细长筋道的面条,像是一根根雪白的龙须。端一碗这样的哨子面,吃几样简单小菜,一家人,坐在餐桌周围,说些不着边际的家常话。原来,这就是我所想所念家的味道。
写着写着,我仿佛有看见了母亲弯腰擀面的样子。
转自:http://culture.ts.cn/content/2013-09/03/content_8650464.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小雨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