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高校网上填报首日出现有趣一幕:一名女生问前来采访的记者学新闻学怎么样,记者马上摇头说:“这个职业看似自由,但压力太大,工作不定时,建议女生入行要慎重……”
这与8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广东校友会成立大会上发布的一则调查报告“遥相呼应”。这份由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罗昕带领课题组主持的“30年来新闻传播学专业毕业生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披露:已生育孩子的新闻传播毕业生,仅15%表示支持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媒体行业,另外85%并不持肯定态度。
现状:新闻教育供大于求
据权威资料,2012年,我国有800多家高校开设新闻学专业,在校本科生超过17万,硕士研究生超过4万,而编辑记者的岗位要求仅为25万人左右,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
著名新闻学教授李良荣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2000年以来较大规模的扩招,导致毕业生急速增长;二是随着受众要求提高,媒体大量吸纳金融、法律、社会学等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毕业生从事新闻的综合、分析、解读等工作,也对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造成一定冲击。
小朱大学学的是新闻传播专业,班上共有50人,而毕业后除了10名同学继续深造外,真正做记者的,只有他一个。“其他同学大部分进入了各类企业、广告公司,或者考了家乡的公务员。他们不是不想进媒体,确实是媒体单位的门槛越来越高。”
不愿子女“接班”是“围城”现象
小朱入职一年来,迈入了“月光族”,体验了“作息时间没规律”的生活:有时凌晨接到电话,立马要从床上爬起来赶去现场;有时遇上紧急任务忙不过来,一天只吃一顿饭……
像小朱这样的“加班”情况,调查报告也有体现。报告披露,长时间的工作状态是新闻传播毕业生的普遍现象,超过8小时工作的新闻传播毕业生比例高达77%。
主持这次调研的罗昕副教授接受采访时指出,尽管八成多传媒工作者对其子女进入传媒行业不持肯定态度,但这种“围城”现象,在其他行业也存在,因此不必悲观。
罗昕指出,其他行业对自己职业的认同也会出现这种“矮化”的评价现象——比如公务员,他也会把自己的待遇、评价说得很低,但每年仍还有“千军万马”争相报考。
全媒体时代,职业规划更广阔
李良荣对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表示乐观:随着社会发展,报社、杂志社、电视台等不再是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唯一出路。许多大型企业、公务员单位和事业单位都需要新闻学专业人才,来负责公共关系处理和对内对外宣传。他希望在校学生能全面提升自己采、写、编、评的能力,打好基础,培养新闻敏感度,以适应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人才的需求。
罗昕也提到,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全媒体”概念随之出现。全媒体的发展对整个新闻传播教育来说是个契机,将促使其就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变得更为广阔。
这种背景下,罗昕觉得,新闻传播教育,应该强化对学生的新闻理想教育和职业认同感教育,让学生在培育新闻理想的同时,认识到行业现状,不至于毕业后产生现实落差,出现像北京那个记者劝阻考生报考那样的情况。
转自:http://culture.ts.cn/content/2013-09/03/content_8648972.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小雨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