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傅的“播种”与培育,浦江繁衍出了一地的“晶莹”,水晶玻璃工艺渐渐成了一个新兴产业。
随着时间推移,浦江的磨珠业也在向纵深发展。原来的小作坊,规模日渐扩大,最初的“磨珠人”根据市场走向,朝灯饰灯具和工艺品方向发展,产业也从山乡蔓至全县。浦江是书画之乡,书画文化的氛围历来比较浓郁,这些“磨珠人”也受着地域文化的熏染,身上有着一份难得的底蕴。他们利用地域优势,在水晶玻璃上做文章;他们从义乌等市场接受了新信息,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现代经济相嫁接,创造出了新的产品。
胡雪东是当年把上海师傅引进浦江的人之一。他多年来沿着“水晶路”走,从跟着上海师傅磨珠开始,到自己筹集资金依靠师傅的帮助在杭坪办起加工厂,后来又走出山乡,一直贴着“水晶玻璃”业,而且生意越做越大。说起与义乌的连接,他说,浦江的水晶业其实是伴着义乌市场一起发展的。20多年前上海师傅最先生产的就是玻璃珠子,串手镯、串项链等饰品,这些产品不少地方现在仍在做。当时就有很大一块产品通过义乌的摊位出去,当时是销给摊主或者代销。到后来浦江的灯具灯饰,义乌市场始终是重要的窗口,到前几年水晶和玻璃工艺品大发展的时候,品种就更多档次也更高,与义乌市场就更是连在一块了,很多企业就干脆自己到义乌设摊经销了。
浦江水晶玻璃从最初的磨珠开始,渐渐向灯饰灯具发展。政府的政策一直引领着产业发展,不断适时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建立灯饰城、创建水晶工业园区、明确“接轨义乌市场”战略、举办全国性“水晶和玻璃工艺博览会”等措施,促进了浦江水晶业的发展。
- 下一篇:沿海涂料企业:打响内地城市攻坚战
- 上一篇:铁矿石谈判:撕开“铁幕”
共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