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136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呼图壁人的新疆曲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8-10  来源:亚心网  作者:陈颖  浏览次数:107
核心提示:呼图壁人的新疆曲子
       一曲曼舞滋养心灵

刚刚落下帷幕的“新疆第二届乡村艺术节暨呼图壁第二届新疆曲子文化节”,让呼图壁县及周边县市热爱新疆曲子的艺人和观众美美地享受了一次新疆曲子的盛宴。新疆曲子剧这些年在呼图壁县的传承与发展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新疆曲子剧是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俗称“新疆小曲子”。是由陕西曲子、青海平弦、兰州鼓子、西北民歌等流入新疆后,融合新疆各民族的音乐艺术,而逐步形成的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剧种。

据老一辈曲子艺人介绍,新疆曲子的形成年代,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多少年来,流传于民间的新疆

曲子都是口口相传。父传子,子传孙,父父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在农闲的日子里,在村口搭起的简易舞台上,或者在一户人家的院落里,三弦弹起来,板胡拉起来,一段响亮而深入人心的过门音乐之后,一个或几个声音随着伴奏唱起来。陕西人从中听到了家乡的调,青海人从中听到了故乡的情,甘肃人从中听到了母亲的轻声呼唤……

新疆曲子,在吃不饱饭的年月里,在兵荒马乱的日子中,为新疆各地的老百姓带来的是心灵的抚慰。新疆曲子,在匆匆向前的新时代里,在总是停不下的脚步中,带给表演者和倾听者的是一段悠远的记忆,如一曲慢舞,滋养着心灵。

时间流水般向前,滚滚向前的时代列车义无反顾地将许多久远的记忆甩向历史的角落。经过了渐渐流传开来、逐步走向辉煌、慢慢归于沉寂、再次燃起兴旺之火的新疆曲子,这一吸收、融合各地剧种精华而成的艺术剧种,正在新疆的大地上,在不断的创新中灿烂绽放。一张名片别具一格

提起呼图壁县,人们自然会想到奶牛业和苗木业。在过去的多少年里,呼图壁县一直不间断地在这两项产业上大做文章,如今,这两项产业早已成为当地的支柱。在轰轰烈烈的经济发展中,当地人都清晰地听到了一个声音——新疆曲子的美妙音乐和那些令人受益、让人难忘的各种唱词。它暗合着经济发展的大潮,滋养着这一方人们的心田。

经济发展了,文化更要发展。呼图壁县的决策层认识到,“以现代文化为引领”需要一个切实的载体,它既要具有现代性,又要具有引领性;它既要被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又要有现代文化的表现形式与视角;它既保持着自己独有的特色,又在继承中不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于是,在做大做强奶牛业和苗木业的基础上,呼图壁县又亮出了一张别具一格的文化名片——新疆曲子剧。

2012年8月,呼图壁首届新疆曲子文化节在众人的期待中闪亮登场。那些日子,整个呼图壁县处处可闻曲子的美妙音乐,来自疆内外的曲子艺人,在夏日的傍晚,在县文化广场搭起的百姓大舞台上,尽情地拉着、弹着、唱着、表演着。台下,是从各乡镇赶来的观众,他们扶老携幼,像在过一个长长的节日,每晚都聚在一起,欣赏各地曲子艺人们表演的曲子剧。他们痴痴地聆听着,细细地观赏着,他们还从来没有这么集中地观看过这么多曲子艺人的表演。

古人云:“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掌声是最好的回答,笑声是最好的回答。呼图壁首届新疆曲子文化节,正把新疆曲子从小部分人的“独乐乐”带向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让其成为一个“众乐乐”的艺术种类。

当呼图壁首届新疆曲子文化节落下帷幕时,人们开始期待下一届的精彩。一年的光阴,看似改变不了什么,但就是在这一年的时光中,新疆曲子在呼图壁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迎来了自己的又一次青春。

在呼图壁第二届新疆曲子文化节上,呼图壁县新编的两部新疆曲子剧《苗木王国》和《凤落梧桐》,巧妙地将当地的优势资源和新疆曲子结合在一起,不仅加大了对呼图壁县及新疆曲子的宣传推介力度,还让更多的人真切感受到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在呼图壁县的完美阐释。而各乡镇带来的新疆曲子剧也多以邻里、婆媳关系为例,让观众在享受艺术的同时,也受到启示和教育。


       一个男娃唱曲要命

历史自有它的脉络和方向,我们不能评说,只能呈现。多少年来,在呼图壁县的各乡村,在农家小院里,在文化活动室,人们忙完一天的活计,三三两两聚到一起,在一段又一段新疆曲子中享受劳累之后的轻松。

新疆曲子在呼图壁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几十年来,该县出过不少名家名角,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要命娃”侯毓敏。

呼图壁人至今提起侯毓敏,语气中仍有着一股自豪之情。

且说这侯毓敏,出生在奇台县,1933年,他十岁时,举家迁居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同一年,他拜锡伯族新疆曲子艺人谭秀英为师,学会了10多个曲子平调剧目,后又师从另两位老师,学会了50多个曲子越调剧目。

这侯毓敏,虽是个男儿身,却专攻旦角。14岁出师后,很快走红。舞台上,但见他,身段婀娜,扮相俊美,那一招一式,活活爱死个人。他一张口,那甜润的唱腔让人沉醉。

据老一辈新疆曲子艺人介绍,当年,侯毓敏在迪化可谓红极一时。只要有他的演出,观众总是追着来看。为了更清楚地看到他的长相,听到他的唱词,观众就不断地向舞台前挤。有一次,人们又追着来看他的演出,维持戏园秩序的警察与盛世才的士兵发生纠纷,打斗中,一人死亡。有人对着侯毓敏感叹说:“这个娃呀,真是个要命的娃呀!”从此,侯毓敏的名字前就多了三个字“要命娃”。

1959年,昌吉州成立新疆曲子队,聘请侯毓敏为教师。两年后,新疆曲子队并入昌吉州文工团。不久,侯毓敏蒙冤入狱。三年后,侯毓敏落户呼图壁县农村务农。1980年,新疆曲子剧团成立时,侯毓敏受聘执教,给新一代曲子艺人传授技艺。2008年,侯毓敏去世。他留给呼图壁县新疆曲子爱好者的那笔精神财富却一直滋养着他们的心灵。

除了侯毓敏,呼图壁县还有三个有名的曲子世家——张家,王家和岳家。这三家的传承人如今都活跃在舞台上,他们都为新疆曲子在呼图壁的传承作着自己的贡献。

       一次登台充满豪情

与呼图壁首届新疆曲子文化节相比,呼图壁第二届新疆曲子文化节的参赛队伍多了。除了本地的参赛队伍,该县还邀请了更多疆内的曲子艺人前来参加比赛。火热的7月,这些艺人从奇台、木垒、巴里坤等地出发,齐聚在呼图壁县。在呼图壁县为新疆曲子艺人搭建起的平台上,他们感受到了一种豪情。

72岁的吴生禄是昌吉市滨湖镇滨湖村的农民,自小热爱新疆曲子,是昌吉州的新疆曲子传承人。唱了五十多年,吴生禄对新疆曲子的爱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越发浓烈。平日里,只要听说哪里有活动,他都要带上徒弟们前去凑个热闹,能上台唱上一曲自然好,如果上不了台,他们就在一旁自娱自乐一番。

去年,听说呼图壁首届新疆曲子文化节要举办,吴生禄期待着能和疆内的曲子爱好者们一同切磋切磋。那一次,他没有等到邀请书,只好自行前往呼图壁县。上不了台表演参赛,他就一场接一场地观看学习。今年,他接到了该县的邀请,早早就开始为上台表演做准备。在他看来,能不能拿上奖项已经不重要,能在这样一个新疆曲子艺人切磋技艺的大舞台上表演一次,他已经知足了。要知道,这可是他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呀。

在呼图壁县了了自己多年的一个心愿,吴生禄的心情自然是好得不行。让他更加惊喜的是,表演之后,他还抱回了一个奖项,拿上了一笔奖金。

对新疆曲子的热爱,让吴生禄这个以种地为生的老人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那是艺术给予他心灵的滋润。他脸上的喜庆是从心里淌出来的。他是滨湖镇曲子队的队长,率领着40多名队员。即使是在农忙季节,他们也要一个月活动一次。农闲时,就更不用说了,时不时地,大家就要聚在一起,进行唱腔训练。

镇上有个啥活动,只要叫一声,他们就义务前去演出。镇上哪家有个红白喜事,只要说一声,他们很快就拿起乐器和行头上路。有喜事的,唱一出《喜盈门》,大家一同乐一乐。有白事的,唱一出悲伤调,悼念死者,安慰生者。一个舞台触及内心

来自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陈建生,出生于新疆曲子世家。太爷爷唱,爷爷唱,父亲唱,他唱,现在他的儿子陈雷也唱。去年,陈建生被邀请参加了呼图壁首届新疆曲子文化节,他以雄厚的功力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十佳表演奖。今年,他带着儿子陈雷一同来参赛。领奖台上,父子同时拿上了奖状和奖金。

陈建生说,去年他参加呼图壁第一届新疆曲子文化节时,带着新奇和不解。让他新奇的是,呼图壁居然把新疆曲子文化节办到自家门口了。让他不解的是,为什么巴里坤不办一个新疆曲子节呢?在他的感觉中,巴里坤的新疆曲子也很丰富,更应该办这样一个节呀。

去年,因为急着赶回去上班,陈建生只参加了自己的那一场比赛,没有观看当地曲子艺人的表演。回去后,他越想越后悔。今年,他早早就请好了假,他要看看呼图壁人是怎样让传统的新疆曲子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喜闻乐见的。

恰逢在西南民族大学上学的儿子放假,他就和儿子一同前来呼图壁,一边参赛,一边观摩,并不时找当地的新疆曲子艺人交流。

这一次,陈建生不仅表演还观察和体验。每一场演出中,他都在观看,在倾听,在思索。呼图壁县推出的每一场新疆曲子的演出中,他都在用心寻找自己家乡的曲子戏和呼图壁县曲子戏之间的差距。

陈建生说:“巴里坤也是新疆曲子的一个大县,这些年,虽然唱新疆曲子的人在不断增加,但由于缺乏创新,我们拿出来的还是些传统剧目。而呼图壁县已经从传统剧目的束缚中挣脱出来,每一年都有创新。去年我来参加文化节时,就感觉到了他们的创新,他们把现实生活中的新鲜事和新疆曲子的调调融合在一起,老曲的瓶装新酒,老百姓特别爱看。今年,他们的力度更大了,创新剧目占了很多。他们新疆曲子的发展已经到了戏剧化阶段,而我们巴里坤的新疆曲子还停留在说唱阶段。今年各县市来参赛的队伍也多了,大家都在创新上下功夫,而我和儿子带来的还是传统的剧目,这让我们感到了压力。我回去后,得和我们巴里坤热爱新疆曲子的人坐下来,好好商量一下我们的路今后该朝哪走。对新疆曲子,我们要继承传统,但也要创新。没有传统就没有根了,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了。”

       一次盛会温暖记忆

一次盛会,总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难忘的时刻,在漫漫人生路上,这些时刻会在不经意间跳到眼前,温暖心灵,温暖记忆。

呼图壁第二届新疆曲子文化节期间,53岁的刘小兰专门到呼图壁县大丰镇把母亲陈发英接了过来。陈发英今年72岁了,眼睛已经不太好使了。舞台上的一切她看得不是很真切,但她不愿意错过一场演出。她支着耳朵认真地倾听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陈发英说她年轻时也唱过新疆曲子,几十年中,忙着养儿养女,忙着为生计奔波,没有好好顾及过自己的这一爱好。现在,唱是唱不好了,可是,她一直都爱听,只要村里和镇上有新疆曲子的演出,她总是兴冲冲地前去观看、聆听。她笑呵呵地说:“听着那些曲儿,我感到自己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去年听了几场,这一年,只要一想起来,我心里就高兴。今年又听了几场,想头更多了,明年我还要来听。”

参加了两届新疆曲子文化节的张建荣,说她感到自己的眼界开阔了很多。56岁的张建荣也是新疆曲子的爱好者,退休后,她加入到县里的一个曲子剧团里,每天在新疆曲子的音乐声中度过一段美妙的时光。她说,在她这个年龄,唱新疆曲子也就是找个乐子,也不指望能出什么成果了,可她觉得多听多看就是不一样,以前,她只是和本县的爱好者在一起唱,不知道别的地方的人都在唱些什么。现在,听多了看多了,她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差距。再唱新疆曲子时,她更加投入了。她笑着说:“就算是唱着玩,演着玩,也要投入地唱,投入地演。”

        一路传承生生不息

73岁的王曰发,是呼图壁县三大曲子世家王家的传承人。退休前,他是呼图壁县新疆曲子剧团的琴师。退休后,他一直没有闲着。他现在的身份是呼图壁县夕阳红剧团团长。

王曰发感慨地说:“夕阳红剧团是个民间团体,以前,我们都是自娱自乐,需要购置什么东西时,大家就一起凑钱。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大家都从不计较什么。从去年开始,县委每年给我们拨一万元的经费,团里的队员都非常感动,我们一边把团里的活动搞得丰富多彩,一边为新疆曲子的传承尽着自己的义务。”

在王曰发看来,所谓义务,就是把自己掌握的技艺传授给更多热爱新疆曲子的人。除了团里的活动,除了演出,王曰发还是一位慈祥而严厉的老师,县上一些乡镇都有自己的曲子队,大家都知道,在新疆曲子这条路上,光凭兴趣走不了多远。于是,王曰发就成了他们的老师。

这几年,随着新疆曲子的发展,呼图壁的一些小学和中学也相继开了新疆曲子特色班。王曰发自然成了这些学校的老师,他时常要给县五工台中心小学的小学生和县第四中学开的新疆曲子班上课。随着岁数的增大,他越发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他说,得赶紧往下传承了,不然就带到坟墓里去了。

呼图壁县文化馆副馆长张莉,对新疆曲子有着深厚的情感。她原来也是唱新疆曲子的,已经多年不上舞台了,为了这一届新疆曲子文化节,她又走上了舞台。她的表演还是那么自然,唱腔还是那么圆润。她说:“你一旦喜欢上新疆曲子,它就会融入到你的生命之中,你不会把它忘了,只要音乐响起,那些曲儿随口就来。”

张莉不仅自己唱,还培训那些热爱新疆曲子的人。据她介绍,这些年,县文化馆经常办新疆曲子培训班,老中青的学员都有,以小学生为多。这些,都让她看到了新疆曲子传承发展的后继力量。

11岁的赵思羽上小学五年级,从一年级开始,她一边上学,一边学新疆曲子。她最擅长的曲目是《小放牛》选段。和她一起演出这出传统剧目的是一群年龄和她差不多大的小伙伴,当他们一起在新疆曲子的乐曲声中活灵活现地表演时,观众眼中有欣赏,有惊喜,更有对新疆曲子在呼图壁县代代传承下去的信心。

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不能忘怀,总有一些日子,让我们渴盼时间的脚步能慢下来。总有一些艺术种类,让我们在繁华的都市里静下心来,让紧绷着的神经一点点放松,让缩成一团的生命之花一点点开放。

在新疆曲子古旧沧桑又紧随时代的节奏中,我们的记忆被温暖,我们的紧张被舒缓。我们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张开口,让一首新疆曲子从心里飞出……

转自:http://www.ts.cn/news/content/2013-08/09/content_8542132.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风铃网络采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