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发展不仅要均衡,更要保证质量。如今,百姓的教育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有学上,而是要上好学。因此,谈到均衡,必须是优质、高水平的均衡,没有质量的均衡是没有意义的。”采访一开始,胡英江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河西区近年来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两个并重”即“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并重、内涵提升与外延拓展并重”的工作思路,深化完善区域校际联合发展机制、教师流动和培养机制、学片教研机制、信息化助推机制、特色学校创建带动机制、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六项工作机制,全力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胡英江说,河西区完善区域校际联合发展机制,积极统筹区域义务教育学校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推进校际合作、资源共享。全区30所小学按照区域划分组建为5个教育发展联合学区,发挥中心校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强化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与共享,使联合学区成为学校发展的共同体。2009年,河西区实施“名校带新校”策略,在位置相对偏远、发展相对薄弱的东部地区建立优质小学分校,让新建学校高起步、高水平发展,并辐射带动区域教育发展。2010年,河西区创新实施中学“一对一互助”机制,将7所优质示范校与区内普通中学结成对子,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教科研、师资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不断缩小校际差距,形成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胡英江认为,教育均衡的关键在于师资均衡。为此,河西区落实教师流动和培养机制。实施教师柔性流动机制,有效发挥优秀教师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打破学校界限,出台教师流动实施方案和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定向帮扶、双向互派、整体轮换等方式,实现学区内优秀教师资源的均衡与共享。今年,柔性流动机制进一步深化完善,实施“学区统筹、自主交流”模式,在保证骨干教师流动的层次和数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校教育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学区内进行教师按需自主交流。同时,河西区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制定实施《教师队伍提升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全员教师提高工程、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和名师发展工程,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胡英江说,河西区通过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和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机制,努力提高每所学校的教育质量,给予规模小、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更多的扶持和指导。全区大力推行“教学、教研、科研三维联动”校本教研模式,建立“区域教研联合体”,发挥区、片、校三级教研网络的联动作用,重点突出学片教研,发挥每所学校的学科优势,搭建中学教学节、高效教学论坛等交流研讨、合作分享平台,取得了“一片教研、多校共享,一片教研、多片受益”的良好效果。
同时,河西区积极强化信息化助推机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加速教育现代化的引擎,创设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高效便捷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全区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校园网全覆盖,充实区、校两级教育资源库。突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远程视频教育平台全覆盖,以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联通校际教师、学生间的教育教学对话平台,开展常态下、实时的跨校教学观摩、教学研究,进行课堂实录辅助教师微格教学实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共享和交流。
胡英江说,河西区还建立了特色学校创建带动机制,以学校特色创建为促进学校个性化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促进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自主发展,创出各自的特色。此外,在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机制中,河西区不断强化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职能,创新实施责任督学制,按照学段和学校地域分布划分责任区,配备责任督学,加强常态工作监督,增强教育督导评估实效。谈到未来,胡英江说,河西区将以更高的标准、更宽的视野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多样化、个性化、信息化、民主化、国际化,最终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转自:http://news.163.com/13/0731/09/953PUHE000014AED.html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紫叶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