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伊宁“汉人街”,累聚百年人间烟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9  来源:天山网  作者:李建苹 李志刚  浏览次数:633
核心提示:在正规文件中是很难找到“汉人街”这个名称的,“汉人街”只是人们对伊宁市南市区的一个口头叫法。然而,“汉人街”远比南市区出名。


南市区街景。

在正规文件中是很难找到“汉人街”这个名称的,“汉人街”只是人们对伊宁市南市区的一个口头叫法。然而,“汉人街”远比南市区出名。

来到伊宁市“汉人街”,行走在南市区,你会觉得无论这条长两公里左右的街道叫什么名字,都很有特点。“汉人街”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异域与传统叠加,历史与当下交融。想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来这里;想寻找中原文化、中亚文化、欧亚文化如何在时间的流淌中握手相拥又彼此保留各自的秉性,来这里;想了解市场经济如何将人们带进现代生活,那么,来这里。

这条曾经连接伊犁河谷东五县与伊宁市区的唯一城区道路,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土路变成了柏油路,从不足10米宽拓展到四车道,却始终承载着在这里生活的各族群众的梦想。

1876年,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受命督办新疆军务并挥师西征。正值天津一带连年饥荒,杨柳青人纷纷外出,挑着货郎担,跟着大军一路做小生意糊口,被当地称为赶大营。这一“赶”就“赶”了一万多里路,从遥远的渤海之滨“赶”到了西北边陲。战事结束,生活还要继续,杨柳青人便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从而形成了一条繁华的商贸街——“汉人街”。

杂货铺、饭馆、药店、当铺,将这里渲染成了闹市。后来,俄罗斯族人悠扬的手风琴声、坐在“六根棍”上的维吾尔族姑娘和小伙子延续着这里的热闹。

时间带走了许多,但总有带不走的。时间也留下了许多,但总有一些成为烟云。

“汉人街”是属于生活的

天蒙蒙亮,载着蔬菜、牛羊肉、小商品的三轮车、机动车穿梭其中。太阳升起,面肺子、缸缸肉、烤包子、水煎包、奶茶冒着热气,还有从馕坑里钩出的烫手的馕,赶路的、旅游的、做生意的,吃得津津有味,一天的忙碌、热闹就这样开始了。

“汉人街”的味道里没有奶制品的味道是不行的。如果你发现了一处奶制品摊点,那么就可以发现一排这样的风景,用罐头瓶装的奶皮子,用羊肚子装的酥油,用塑料大壶盛的泛着奶油的牛奶,通常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少数民族妇女或蹲或坐等着熙来攘往的脚步能停下来,她会用维吾尔语或者汉语与你交流。

水果琳琅满目,本地的、内地的,时令的、反季节的,都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在路边搭起的简易摊点中、商店里的水果普遍比市区便宜,你还可以发现黄元帅等一些上世纪90年代已被淘汰的苹果品种,看到它们,让许多老伊犁人犹如听到一首曾经红极一时的老歌,勾起种种回忆。

在某一处的水果摊,可以现榨石榴汁。将石榴放在一个刚好可以盛下的容器里,用劲压高处的手柄,鲜红的石榴汁便汩汩地流出来,据说这种利用杠杆原理的简单工具从南疆可以购得。即便在冬季,也可以看到一杯杯如鲜红的西瓜汁一样的石榴汁排列在摊位前,与白雪呼应。

干果店蔚为壮观,葡萄干、杏干、巴旦木、红枣、无花果,十几平方米的店铺摆放着新疆几乎所有的特色干果,仅葡萄干就会有六七种,女人香葡萄干、马奶子葡萄、无核白。边看红枣,边听摊主介绍,就像上了一堂关于红枣的知识讲座,若羌产的、和田产的……价格从每公斤20元到200元不等,小的有铅笔头那么大,大的有两个核桃大。
 


粉饰一新。

“汉人街”是属于交融的

哈萨克族的马鞭、马鞍,维吾尔族的套鞋、铁皮炉子摆放在乌孜别克族人开的冰激凌小店旁,它们一同迎来好奇的游客,更多的游客参观完马鞭、套鞋等传统什物后会坐在冰激凌店里享用冰冷食品。

“汉人街”一路有小商店也有超市,有照相馆也有影楼,有理发店也有美发厅,有摆在小车摊上的几元一件的衣服,也有大商场中上千元一件的服装,有美加净类的洗涤用品,也有伊犁人自制并留传至今的土肥皂,有徐福记奶糖,也有少数民族自制的水果糖。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六根棍”,这种据说是清朝末年杨柳青人根据人力洋车和俄式马车造出的四轮马车,在“汉人街”已经行走了上百年,将无数汉、维吾尔、哈萨克、俄罗斯、乌孜别克等民族的居民从孩童“拉”到了老年,自身装扮也越来越华丽。

看吧,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内,带着金属铆钉和铜铃的马儿拉着铺有花垫、顶着彩色篷布的车向你走来,赶车的是维吾尔族老汉或者青年,坐车的是远道而来的内地游客。

还可以看到,身着艾德莱斯服装的维吾尔族妇女牵着戴着小花帽的孩子在大街上穿行。他们身后可以听到汉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甚至更多不同语言的交谈。


 

维吾尔族婚礼。

“汉人街”是深邃的

“汉人街”有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旅游区是原始的,也是现代的;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著名作家王蒙、毕淑敏、唐栋等作家曾踏访这里。一位作家感叹:穿行在曲径通幽颇有小桥流水人家味道的旅游区,看到葡萄挂满枝的院落、听到冬不拉的声音,觉得似乎进了欧洲的某一隅,又或者到了哪个乡村田园。

吐达洪巴依旧居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进门靠右500米左右的地方。今天,整修一新的吐达洪巴依旧居陈设有民族特色服饰、民族手工艺品,还有表现上世纪30年代“汉人街”原生态生活场景的目前中国最大的沙粒画作品。

位于“汉人街”的伊宁回族大寺有着200多年历史,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回族穆斯林捐资所建,其结构布局模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风格是中国传统的宫殿式砖木结构和阿拉伯装饰艺术相结合,也是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有力证明。

在“汉人街”的另一处,矗立着另一座清真寺——拜图拉清真寺,它是清政府直接拨款,聘请内地能工巧匠在伊犁修建的第一座伊斯兰教寺院。过去,它同回族大寺、塔塔尔寺号称伊犁三大清真寺院。

清朝,乾隆皇帝为了加强在伊犁地区的治理,设伊犁将军、建惠远城,在其周围建起的“伊犁九城”中的宁远城的南城门据说就在“汉人街”现州新华医院附近。虽然现已无踪迹,但故事还在。

或许再过百年抑或更久一些,会有人写出更多关于“汉人街”的故事,因为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转自:http://culture.ts.cn/content/2013-07/29/content_8488019_2.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小雨网络采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