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风采 » 正文

新疆:戈壁国道上的尖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9  来源:天山网  作者:魏红萍  浏览次数:215
核心提示:216国道,北起新疆阿勒泰,南至巴伦台,全长857公里,近一半的路程在阿勒泰地区,横跨沙漠、戈壁、山区、丘陵、绿洲……于是有了“435”这样一个标志着公里数的地方,她的名字叫“喀木斯特”,一个几乎在地图上找不到标记的地方,却因为12名交警24小时不间断地上路设卡、坚守戈壁,将这条远离富蕴县城190公里的戈壁公路的事故降低了80%,这12名“前哨”的坚韧和执着也闻名遐迩。



站岗的民警

    216国道,北起新疆阿勒泰,南至巴伦台,全长857公里,近一半的路程在阿勒泰地区,横跨沙漠、戈壁、山区、丘陵、绿洲……于是有了“435”这样一个标志着公里数的地方,她的名字叫“喀木斯特”,一个几乎在地图上找不到标记的地方,却因为12名交警24小时不间断地上路设卡、坚守戈壁,将这条远离富蕴县城190公里的戈壁公路的事故降低了80%,这12名“前哨”的坚韧和执着也闻名遐迩。

7月20日,新疆都市报记者走进富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喀木斯特公路巡逻民警中队采访,感受着民警不一样的生活。

“黝黑”是责任的标志

从190公里外的富蕴县赶到喀木斯特时,正值中午12点,远远地就看到路上4名警察在设卡查车,烈日炎炎,执勤交警的标准指挥手势,没有丝毫走样。

这里有富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最远的一个中队,管辖216国道435至325之间的110公里的道路。2003年设立这个中队,就是为了在第一时间对戈壁上的事故车辆及时进行救援。中队设在这里,除了设卡检查超载外,还不间断地进行车巡,设立定点测速和流动测速,交警拦住大货车查验的同时,最重要的工作是提醒大货车司机不能疲劳驾驶。

从空调车上下来,站在路边看交警指挥车辆,短短几分钟,记者就感觉到暴晒后的眩晕,而黑黝黝的“小帅哥”们似乎感受不到炙烤。正欲穿行马路,一个黑黝黝的“小帅哥”满脸是汗水,语气有点生气:“没看到都是大车吗?车速那么快,跑到路上不危险吗?”当得知是记者,要和他聊聊,他憨憨的笑了:“站在黄线上,不要乱跑。”转身继续工作去了。

记者从富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喀木斯特公路巡逻民警中队中队长吴新那里知道,这个黑黝黝的,很腼腆的26岁“小帅哥”叫乌尔兰,是哈萨克族。记者说:“你们路上巡逻的4个交警都很帅气,就是黑的像刚果人。”吴新自嘲地说:“晒得越黑就说明责任心到位了,才能守住这条路不出事故。”

      “白房子”里的九零后

喀木斯特还有个别名叫“白房子”,富蕴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余红平介绍说,多年前百里戈壁上唯一的建筑物,就是哪个老乡的土坯房,后来交警中队的蓝白条房子建成后,马路边也竖起了白色的活动板房,成为报警点,人们依然叫这“白房子”。

23岁的山东小伙子于凤华,是名非常阳光的九零后,他说:“我比他们白,是因为领导照顾我,除了日常巡查外,我主要是内勤。”

2012年11月,他是在退伍时,直接从部队招录至地方的交警,到了富蕴当交警,虽然条件很艰苦,但自己还是能够习惯。他笑着说:“来新疆当兵,部队管得严,一直也没机会出去,在这里又是戈壁滩,也没地方去,所以就习惯了。”

他在戈壁中的最大乐趣是空闲时去“串门”,于凤华说的串门可不容易,要徒步走到两三公里外,那里有个加油站。“串门”的意义只是去聊会天,打个招呼。于凤华耸耸肩说:“在这里有钱也花不出去,去那里也不买东西,就是去打个招呼。”看着记者一脸的愕然,于凤华扑哧笑了:“常年呆在这里就这样,周围的邻居都成亲人了,他们也常过来和我们打招呼。”

于凤华说这方圆5公里内有人家,全部加起来也就5家,交警中队、对面的餐馆、两三公里外的加油站、动物保护站,以及更远点的养路站,熟悉了就当亲人一样相处了。

“白房子”里的七零后

在喀木斯特,这里还有个最老的交警,说他“老”是因为他的年龄是这里最大的,七零后的吴新,也就是该中队的中队长,与于凤华一样,都曾经当过兵,特别能吃苦,所有的警种基本上都做过,从刑警、社区民警、派出所所长到看守所所长,直到2012年3月8日,来到喀木斯特。

吴新虽然做交警时间不长,但在公安系统摸爬滚打了近20年,在这个戈壁滩上工作得心应手。他说:“现在车流量大我们不怕,就怕司机疲劳驾驶,无证驾驶。”因此,他专门找推土机在戈壁滩上推出一片空地,看到有疲劳迹象的司机,强行让他们停车休息。

除了管理过往司机外,他对自己身边清一色的八零九零后,更是关爱有加,在这个荒凉的戈壁上,他不仅仅是队长,更是兄长和家长。

然而从6月26日至今,大家早就没有心情了,除了吃饭就是睡觉,要想见到12个人还真不容易,在地下室睡觉,没有人忍心叫醒他们。看着睡眼惺忪的吴新,记者心中十分不忍,他就是早上10点半才下岗,刚刚进入梦乡,就因为采访被叫起来的。吴新说,劳累不可怕,能在这里呆下,对得起身上穿的这身衣服就行。

记者了解到,这里所谓的12名“民警”,其实是由4名交警、8名协警组成,在4名交警中,还有2名是村警;在他们管辖的110公里的戈壁国道上,无论身份如何,职位高低,上路巡查执勤,都是每个人分内的事情,付出的艰辛和劳累是相同的;无论是队长还是协警,12个人6人一组,2班倒24小时在路上。

“白房子”节能的标志

交警中队的一排平房,就已经是戈壁上豪华的建筑了。然而只有内勤于凤华的电脑是打开的,承担所有上传下达的任务。于凤华说,刚来的时候为了和父亲视频,他买了笔记本电脑,仅仅使用过一次,就成了摆设,不好意思浪费太阳能蓄电。

房间水龙头都被塑料袋捆绑住了,因为拉水要到55公里外,来回110公里,8立方水保存在地下水窖中,12个人不洗衣服不洗澡,也只能用一周。为了节约成本,水龙头都被绑住了,也是为了防止来办事的人员随意打开,而大家也都习惯上旱厕,坚决不会在办公室内如厕的。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被深深感动着,12个人中,有70后、80后、90后,他们都那么阳光,并能苦中作乐,为的是全力保障这条百里戈壁国道是安全的,不出任何的事故,他们坚守在路上。于凤华说:“我老爸一直想来看看,我不敢让他来,等10年后,这里也建成镇了,至少会像富蕴县城那样繁华了,我就接老爸来逛逛。”

转自:http://news.ts.cn/content/2013-07/29/content_8486843.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小雨网络采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