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新疆历史上出现的野人,神农架等地出现的野人,以及世界各地的野人故事,人们早就关注到了一个焦点:在人和猿猴之间,在进化过程中,难道没有两者之间的物种存在?袁国映总结道。所谓野人,可分为几类:一是假野人,即本来是正常的人,因环境条件或生活所迫脱离了人群,在荒野中独自生活,如电影故事中的“白毛女”;二是被野生动物收养的人孩,如中外多次出现过的“狼孩”、“豹孩”、“猴孩”和“熊孩”等,一些野生动物在母性的驱使下,因自己的孩子意外死亡了,便将人类的幼儿夺来扶养;三是专家们研究的真正野人,它们可能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分支,也可能是另一个近似人类,介于猿与人之间的能直立行走的特殊动物。
根据世界各地的传说和目击记录,袁国映绘出了“世界野人传说点分部图”,如美洲的大脚怪、非洲的切莫斯特、澳洲的约韦、苏格兰的大灰人、波兰的猿人。“亚洲就更多了,不说国外和内地,单在新疆历史上,昆仑山、阿尔金山有大脚怪,和田昆仑山有尾野人,帕米尔高原有四趾野人,巴尔鲁克山有小毛人和大毛人,乌鲁木齐南山有红柳娃,准噶尔有吉亚·吉依、阿尔泰山有阿尔玛斯等。”袁国映说。
袁国映对各地目击者所看到的野人毛色及形态描述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分布区的野人大部分有红棕毛和身高近两米的共同特征。从分类学的角度,他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命名为“亚洲棕毛野人”。他介绍,在久远的古代,它们可能分部很广,种群数量很大,而且分布区连成一片。随着人类人口数量逐渐增多,活动范围逐渐扩大,野人的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分布区逐渐被分隔和缩小。估计200年前,野人总数可能有1000个至10000个,但到了现在,野人在大部分地区已灭绝。
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新疆植物学会理事长潘柏荣认为,包括新疆、西藏在内,世界各地已发现的野人,不是在高寒地区,就是在森林深处,这说明野人出现的年代较为久远,而且非常耐寒。然而,他对较为寒冷、森林密布的东北地区出现野人较少的现象提出质疑,希望专家们进一步研究。
袁国映编撰的《野人》,由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和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全书22万字。该书对世界野人研究组织作了介绍,列出了我国重要的野人考察组织活动大事记,以及收集到的我国清代至今发表的有关野人的书刊、文章和媒体报道的文献目录。
转自:http://news.ts.cn/content/2013-07/25/content_8476950.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紫叶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