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石油)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缅甸时间7月15日8时,中缅天然气管道皎漂首站进站阀门打开,上游气田向管道进气;8时30分,天然气纯气头进入皎漂首站;8时45分,站内天然气置换完成。至此,中缅天然气管道缅甸段投入使用,进入试运行阶段。
尽管此前经历众多波折,但这条新管道将一改以往中国能源运输对马六甲海峡的过渡依赖,不仅有助于中国节省在能源运输方面的成本,同时,在确保中国能源运输安全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开辟能源运输新途径
此前,根据中石油在其官网上公布的消息,中缅油气管道历经5年筹划、3年建设,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今年5月底完工并具备投产条件。该管道全长2520千米,起于缅甸西部若开邦港口城镇皎漂(Kyaukpyu),经云南瑞丽进入中国境内。
其中,缅甸境内段长793千米,输气能力保持在年均120亿立方米。中国境内段干线长1727千米,输气能力为年均100亿-130亿立方米。
同时,还有一条横跨缅甸境内、进入中国的原油管道预计在明年完工。该原油管道将主要运输源自中东与北非的石油资源。原油管道全长2402千米,其中,缅甸境内段长771千米,年均输油能力为2200万吨;中国境内段干线长1631千米,输油能力为年均2000万吨。
中缅新管道还将直接惠及来自非洲与阿拉伯地区的油气资源。今后,借助中缅新的油气管道,来自上述地区的能源运输距离将直接缩减1200千米。
目前,中国80%的原油进口须通过马六甲海峡,因此,马六甲海峡对于中国能源运输而言,战略意义突显。不过,中缅间即将开通的新油气管道预计将把中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能源运输依赖度降低1/3。
对中国而言,运输距离的缩短无疑将削减资金与时间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中缅新管道将降低中国能源供应的脆弱性。随着美国进一步将战略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恪守战略要地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成为了美国极力拉拢的对象。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一大支点就是向新加坡部署滨海战斗舰,伺机在特殊时刻直接扼住东亚国家的“能源咽喉”。
国际危机组织(ICG)东北亚部门主任克莱恩表示,一旦马六甲海峡因为海盗、恐怖主义袭击或者军事冲突被关闭,那么,中缅油气新管道将为中国能源运输提供新的选择。
中方回应项目质疑
当前,中国正逐步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的战略。预计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在2012-2015年间年均递增20%。因此,中缅新开通的天然气管道将弥补供应不足的现状。
尽管中缅新管道的正式运行将有助于缅甸国内的经济发展,巩固中缅之间的友谊,但是中国方面也担心“不可抗拒的因素”会阻碍管道的正常运作。随着缅甸从军政府统治向民主的快速过渡,缅甸一直在通过增进与美欧关系来平衡其对中国的传统依赖。过去两年中,中缅经济关系遭遇一连串坎坷。
此前,缅甸北方与中国接壤的克钦邦战事一直呈胶着状态,致使中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中国政府对在缅的多个大型基础设施与自然资源项目颇为担忧。除了要求缅方确保输气管道、在建工业园区的安全外,颇具争议的蒙育瓦(Monywa)铜矿也是中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去年年底在该铜矿附近,缅甸政府镇压了示威者。
除了缅甸国内形势的影响外,西方媒体对中缅之间的能源合作也一直密切关注。美国媒体近日就刊文质疑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的建设,“为了得到缅甸政府对该项目的支持,中方在近期承诺在油气管道投入运行后,缅甸方面每年能下载一定的油气资源供国内经济发展使用。”
对此,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表示,缅甸每年下载油气资源是在该项目运作初期,缅甸与中国在内的六大股东达成的一致协议。因此,不是中国政府为促成项目而予以的新承诺。
中方还回应了项目在建设的同时,包括中方在内的股东也注重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早在开工前,参与项目的股东就成立了“社会经济援助办公室”,专门负责在管道沿线的社会援助与公益事业的开展。
与此同时,在缅甸寻求商机的中国企业也开始努力改善企业的形象问题,在把握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正在更好地融入缅甸当地的社区,一改此前中国企业给当地留下的不佳形象。
转自:http://xjny.ts.cn/content/2013-07/19/content_8446733.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风铃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