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到此前社会各界围绕全国城镇化会议及城镇化规划一再推迟的种种猜测,官方此次披露规划进程,无疑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即城镇化建设正在稳步、审慎地推进,官方宁肯牺牲一些速度,绝不会逆规律而动,“拔苗助长”,牺牲城镇化质量。
众所周知的是,城镇化之于中国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事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但国际经验告诉人们,该项进程单向且不可逆。如操作不慎,不仅影响整个改革布局,更有将中国未来发展拖入“拉美陷阱”及“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这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显然是中国所不愿相见的。
如,有研究表明,一国城镇化率达到50%时,便呈现社会矛盾高发的特征。据官方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2.57%,如何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显然是当局必须予以认真考量的。
有鉴于此,始于2010年、共有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14个中央部门参与的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目前仍在进行。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26日透露,编制工作建立在“大量前期研究、实地调研和专题研讨基础上”。这些“接地气”、更加重视参与性的前期工作有望使未来的城镇化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城镇化规划尽管尚未出台,但建立在前期研究及调研基础之上,围绕城镇化的思路已经渐然明确——即以人为核心,破解城市二元结构,提高城镇化质量。
所谓人的城镇化,首要的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消除妨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政策限制。
26日的报告对此予以了回应,报告指出,将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异地就业城镇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报告并提出,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为城镇化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
城镇化推进的难点和重点,除了前述“人”的问题,还有“地”和“钱”的问题。解决不当,易导致征地纠纷频发和地方债务平台风险累计等问题的出现。
对此,报告强调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的基础上,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创新土地管理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满足城镇化用地需求。
报告同时强调,将建立可持续的城市公共财政体系和投融资机制,为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转自:http://news.ts.cn/content/2013-06/27/content_8345231.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紫叶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