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7日,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与西瑶玉池共建的玉文化交流中心在广州天下宝贝城诞生,逐渐频繁的文化交流活动给他们这个行业平添了不少人气。
陈桂芳的背后,是一个年交易规模高达数千亿元的市场。
据南方日报记者从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获得的最新消息,去年我国珠宝市场零售总额已超4000亿元,需求总量居全球第一。然而玉石行业的耕耘者,面对这块市场蛋糕的心情却有些复杂。
国家商务部对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虽然去年整个珠宝业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1.4%,但与2011年相比,国内对黄金、铂金、白银和钻石等首饰的需求均保持稳步增长,唯独玉石销售业绩出现了明显下降。多数玉石企业都遭遇了销售减少的窘境。
有专家表示,近年来,产能过剩等问题已经把玉石变成了一个危机四伏的行业。尽管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高档玉料的价格一直还比较稳定,然而,经过前几年的多轮爆炒后,和田玉未来的价格走势将会如何?仍然值得投资者去关注。
升值潜力同级别和田玉和翡翠价格相差数十倍
在国内的玉石市场上,人们一提到和田玉,总是习惯性地将它与翡翠进行比较。
近二十多年来,围绕着全国数千亿的珠宝市场,以翡翠、和田玉为代表的各色名玉无时无刻不在艰苦角力。尽管近年来变幻莫测经济形势,让和田玉与翡翠在波谲云诡的市场中一起度过了许多危机,然而作为这个行业里边最主要也最直接的两个竞争对手,彼此仍期望凭借自己的优势抢得更多地盘。
玉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载体的玉文化已经在中国流传了8000多年,对国民的思想观念无疑有着深刻影响。而在过去几十年,得益于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力,中国的玉石市场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全国玉石交易总额每年都在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不过,尽管如此,面对一块块洁白无瑕的羊脂白玉,至今还会有一些投资菜鸟懵懵懂懂地向卖家咨询:和田玉和翡翠到底有什么不同?
在一些文化学者看来,两者首先在文化气质上就是截然不同的,和田玉以白色为主,温润高雅,代表东方审美标准,而翡翠以绿色为主,高贵艳丽,代表西方审美标准。其次,两者的身份来源也不一样。和田玉原产地为新疆,从远古时期的“神玉”,到封建时代的“礼玉”,再发展到今天的“民玉”,和田玉的中国的文化传统可以说一脉相承。正因如此,和田玉是排在第一位的“国石”候选者。翡翠则不一样,其原产地为缅甸,目前玉器市场上95%的商品级别的翡翠石料都来自中国的邻国,在中国人的文化认知体系里边,翡翠完全是泊来品,从缅甸输入中国不过清朝初期才开始的事,至今还不到400年。仅凭这两点,和田玉和翡翠就太不一样了。尽管两者都是中国文化哺育成长起来的“孩子”,但一个是亲生的,另一个却是抱养的。
用国际标准来看,硬度为6.5左右的和田玉一直被称为软玉,而7度左右的翡翠则被称为硬玉。在投资者眼里,和田玉尽管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但是其商业化程度远远比不上只有数百年历史的翡翠。仅从价格上就可见一斑。以目前的行情来看,顶级的玻璃种翡翠,出价可以高至1至3亿元,而宝石级的和田玉,最多也不过卖到几百万元。
不过,正因为目前的价格还没有像翡翠那样被炒作得太高,有投资者认为,和田玉在未来还有很大的的价格提升空间。
产业前景滥采滥挖使和田玉销量下跌事实上,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和田玉被选定为金镶玉奖牌原材料的消息,和田玉在国内的珠宝市场上“烧了一把火”。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一级白玉山料的每公斤价格不过2000元,到了2005年才1万元,而2007年,竟然突破了3万元;一级白玉籽料则更为疯狂,2000年每公斤不过1万—1.2万元,到了2007年,竟然飙至每公斤100万元以上,前后暴涨了100倍。
随着和田玉价格持续升温,涌入这个行业的热钱越来越多。据业内人士反映,2007年左右,仅集中在玉龙喀什河岸周边的采矿者就达到了20多万人,一段时间内曾出现数千台挖掘机同时进行破坏性、掠夺式开采的疯狂场面。后经当地政府采取管治措施,滥采滥挖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到今天为止,机械挖掘或以各种名目或偷挖偷采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边厢,在各路热钱和新的开采技术的助推下,新疆矿区的滥采滥挖现象一直难以遏阻,那边厢,青海、俄罗斯等新兴产区的玉石也大量涌入市场抢食。经过此后数年发展,国内的和田玉市场基本已经形成“青海玉大面积垫底、俄罗斯玉全力抱腰、新疆玉稳居塔尖”的金字塔结构。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内市场每年消化的田籽玉有10吨,新疆和田玉山料有100吨至200吨,俄罗斯料500多吨,青海玉则多达1000吨至2000吨。
天量的玉石原料加工成商品后,对原来的市场供求关系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有行业人士仅以青海玉为例,换算成50克一件的和田玉饰,那以目前的产能5年就可以产出1亿件。如果再加上俄罗斯玉和新疆和田玉,产出量就会更大。
目前,和田玉的主要消费市场仍在国内,尽管珠宝市场的发展前景被广泛看好,但中宝协副秘书长沙拿利坦言,珠宝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专业市场过剩、销售渠道过剩,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行业内的产能过剩,加上外部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使得近3年来,国内的和田玉原材料价格进入了持续震荡的历史阶段。记者从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公布的数据看到,2011年至2012年底,和田玉原料的交易量一直在下降,而中下档的原材料价格也明显呈现跌势,2012年4月份,和田玉的市场加工料跌幅甚至还接近过30%。直到2013年元月,收藏级和优质加工料的交易量才开始回升,但低档料交易量依然在减少。2013年4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普通加工料价格出现20%的跌幅。
为此,有专家毫不讳言,产能过剩、销售渠道单一和品牌开发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实际已经把和田玉变成了一个危机四伏的产业。
记者观察靠高档精品才能扭转市场不过,在危机四伏中,作为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新疆和田玉企业的当家人,陈桂芳说她看到的却是机遇。
实际上,从这几年的交易情况来看,收藏级和优质加工料的交易量虽然有所减少,但价格却相对稳定。广东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佘定常此前就告诉记者,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好玉的保值功能依然是非常明显的。而新疆和田玉市场信息联盟的价钱信息也印证了这一点。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把通货膨胀等因素算进来,高档的新疆和田玉这几年一直是在升值的。
佘定常认为,面对当前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行业内部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田玉企业要想扭转乾坤,化危为机,必须面对现实,练好内功。
所谓面对现实,记者了解到,一是要正确看待当前和田玉市场的竞争格局。青海、俄罗斯和韩国等地生产的透闪石,这些年借助新疆和田玉数千年的品牌,在市场价格翻了几十倍,这让一批老产业者心里极不平衡。
实际上,在2003年11月国家颁布的《珠宝玉石名称》中,“和田玉”统冠所有矿物成分为透闪石的玉石,自此和田玉已经成为一种泛称,不再具备产地含义。目前在市场,品质好的俄罗斯玉在价格上并不会输于新疆和田玉。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行业参与者,都要改掉以前那种互相排斥的心态,而应该转变成“平等竞争,质量取胜”的健康态度。
二是要正确面对产能过剩的问题。记者了解到,现在行业内还有不少商家沿袭以前那种通过炒作原料稀缺性的概念来抬高和田玉价格的老路,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这条路已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
据新疆地质矿产局地质调查报告显示,当地目前已初步勘察的原生玉石矿产地就有30余处,预测总资源量为21万—28万吨。以目前开采能力年产300吨计,其开采年限至少在500年以上。
事实上,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和田玉产业上游的加工料资源并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收藏级的玉料。
陈桂芳则认为,要想真正卖到好的价格,必须提升一块玉石的附加值,譬如通过出色的雕工和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我们必须现在就要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绝不能让和田玉成为下一个玛瑙和水晶。”
三是正确面对当前行业内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在暴利的驱使下,目前行业内确实存在一些不法商贩,利用消费者的不懂行,大肆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当前市场上已经发现的用来假冒和田玉的材质主要有:玻璃、合成料、东林石、彩石、水石、巴基斯坦玉(巴玉)、阿富汗玉(阿玉)、石英岩等等。而制作手法则包括打磨合成、染色上皮、填充粘贴等。
有专家提醒消费者,特别是在一些古玩市场和小批发市场的路边,小商贩们兜售的和田玉可以说九成以上都是假货。这些普遍存在的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不仅扰乱了市场,也严重损害到了和田玉的美誉,必须加以整顿。
不管怎样,市场永远是残酷的。当投资者手里掌握的资金有限时,必然就要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选择一个最能帮助他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投资对象。当整个行业一片悲观的时候,陈桂芳仍然坚信,只要把品质和品牌做好,危机很快就会过去。“我们一直把新疆和田玉当拳头产品,就证明西瑶玉池对中国文化有信心!”
转自:http://www.ts.cn/news/content/2013-06/24/content_8321837_3.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光阴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