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136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海龍吟 » 正文

中投公司陷僵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6-22  来源:中国创业投资网  浏览次数:127
核心提示:核心提示: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惟一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董事长至今无人接替,然而中投最大的问题并不在掌舵人的空缺,暧昧不明的投资思路和政企不分的身份,才是中投海外投资接连受挫的根本原因,种种掣肘因素目前看来尚无完美的解决办法。虽然前任董事长获得提拔,但中投在海外投资的道路上已然陷入困局。

    自今年3月以来,中国惟一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投”)董事长至今无人接替,然而中投最大的问题并不在掌舵人的空缺,暧昧不明的投资思路和政企不分的身份,才是中投海外投资接连受挫的根本原因,种种掣肘因素目前看来尚无完美的解决办法。虽然前任董事长获得提拔,但中投在海外投资的道路上已然陷入困局。

    掌舵人悬而未决

    在前任董事长楼继伟出任财政部长后,中投董事长至今无人接任。“符合条件的不想接手,想接手的不符合条件。”一时间中投掌门人选的困局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上周末又传出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将出任中投董事长一职,但目前尚未得到证实。

    5月27日,中投公司公告,国务院任命原工商银行副行长李晓鹏为中投公司监事长。据了解,中投公司原监事长、曾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金立群未来很可能就任中金公司董事长。但这家掌管1.55万亿元资金的主权基金的董事长继任者依然没有出现。

    在宁高宁之前,中投掌舵人的传闻已经出现多个版本。此前盛传,现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的屠光绍是可能性最大的人选,而他的竞争者包括央行副行长兼外管局局长易纲、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以及中投公司现任副董事长高西庆。

    消息人士透露,中投董事长候选人担心,中投账目可能存在巨大陷阱,接手中投将让他们背黑锅。某国有银行的高管在获知其投资组合情况之后表示,“中投匆忙间在全球范围播下了大量种子。很难讲有多少种子将来会长成大树,有多少种子会结出硕果”。

    中组部及更高层在董事长人选上的迟疑,可能并非人为因素,已经发生剧烈变化的客观环境,或许才是中投董事长“难产”的真正原因。

    投资思路暧昧不明

    “中投的职责是实现国家外汇资金的保值增值,说白了,就是要赚钱。否则就是失职。”中投副董事长高西庆在今年“两会”后表示,“中投从一开始设定的方向便是要做一个财务投资者,做以盈利为目的的长期投资者,没有所谓的战略性目标。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纯粹的资产管理的市场,根据人家的规则、方式和理念赚钱”。

    然而由于中投特殊的身份,某些海外投资或多或少都有非财务因素。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到一位中投内部人士,该人士表示,中投作为目前中国惟一的国家级的主权投资机构,很多投资在以财务性投资为主的前提下必然带有一定的战略性质。

    “就像投资摩根士丹利,虽然目前账面上是亏损的,但我们获得了摩根士丹利第二大股东的地位和董事会席位,光这一点就已经非常难得,因此这笔投资显然不能单纯以赚钱与否来评判。”该人士表示,投资黑石也与摩根士丹利的思路类似,而此前中投大量投资矿产和能源类资产,在财务投资的同时,也有其战略眼光在其中。

    高西庆此前也表示,“虽然我们有一些投资失利的案例,比如对黑石和摩根士丹利的投资,但实际上,我们整体的投资是超过了董事会设定的基准,而且在与这两个公司打交道中,我们赢得了很多东西”。

    一位国内财经高校教授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是对内对外宣称纯财务投资;另一方面也着实不可避免地存在非财务的因素,这一暧昧不明的投资思路,让中投的成绩不能完全以收益率来评价,但如果不以收益率来评价,就很难找到客观量化的评价标准,投资思路的模棱两可,是中投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

    收益平淡多笔亏损

    大多数人都知道,中投此前在海外的直接投资记录不佳。30亿美元收购黑石股份和58亿美元收购摩根士丹利可转换债券,两次交易均损失惨重。根据此前的中投年报,其成立以来的累计年化收益率仅为3.8%。而新加坡主权投资基金淡马锡2011年和2012年的投资收益率则分别为16.1%和12.2%。

    中投截至目前仅公布了截至2011年的财务报告,这也是其第四份年报,2011年中投境外投资组合全年收益率为-4.3%,为四年来的最差业绩,其营业成本约是2010年的两倍。从2007年到2011年底,中投海外投资年度累计回报率为3.8%,该基金还没有发表2012年的详细业绩,但高西庆此前表示去年回报率为10.6%,这一表现好于普通对冲基金,但不如标准普尔500指数。

    对于首笔30亿美元投资的黑石集团,中投恐怕不愿多提,金融危机爆发后,中投投资在华尔街的资产缩水不少,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在黑石集团的投资浮亏达65%。

    另一笔中投在摩根士丹利的投资亏损便已成定局。最初,中投公司购买的摩根士丹利56亿美元面值的到期强制转股债券,占摩根士丹利当时股本约9.86%,但后来由于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宣布购买摩根士丹利3.1亿股永久非积累可转换优先股,两年后,按照之前的协议,中投投资摩根士丹利转股价格为每股48.07美元,而当时摩根士丹利平均股价约为25美元,不过由于前期的再投资和债券利息,中投对大摩的整体投资成本下降至每股约32美元。尽管如此,按摩根士丹利2010年8月平均25.90美元的股票价格计算,中投持有约1.5亿股(含可转换股权单位对应的股份)所形成的浮亏也逾9亿美元。

    虽然2011年世界其他主权财富基金业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中投仍然落后于大多数主权基金。最为成功的主权基金是成立于1974年的新加坡淡马锡。相关资料显示,该公司管理的投资组合净值,已经从成立之初的3.54亿新加坡元增加到1640亿新加坡元,公司净值增加460多倍。

    政企不分海外受阻

    2007年,中投公司成立之时,财政部发行了一笔1.55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以此向央行购买了等值的外汇储备,约2000亿美元,作为中投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这一特别国债的票面利息约为4.3%-4.5%。也就是说,中投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当时,搭伙参与组建中投的楼继伟、高西庆、金立群等人发现,每个工作日,中投公司必须有3亿元人民币的盈利,才够覆盖成本开支以及对投资回报的要求。

    从中投公司诞生那一天起,就决定了中投公司并不是一家简单的国有企业。一位接近中投公司的人士表示,在中投公司过去多年的海外投资经历中,最苦恼的事情不是找不到好的投资标的,而是对方不卖给中投公司。很多国外公司没有把中投公司当做一个企业,而是当做中国的一个政府部门。来自意识形态的责难,给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带来了很大麻烦。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投公司总是试图去政府化。中投公司实际上有两个主要的子公司,一家是中央汇金公司、一家是中投国际公司。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项目由中投国际来承担,在对外投资时,中投公司更希望别人用中投国际来称呼他们,因为中投国际的企业性质更加显著。

    政府身份构成的障碍只是相对而言,有些时候,政府身份也会成为中投公司的通行证,如何权衡需要中投公司自己来拿捏。

    另一个让海外市场质疑的焦点便是,目前中央汇金由中投控股,而中央汇金是国开行、工农中建四大行以及多家证券公司、政策性保险公司的大股东,代国务院行驶股东权益的机构,虽然中央汇金与中投的经营是基本分开的,但汇金的存在依然令海外市场对中投政企不分的身份心存顾虑。

    此前有学者建言,将中央汇金从中投拆分出去,但目前尚无进展。


转自:http://www.wineast.com/html/news/vc/fxtz/21364.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编辑中心安然网络采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