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赞”是维吾尔语锅的意思,“其”是指从事制锅售锅行业的人。历史上这里曾是伊犁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中心,集民族传统手工艺制作、民间匠人、世居民族传承汇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域。由于当地群众大多以铸锅、卖锅来维持生活,所以久而久之伊犁群众就将此地称之为“喀赞其”。
喀赞其位于伊宁市旧城区,4.3平方公里范围内居住着8000多户人家,维吾尔族人口占77%,大多数居民靠从事传统手工业为生。由于基础设施严重滞后,这一带居住环境的脏、乱、差在伊宁市是出了名的。
当初关于喀赞其街区改造曾经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大拆大建,旧貌换新颜。还有一种意见是就地进行保护性改造,尽可能保持街区原有的伊犁维吾尔族风貌。经过广泛征求意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伊宁市采纳了后一种意见。
改造后的喀赞其街区还新建了3个小游园,流经居民家门前的渠道也进行了整修。2008年该街区新定植各种树木5000多棵,花卉8000多株。
改造后的喀赞其街区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是以前很多居民嫌那一带居住环境不好,都想办法迁到别处,如今喀赞其的居民非但不想走,很多人还投资修缮、兴建房屋。据喀赞其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阿不都沙拉木介绍,2008年新开工建设的房屋就有50多栋,不少人建的还是欧式小别墅。
道路畅通了,环境幽雅了,喀赞其街区就像一颗被拭去尘土的珍珠,终于有机会向世人展示它的光洁和美丽。伊宁市成立了喀赞其民俗旅游区管委会,并且注册了旅游公司,开展了坐“马的”游览喀赞其民俗街区、到维吾尔族人家做客、参加维吾尔族传统婚礼、品尝维吾尔族风味小吃等一系列活动。据卡山其(取“喀赞其”谐音)民俗旅游公司总经理沈仲华介绍,仅2008年4月至7月,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就接待国内外游客3000多人次。
旧城改造,改的是居住环境,提升的是人们的美德
改造后的喀赞其当初也配备了环卫工人,配备了专职安保人员,但当地居民们却说,他们不需要。这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这里。小巷整洁卫生,四通八达的道路在绿树的包裹下向四处延伸,路两侧是星星点点的小花,坐在树荫下乘凉的少数民族老人和孩子愉快地挥着手和游人打招呼。
“我们有26条主街道,97个小巷道,这里的卫生基本上靠居民的自觉,每天早上每家每户把自家院子收拾整洁后,还不忘把巷子的卫生打扫干净。”都来提巴格街道托特克瑞克社区主任阿不来提·买买提说。记者发现,这里的巷道内居然连一个垃圾桶都没有。看到记者的疑惑,阿不来提·买买提解释说:“居民们把垃圾都放到自家院里了,有专门的垃圾车来收。”
记者随机走进了一户人家,一个漂亮的院子,里面种满了各种花和树,还有葡萄架,顺着葡萄架可以看到一排长长的木房子。房子的女主人努丽亚·买提力木阿吉说:“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打扫院子和巷子的卫生,我生活在这,这就是我的家,这里的环境不靠我们大家还靠谁呀。举手之劳,请专门的工人来清扫,我们居民看来实在是‘多余’的事。”每家每户的觉悟都这么高吗?阿不来提·买买提肯定地说:“这里的居民都是这样想的。”
昆其社区热合木江老人,他不但每天打扫巷道卫生,巷子里种的花都是他来管理的,浇浇水、松松土,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但要坚持也不是一件易事。热合木江老人笑着说:“我们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每天早上起来要把院子里外的卫生都打扫干净,这样才舒服。我们也很喜欢养花,社区管理员也不能天天来管理这些花,我在这生活,就要把这些花儿当作自家的一样去管理,很开心的。”提起过去,热合木江老人说:“这儿以前都是土路,一遇到雨雪天气,路就很难行走,那个时候我们都能像爱护自己家一样爱护这里的环境,现在政府把路修好了,我们更要把这里看好、管好,让来这里的游客都能说声‘亚克西’。”
都来提巴格街道昆其社区的网格员哈丽旦·艾沙说:“乘坐马车到特色街巷和民居观光是喀赞其民俗旅游的一个项目,这里的居民,只要听到马车的铃铛声,就会立刻走出院子,看马有没有撒尿、拉屎,如果有,立刻就会拿起扫帚、水管打扫冲洗,这已经成了习惯。”
伊宁市委书记李宁生说:“旧城改造不仅要改善城市面貌,更主要的是提升市民的素质,让市民为美丽伊宁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转自:http://xj.ts.cn/2013-06/19/content_8302963.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紫叶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