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既然国家政策有了调整,三公消费“风声紧了”,就应该立马调整经营策略,把服务的重点由过去的“三公群体”转向现在的市民大众,由过去的暴利专销变成现在的薄利多销。这样的转变可能很困难,甚至很痛苦,但只要保质量,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市场还是能够做下来的。国内一些知名的餐饮连锁企业,虽然“三公”收紧对他们有所影响,但在经营上仍然做得有声有色,原因就在这里。
但是厦门的一些高端餐饮企业,似乎除掉“三公”这一棵“歪脖子树”,其他就“吊不死人”了。“三公”少了,仿佛也就是“世界末日”了。“三公”不来,生意清淡,服务质量下降。又变成了服务质量下降,生意更清淡这样一种恶性循环。而商家也仿佛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风声赶快过去,“三公”赶快回潮这一问题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而这种希望注定会“很骨感”的。
这是一种很消极也很可怕的思想。通过记者采访调查可以看出,就依托“三公”那棵“歪脖子树”的高端餐饮企业并不在少数,这种“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思维,不仅已严重影响到一些餐饮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更已经伤害了厦门餐饮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因此,这种消极的思维必须尽快克服。现在“三公”已成众矢之的,不仅不可能回潮,而且只会越来越紧,越控越严。不赶紧转换经营策略,到最后真会吊死在“三公”这棵“歪脖子树上”。
转自:http://www.6eat.com/Info/201305/452828.htm
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宝儿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