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136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人物风采 » 正文

施正荣:弃儿与首富的命运轮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1  来源:中国雅虎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160
核心提示:2013年3月,尚德董事会宣布罢免施正荣董事长一职,至此施正荣失去了其一手创办的尚德控制权,而尚德可转债问题则仍在解决中。

喜欢社交,甚至将自己1/3以上的时间用于社会活动--他出入于克林顿的晚宴,也是许多美国和欧洲政要的常客;怀揣澳洲国籍拿有中国绿卡、爱好听歌剧喝红酒的施正荣,2005年时还是中国首富。一转眼,债主堵门、股价跌破1美元、行业萧条,财富来得快,去得更快!

施正荣缔造了最高速的财富神话,并以几乎同样的速度跌至谷底。其背后,是光伏行业的惨淡现状、施正荣本人与政府的恩怨纠缠,以及一些桌面下的故事。 

1963年2月10日,施正荣和双胞胎哥哥出生在江苏省一个叫太平村的村庄。然而,出生半个小时后,施正荣就从陈姓的亲生父母家,被抱到了施家。同一天,施家的母亲刚刚生下一个死胎。而陈家此前已经有了两个孩子,三年自然灾害让这个家庭生活困苦不堪。虽然同样十分清苦,施家把施正荣当作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供他读完了大学,又上了研究生。因为成绩优异,施正荣被公派到了澳大利亚留学。

为了感谢施家父母的养育之恩,施正荣后来在施家老房子原址上,盖起了豪华的中式别墅。把通往施家的乡间小路修成了水泥马路,起名荣兴路。在施家前面的小河上,施正荣修了一座桥叫博士桥。“博士”据说是施正荣最喜欢的称呼之一。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他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2002年诺贝尔环境奖得主马丁·格林教授。

12年前,回国的施正荣拎着一个小挎包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在中国内地转了七八个城市,逢人就讲自己的项目能赚多少钱,“给我800万美元,我给你做一个世界第一大企业”。

但对于这种昂贵的绿色产业,谁都不敢接,大部分人将他当成骗子。无锡政府却看好施正荣和他的项目,“我们就是要吸引施博士这样的科学家。”在无锡市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无锡尚德开始建厂并且迅速上了生产线。 

2000年无锡尚德成立之初,在政府的主导下,由无锡小天鹅集团、山禾制药、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融资600万美元,作为大股东,施正荣本人由技术股和40万美元的现金股共占25%的股份。施正荣任公司总经理,李延人出任董事长。

2005年,尚德电力在纽交所上市。上市后不久,股价就涨至40美元,施正荣持有6800万股,身价合计人民币超过200亿元,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40亿元人民币,更不用说后来股价涨到80多美元后施正荣的身价。

但命运再度轮回。自2011年以来,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深化,加上欧美“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以及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等一系列事件,让这家国内光伏龙头企业债台高筑。整整50年后的眼下,再度抛弃施正荣的是市场和他的董事会,或许还有政府。

2012年8月18日,在尚德爆发GSF基金5.6亿欧元反担保欺诈案后,迫于压力施正荣辞任公司CEO。事情仅隔了半年多,无锡尚德电力对外宣布罢免施正荣董事长一职,紧接着便遭到施正荣反对,高层“内讧门”的公开化,将尚德电力的债务危机暴露无遗。然而,罢免风波浪潮还未退去,“工厂停产”、“股价下跌”接踵而至,昔日光伏行业巨头陷入岌岌可危的破产绝境。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破产法》裁定,对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实施破产重整,尚德电力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

很多人接触施正荣后,都觉得他更像一个科学家,而非一个成熟的企业家。施正荣对此并不抗拒,他甚至一直非常享受科学家的身份,以及由科学家向企业家“跨界”的感觉。

纵观尚德的财务报表,公司净利润率在2004年达到23.2%之后便持续下跌。即使在行业大好的2005年到2007年间以及2009年,尚德也出人意料地出现低净利润率。在光伏公司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2010年,尚德居然亏损。

施正荣说,创造引领行业的商业模式、技术和品牌价值,要远比获得高利润更重要。他最喜欢的称呼是“施博士”。他的办公室里堆了许多技术资料,在解释一些技术概念的时候,他还会下意识地像教授那样写写画画。

某种意义上说,施正荣身上有一种书生般的理想主义——他擅长谋定大的战略方向,另一方面,他容易把现实世界简单化,这使得那些战略计划执行不力。即使在尚德的内部管理上,施正荣的这种理想主义也无处不在。作为“一点架子也没有”的老板,施正荣营造出一种温和开放的氛围,所有人都敢对他提出异议,甚至高管会议上也经常吵得一塌糊涂。但在市场动荡期,这种各持己见的做派,毫无疑问造成了不必要的内耗。

为了让尚德变得更像他理想的形象,他曾两次发动人事变动,大量引进简历光鲜、有着跨国公司背影和海外生活经验的“ABC”。

不仅如此。施正荣甚至要求只要有一个老外在场,他的管理团队就不能说中文,即使那些英语不好的人也被要求“说两句”。施正荣矫枉过正的做法,带来了另一场灾难——新人和老人之间、国际化人才和本土人才之间,矛盾交织。“跟其他公司比,这里可能需要两三倍的沟通成本。”一批人纷纷离去。

到2010年6月,尚德基层员工的离职率从6%突增到12%。最终,这场离职潮以全部涨薪20%到30%为代价平复下来。

光伏行业的特点是,周期性波动大,产业链长,每个环节都拥有投资价值,但是投资周期、回报率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定位其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

2006年,受多晶硅价格暴涨的影响,一批国内企业开始向上游硅料投资挺进,坚定地做垂直一体化。但信奉专业化生产与分工的施正荣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与上游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与此同时,施正荣在上海投资建立了一家薄膜电池工厂。他认为,当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成本同样高昂的薄膜电池就有利可图。但施正荣没料到,大批中国光伏企业的搅局,让多晶硅价格仅两年时间就从天价迅速暴跌。尚德蒙受了巨大损失。“从当时看,尚德签订长期协议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它的问题在于没有控制好仓位,过于倚重长期协议,缺乏灵活性和对商业风险的判断。”

政府在光伏企业创业初期投入的成本,及一旦破产将面临的大幅失业压力,令其欲罢不能,不断以行政措施干预产业走向。商业银行早已不愿意介入陷入债务困境、现金流枯竭的光伏企业,但仍有部分曾在税收和就业方面贡献巨大的光伏企业,能够获得政府背书的银行贷款。

但这种畸形的政商关系却很难让人指责,甚至其中自有逻辑:一个有进取心、寻找当地GDP增长点的地方政府,在接受到高科技自主创新企业创始人的项目书后,见猎心喜般将手中所能掌握到的资源,包括政策、国有资本、市场等与之整合,扶持企业;一旦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必须依靠行政手段对其进行拯救。中国光伏产业,正在上演金融危机中一些华尔街投行“大而不倒”的故事。

2004年,尚德电力谋求在纽交所上市,通行规则要求国有背景的投资退出,但刚刚开始收获的国有投资并不愿意。对此,施正荣的态度异常强硬,“他们不退我退。”摆出了一种“要么接受,要么拉倒”的气势。无锡市政府在一次办公会议上,公开表明态度:“谁要是把施博士放走了,市委、市政府将追究其责任”。不久之后,国有股在政府“不与企业争利”的授意下,获得十几倍收益后套现退出。经过这番斗争,施正荣的持股比例由无锡尚德成立之初的25%,大幅上升到上市之前的46.8%。

一位地方官员分析,对无锡来说,尚德产值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你要是比其它工业,无锡在全国不一定是数一数二的,而若比光伏,尚德世界第一,这大大满足了无锡市政府的虚荣心。”

2012年以来,尚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无锡市方面曾拿出各种方案给予尚德帮助,甚至想到直接出手救助。无锡市国资委麾下的无锡国联集团,曾准备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进入尚德;无锡市方面也曾同意在施正荣以个人资产抵押的前提下,为尚德输血。但这些都遭到了施正荣的抵触。

施的做法损害了其与无锡政府的关系,接近无锡市政府的人士称,作为企业的创始人,施正荣其实和地方政府利益一致,他们都不想看到尚德破产。但此间,施正荣却要同时兼顾个人利益,且手段生硬,引发诸多官员反感。

此前,海外投资者曾希望无锡市政府提供资金,帮助保住上市公司尚德电力,而让子公司无锡尚德破产,这一做法引起无锡方面的强烈反弹。这意味着无锡市政府将为无锡尚德的破产埋单,就业和银行贷款等所有压力都将转给无锡,而投资者却可保全上市公司进而抽身而退。

施正荣曾希望借助地方政府力量和海外投资人博弈,但显然未获成功。在处理尚德危机过程中,施一切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做法,“导致众叛亲离”。

解决尚德40多亿元的债务,对于无锡市政府而言并不困难,而且市政府亦不希望尚德的控制权旁落外人。“但是,施正荣空手套白狼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2006年12月,一家名为亚洲硅业的公司在青海省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亿美元,从事多晶硅材料制造。亚洲硅业的多名高管,张维国、张宇鑫和王体虎等都是施正荣多年好友、顾问。2011年5月4日,施正荣的家族信托D&M科技收购了亚洲硅业91.3%的股权。此时,尚德电力董事会发现尚德电力财务、法务、投资董事“身在曹营心在汉”,全力为亚洲硅业办事,这让股东们非常震怒。更匪夷所思的是,从2007年至2011年,5年间,施正荣动用尚德电力的资金,先后向亚洲硅业提供了15亿美元的无条件支付合约,近7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1000万美元的无息贷款。而渣打银行在尚德电力的推动下,向亚洲硅业提供了5亿元人民币的贷款。

除了尚理投资等可以追查到的施氏夫妇投资的私人公司,还有一些公司,可以发现尚德电力投资其中,但无法查到是否有施、张个人资本,这些公司包括:辉煌硅能源、西安隆基等。到目前为止,施氏家族私人商业王国到底有多少家公司、多少资产,只有施正荣自己知道。

在施正荣参与的多个项目中,江苏省和无锡市政府领导甚至频频为其站台。施正荣用无锡尚德为尚德电力圈钱,用尚德电力为私人生意服务。当这个游戏出现问题时,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让无锡市政府买单,而他的私人资产却丝毫不动,还以拯救中国光伏产业为由向各级政府施加压力。

2001年,38岁的施正荣博士结束了20年的海外学术生涯回国创业。在无锡市政府担保下,无锡六家国企共出资600万美元,占有75%股权,施正荣则以40万美元和技术专利(作价160万美元)入股,占股25%,尚德由此成立。

2005年,在无锡市协调下,国有资本逐一退出,尚德顺利完成私有化。同年尚德电力登陆纽交所,施正荣荣登中国首富。

尚德的首次危机出现在2008年。当年由于竞争加剧,光伏组件出货与尚德创业之初下降了一半。同时上游硅料价格大涨,尚德压力陡增。

2008年底,中国政府出台“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新能源行业被定为重点扶持行业,尚德再次受到无锡市政府的大力援助。

进入2011年,财政刺激效果逐渐褪去。光伏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尚德技术优势已不明显,同时光伏组件出货价格大跌,欧洲各国受困于欧债危机,光伏组件产品需求量大幅下降。

2012年,美国和欧盟相继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中国光伏产品失去了主要市场,一时哀鸿遍野。尚德由于前期盲目扩张的负面效果,成为行业衰败的典范。

2012年7月,尚德陷入反担保骗局丑闻,其出售基金股权补充现金流计划的流产,导致无力偿债。2012年8月,施正荣辞任尚德CEO。

2013年3月,尚德董事会宣布罢免施正荣董事长一职,至此施正荣失去了其一手创办的尚德控制权,而尚德可转债问题则仍在解决中。

转自http://finance.cn.yahoo.com/bizpeople018/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编辑光阴整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