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市服装批发市场诞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覆盖山东半岛的大型服装集散地,在这里沉淀出服装行业的一句精髓:三年不见钱,只有库存。
2012年,初入服装行业的李红代理广东、杭州等地的品牌男装,一年下来,秋冬服装压货额度达到十多万元,她告诉笔者,同行当中压货上百万元大有人在,相比之下自己还算幸运。
去年一年辛苦下来,没见到钱,只是赚了一仓库的秋冬货。今年成了打折品,3折到5折赔本甩,她称怕是要处理到明年,再卖不掉就成了只能扔掉的“死货”。李红的境遇普及率在整个市场近乎100%。
而对于生产型服装企业而言,库存意味着更大的成本压力。与李红两街之隔,刘小姐不愿意透露姓名,她的二三十人的T恤加工厂,最近三年“库存”渐趋高危。
与刘小姐有着相同烦恼的还有张伟(化名)。笔者见到他时,他正在服装周上为顾客挑选衣服。“公司从1999年成立以来,库存一直比较平稳,从2011年开始,库存一下子就多了。”张伟坦言,目前自己工厂内甚至还存放着2010年左右的衣服。“当季卖不出去的衣服,只能打折处理,如果处理不了,就只能成为"死货"。”
据行内人士透露,15%~20%服装库存是正常现象,俗称“销售不畅”。一旦超过这个层级,无论是生产商,还是销售代理商,都将踏入危险地带,库存成本将逐渐拖慢企业资金链,带来生产流程上一系列问题,最终彻底拖垮企业。
“目前,青岛的很多服装企业,特别是专攻内销的部分,服装库存几乎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几年来一直压库存,雪球越滚越大。”张伟表示,“服装库存”早已经是行内人人自危的一个话题。
服装库存真的成了事
“因为耐克,因为七匹狼,大家知道了"服装库存",也终于看到了一直都有库存的我们。”李红(化名)说这句话神情颇平静,在她背后的品尚男仕名品店内,T恤、衬衫挂在最显眼的正中,角落里,棉衣、夹克灰扑扑挤在一起。作为青岛服装行业的缩影,集合生产、代销于一体的即墨市服装批发市场,如今几乎被“时装”与“库存”分割成了两重天。
在刚刚结束的青岛时装周上问题依旧。一面是时装展示的赏玩热闹,而另一面,5元、10元的库存甩卖也吸引了汹涌人潮。是2013年新品上市还是2012积压春装?简单的一个问题,让不少服装企业闪烁其词。
转自:http://info.cloth.hc360.com/2013/05/140911747334.shtml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宝儿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