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长假全国旅游景区迎来客流高峰,不少景区出现拥堵现象,游客纷纷陷入出门受罪的“囧途”中。对此有关专家指出,近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提出,景区也要“治堵”,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应及时预警,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公共信息服务以及景区限流、分流的方案和措施。同时,将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景区“超载”安全之忧
“五一”小长假期间,青岛灵山岛上游客排队五小时没排上离岛的船,去崂山的游客光是在路上就堵了三小时。在湖北,近万名游客涌入神农架风景区,拍照成全国游客大合影。武汉东湖景区日接待游客量达9万人,一度导致周边路段拥堵。
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国庆黄金周,华山景区游客量超过接待能力3倍多,万余名游客滞留山顶,险象环生。下山后的游客感叹:进得去出不来,“乐途”变“囧途”。
有关专家认为,华山险峻无平地,这个特殊性决定了景区容纳量必须严格控制,一定要组织有关专家科学确定景区实际容纳量。
今年“五一”小长假,华山景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严密监控各路段客流情况,及时通报信息,确保了景区秩序井然。
《旅游法》提出,景区在旅游者可能达到最大承载量时,未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未及时采取疏导、分流等措施,或者超过最大承载量接待旅游者的,由景区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价格杠杆仍显“脆弱”
对于习惯了旅游景区“逢节必涨”的游客来说,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有点意外,国家发改委宣布对国内1200余家景区门票价格实行优惠,虽然降幅不大,但毕竟聊胜于无;近期颁布的《旅游法》焦点对准景区门票,强调景区门票价格不能说涨就涨,应严格规范程序,无疑将游客一度受挫的出游渴望再次点燃。
据统计,4月30日,纳入湖北省假日旅游统计范围的36个主要景区和27个城市景点的游客量高达90万人,较前日增长64.46%。
在网络上,门票价格优惠被当成是导致景区拥堵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景区拥堵跟降价没有绝对的关系,只要采取合理的引导措施,是能确保游客安全开心游览的。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楼嘉军认为,高铁、动车提速改变了国人的出行方式,出游范围、时空缩小,原来作为长线游的景区如今变成短途游景区,客流量增加。特别是在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旅游景区,今后拥堵有可能成为常态,这些都需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加以分析研究,适时了解和调查民众旅游消费趋向及行为方式变化。
分流将贯穿旅游全过程
除了通过价格杠杆调节旅游需求外,还应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居民在旅游目的地中的有效流动。
楼嘉军建议,将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时期疏导游客的可行经验移植到景区中;将精细化的路线设计、人流管理提上日程,这样可保证消费者既能享受景区,又能有效降低景区负荷,节省维护成本。
上海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何建民教授建议,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众化、网络化、散客化的大趋势,建设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十分紧迫和必要。旅游服务体系应上溯到居民出行的最前端--从居民踏出家门开始,就有便捷的信息服务:除了满足市民游客知道“在哪儿?去哪儿?怎么去?吃什么?玩什么?”的需求,还要像停车位显示栏、道路状况实时报道等服务一样,让市民游客即时了解哪些景区已经“人满为患”,而哪些景区还有空间。
“甚至可以推出景区门票提前预订系统,并通过手机、网络、电视台等渠道提前告诉游客已经出售的门票数额,让游客直观了解扎堆情况,权衡是否要改变路线。”何建民说。
另一方面,扩容“中国式休假”是保证居民享受度假经济的前提。应通过弹性休假时间来分流和缓解“集中式”休假带来的资源和空间紧张。
转自:http://travel.iyaxin.com/content/2013-05/06/content_3979627.htm新疆商业网新闻中心编辑宝儿网络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