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染色馒头,塑化饮料,地沟油,细菌饺子……食品问题已在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给人以安全感的名词,就成为了消费者追逐的对象。
2013年1月18日,国家环保部公布第四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名单,新疆共有13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申报成功,其中自治区有6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7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此次公布的全国70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里,新疆占13个,是获批最多的省区。对此,有人大胆设想,新疆独特的地缘优势将迎来有机食品的春天,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有机食品正在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有机,食品认证中最严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保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赵志刚告诉记者,食品认证中,最严苛的当属有机食品认证。目前,我国大力推广的安全食品有三种: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最显著差别是,前者在其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合成色素、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后者则允许有限制地使用这些物质。因此,有机食品标准比绿色食品还要高,被称为“纯而又纯”的食品。如果把安全食品比为一座金字塔,无公害食品是塔基,绿色食品是中间的塔腰,而有机食品则是最顶端的塔尖。
除了有机食品的认证要求十分严苛外,对有机食品的管理也是有别的,采用动态管理。根据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的《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试行)》,对“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进行经常性监督工作,每2年组织一次全面复查。其中对符合条件的,命名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颁发证书、标牌,允许其使用专用标志。“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证书、标牌和标志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统一组织制作。证书、标牌和标志的有效期为四年。
有机食品渐受关注,前途看好
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东湾村的张银军经营着3个蔬菜大棚,说起去年种植有机蔬菜的效益,张银军立刻展开了笑容,“我和老伴两个人管3个大棚,一年的纯收益在5万到6万元。”
在东湾村,和张银军夫妇一样种植有机蔬菜的农户有很多,路边上的蔬菜大棚一个挨一个。由于不是农忙时节,大棚前的房门多半都是紧闭着,只有张银军一家在门口不时找着钢条、工具锯着什么,他说,今年还要建一个蔬菜大棚,“只种有机蔬菜!”
记者跟随张银军的爱人赵月勤来到他们的有机蔬菜大棚,1亩地的蔬菜大棚里分排、按列地种着油白菜、上海青、香菜等,隔档的位置摆着施肥用的农家肥。“不打农药、不上化肥,一个人管一个温室大棚也不算累。”赵月勤说。
据介绍,东湾村种植有机蔬菜使用的肥料都是鸡粪、羊粪,到施肥时节会有专人将这些天然肥料卖给农户们。村里还成立了专门的蔬菜农民合作社,有机蔬菜成熟了,农户们会通过合作社流通到定点单位或是市场上。“有时过来玩的游客路过也会买几箱子蔬菜回去,但多半是通过合作社来销售的。”
水西沟镇东湾村村委会主任尤文攻介绍,该村经济发展主要依托养殖业、种植业及旅游业,共有500多亩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其中有100多亩是用于发展有机蔬菜认种基地。“有机蔬菜大棚较以往的大田种植,一方面使农户增收,一方面规避了大田种植的缺水弊端,同时还能很好利用养殖业来辅助有机种植。”尤文攻表示,因为看到了有机食品的前景、市场广阔,今年东湾村准备再增加500亩的有机蔬菜认种基地。
几年前就关注到有机食品发展前景的梅朵,专门去大连做了实地考察,回来后,信心满满的梅朵在长春路美林花源小区里将有机食品生活馆开在了家门口。“有机食品的发展肯定是种趋势,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不断见诸报端,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健康。为了大家都能吃得健康,便有了开一个专门卖有机食品生活馆的想法。”梅朵告诉记者,虽然她的店面只有65平方米,有机食品的品种却不少,有米、面、五谷杂粮、豆类、畜产品及生活中用到的纸巾等。虽然种类很丰富,梅朵心中也稍有遗憾,因为这些有机食品80%均是从内地进货的,店里只有为数不多的蔬菜,诸如上海青、小油白菜是本地市场的。
梅朵说,刚开始开店的时候,还担心可能会因为消费者不接受有机食品的价格过高的原因,但开了几天,她就发现她的担心是多余的。与价格相比,顾客更多在关注食品是不是真的“有机”。她说:“健康、口感是顾客最关注的问题,尝完我们有机厨房烹调出来的饭菜后,顾客大多会欣然埋单。”
梅朵对有机食品市场的开拓极有信心,“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本地有机产品在我的店里出现,这样我就不用每次都要去内地采购了。”
有机食品正在逐渐受到消费者的认可,赵志刚表示,目前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正以每年20%至30%的速度递增,发达国家的有机食品在所有食品销售量中的比例为30%,而我国则不足3%。虽然与国外比较,我国有机食品所占份额较小,但随着国内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以及食品质量提升日益受到重视,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餐桌上的食物是否安全,也更加愿意为食品质量安全支付更高的价格。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前途无限、商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