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136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股市财经 » 正文

阿里巴巴全新模式PK银行 暗度陈仓搭建“金融王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3-16  浏览次数:124
核心提示: 3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创始人马云将卸任CEO,由重将陆兆禧接任。马云把精力放在资本之道以及公司的大战略上来,而金融业已成为
      3月11日,阿里巴巴宣布创始人马云将卸任CEO,由重将陆兆禧接任。马云把精力放在资本之道以及公司的大战略上来,而金融业已成为其重要的新战略,目前业务已涵盖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
 
      新年伊始,马云就操刀重整公司架构将7个事业部拆分为25个,此外还专门成立了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独立运作,具有重量级估值的支付宝划入其中,由另一重将黄蕾负责,马云的金融王国之路正式扬帆起航。10年前他开启了改变零售销售模式之路,10年后的今天他又有了新目标,上月末公司金融团队会议上马云说:“今天阿里做的金融业务不是改革,而是一场革命,一场金融的革命。”

      阿里巴巴已在类银行业务上长驱直入,其革命性的模式已让银行惶恐不安,4月中旬,阿里金融将针对“买家”推出信用支付,类似虚拟信用卡业务;此前针对“卖家”的小额贷款通过网络批量审批、放款,即使员工休假照样做生意,而传统的银行贷款还在走冗长的审批程序,靠放贷员的辛勤走访客户。“基于大数据之下的信用识别及低成本,是传统银行无法比拟的!”一家商业银行深圳分行管理人员如是感慨。

朋友,劲敌?

马云强调“不会办银行,也不会成为银行”。由于监管的限制阿里巴巴未能取得银行牌照,只能游离于银行边缘做着类银行业务。

在马云看来,他们不是在跟银行抢生意,而是服务银行无暇照顾的生意。“在整个中国的金融系统当中,这些小企业只有12%获得了银行贷款,还有88%根本没有机会去得到银行贷款,要么是他们没有抵押物,要么是银行的手续麻烦,要么不是银行的目标,因为太小了。”对于公司如火如荼开展的小微贷业务,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金融事业群总裁胡晓明如是解释。

但银行并不认同,一银行业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小微贷才是银行的潜力市场,“银行在大公司面前已是弱势,并无议价能力。”目前小微贷年利率高达20%左右,而大公司贷款利率甚至可在年基准利率6%上打上七折或八折。相形之下小微贷确实是块大肥肉。但一直以来银行按传统方式无法建立有效的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这些以个体户形式存在的个人征信确认太难,且从人工服务的成本及收益上来说,银行自然青睐大客户,奉行“傍大款”赚大钱的方式。不过,近两年各家银行也在大力开拓小微贷业务,但是网购客户,这块未来最大的潜力市场已被阿里巴巴近水楼台先得月,正在加速跑马圈地。

对于即将推出的信用支付,阿里巴巴支付宝公关总监陈亮告诉本报记者,目的是使移动支付更便捷,提升移动支付成功率,“从来没有考虑这个业务能赚多少钱!”目前移动支付成功率在38%左右,阿里巴巴再次抢入了这一巨大的有潜力的业务。

但对于传统银行而言,阿里巴巴海量的小微企业客户以及个人网购客户已构成威胁,“他们正是金融服务需求最为强烈的人群,也是未来个人金融的主体人群。如果一旦阿里巴巴能够替代银行的服务,用户的转移也无法避免!”上述银行人士称。

颠覆传统模式

马云带来的金融革命,是利用其庞大的网商交易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建立传统银行无法跟随的信用系统,而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反过来又促进商购交易。“从目的上来说不一样,模式上来说也不一样!”一位阿里巴巴相关负责人认为他们与传统的银行业务完全是两码事。

让银行望尘莫及的是,他们苦寻了一个世纪的小微贷征信难题,在阿里巴巴这里已迎刃而解。记者了解到,阿里巴巴把其平台上的资料、资金交易情况,订单数量、库存周转、销售额、增量以及投诉情况等等海量的数据,通过模型定量分析;同时还会将客户内外部的诸多信息采集进行最先进的心理测试,进行定性分析;据说还有更加新型的秘密武器——人际爬虫,即创建客户的网络人际关系图谱,从而360度全方位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进行信用评级分层,以此为依据提供贷款。目前,阿里巴巴已为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总额接近300亿,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而整体银行业的小微贷不良率高达2.5%左右。

在办理贷款以及发放贷款的过程中,阿里巴巴的模式也完全不一样,如在资信调查当中银行需要面对面地进行递交资料以及问询,而阿里巴巴采用视频足不出户便完成了。在发放贷款方面,阿里巴巴无疑走的也是网络标准化。

显然,阿里巴巴针对“买家”即将推出的信用支付,也同样是采集买家在网购时的信息进行全方位信用评级,从而给出信用额度。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此业务专门针对草根族,信用额度在5000元以下。“谁能为消费者解决问题,谁能为小微企业解决问题,谁能为这些网上的屌丝层的客户解决问题,这就是市场所需要的。”胡晓明表示。银行信用卡信用额度一般在一万元以上,可见阿里巴巴走的是额度更少的差异化策略。

大金融“野心”

由于监管的限制,阿里巴巴曾致力的银行牌照一直未能如愿,马云也放弃了自己做银行的打算。然而,阿里巴巴在创新型金融上并未止步,基于大数据而打造的标准化流水线式的“零售银行”贷款模式,已让银行感觉到危机重重,上述银行业人士认为,下一步阿里巴巴将剑指个人贷款业务。

去年传出的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一事不久将见分晓。如果成功的话,更多的个人信息将会被阿里巴巴所采集,海量的个人客户正在成为其目标,更大的数据将会成为其核心优势。

从目前阿里巴巴的类银行业务来看,采取的是以“零售银行”业务为突破口,如小微贷、个人信用支付等,“我们就喜欢为这些小生意服务。”胡晓明说。据本报记者了解,此次推出的信用支付,原本额度定为“200-5000元”,而现在他们正在讨论是否将额度定为“1-5000元”。其小微贷虽然对广东客户额度提升至300万,但他们内部也一直在讨论定位,是否专注于100万以内的客户。

目前,马云的大金融之梦仍存掣肘,“但是它没有吸储功能,规模无法与银行相比拟,金融规模性扩张仍是难题。”一银行业分析师指出。但是如果阿里巴巴入股银行,强强联合结果将会怎样?“国有大行现在还看不上他,因为其金融规模在他们眼里还太小,但是中型商业银行会对他们感兴趣。”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认为。如今,阿里巴巴将金融业务独立运作,而且支付宝也列入其中,如果阿里巴巴上市的话,金融业务可能除外,会去寻找一家银行入股合作,否则无法做大做强。

阿里巴巴抓住了金融业日渐开放的机会,除了类银行业务绕道进入,还与平安和腾讯合伙成立保险网销公司——众安在线,目前也正处于筹备阶段。马云正在利用自身海量客户数据优势,想方设法搭建金融大架构,架起网商与金融跨界经营的桥梁,从而实现大金融之梦。

人民币切莫走上“被国际化”的歧路

杨国英

全球范围的“货币战争”,并非是空洞的伪命题,一直在或隐或现地存在。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元全球货币绝对霸主的地位,已悄然演变为发达经济体的货币盟主,尽管仅是从霸主到盟主的些许差别,但这却是在持续贸易逆差以及巨额债务之下的美元,试图维持其既得利益必然的次优选择。

而与此相对应,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新兴经济体、经济总量第二经济体,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外贸出口)之下,早已感受到货币势能不对称所带来的苦楚,而这种苦楚在美联储持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其他发达经济体货币亦是如此),正日益激发起人民币奋起应对的力量,并且或被动或主动地向新兴经济体货币准盟主的位置靠拢。

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分野日益明显的货币结盟格局已经形成,以美元为盟主的发达经济体货币,以及以人民币为准盟主的新兴经济体货币,更已有冲突进一步加剧的迹象——3月5日,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布雷纳德表示,“G20国家必须履行汇率承诺,中国必须使人民币汇率市场化。”

尽管,美副财长敦促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理由看似充足,“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会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压力,中国需调整贸易政策以使其符合国际规范。”但是,只要略晓国际货币史者,就知此言要么无视现实,要么暗藏玄机——这是因为,其一,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我国已连续三次扩大人民币汇率区间(分别为0.3%、0.5%、1%),汇率区间扩大速度不可谓不快,人民币升值幅度亦不可谓不大,迄今升值幅度已达24%;其二,美副财长所指人民币为“有管理的汇率制度”,焉不知全球货币(除美元外)哪个汇率制度没有管理?美元实行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是因为美元作为全球最重要储备货币,其汇率浮动风险实际已由全球承担,而其他国家货币依照“三元悖论原则”(货币政策独立、汇率稳定、资本流动,三者最多只能选二),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面对彻底无锚(此前为金汇兑本位)的美元,均只能无奈选择放弃“汇率稳定”,当下即使如欧元、英镑、日元等全球其他储备货币,其所实行的亦是“有管理的汇率制度”(汇率区间为3%),而不是所谓的完全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

难道美副财长对全球货币的汇率特征不甚明了?还是对人民币近年来的汇率区间扩大熟视无睹?都不是!如果说,美国此前多次指责人民币为“有管理的汇率制度”,是为了逼迫人民币加大升值幅度,那么,在人民币8年升值24%,且人民币兑美元间隙性贬值已经频现的情况下,应该说,此番美副财长对人民币汇率管理制度的指责,其核心诉求可能已不是逼迫人民币升值,而是另有玄机。

这种玄机的触发背景是,在整体经济实力大增之后,我国政经界人士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日益兴起,试图通过人民币国际化赢得与经济实力相对等的货币地位,反击美元的货币霸权,从而在美元、欧元、日元相对弱化之下,加速拓展人民币的全球影响力——而“加大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和“保持人民币稳步升值态势”,恰恰是国内相当一部分人民币国际化论者所认为的前提条件,亦即是说,他们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欲想取得成功,必须加大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确保人民币稳步升值态势。

这种思维貌似有理,因为汇率市场化是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而人民币升值效应则可强化海外市场对持有人民币的欲望,故而美副财长对我国汇率政策的指责,可谓是洞察这一玄机后,对我国相当部分人民币国际化论者的间接呼应。而我们如果对此过于轻信,则极可能使《华盛顿共识》对拉美等国的伤害再次重现。

汇率市场化当然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之一,但问题是,汇率市场化并非一定是“完全的”,亦可以是“有管理的”,这在上文中已有详细阐述,当下全球主要货币(除美元外)实际推行的,亦皆是有管理的汇率市场化。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自2005年起已三次放大汇率区间,当下人民币1%的汇率区间,尽管与欧元、英镑、日元3%的汇率区间相比,还明显存在差距,但事实已经超前于人民币走出去的深度——虽然,近年来人民币(以及相关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广度,是有目共睹的,从区域来看,当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已遍及东盟、日韩、金砖国家、拉美、非洲和欧美等全球绝大多数国家,从范围来看,当下人民币走出去已涵盖结算、互换、债券以及储备等多数功能,但是,人民币走出去的广度,并不代表人民币走出去的深度,事实上,我国当下的外贸结算,其高达90%依然是以美元、欧元、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结算,而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当下亦仅有菲律宾、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等极少数国家(且与美元、欧元等相比,人民币在上述国家的储备份额中占比甚小)。除此之外,我国大型金融机构虽然绝大多数已在海外设立分行,但是经营范围依然过窄(以结算为主),海外市场贡献率亦过低。以我国国际化特征最为显著的中国银行[1.02% 资金 研报][1.02% 资金 研报]为例,其海外资产占比至今不足1/4,利率贡献率仅有1/4左右,至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则更是不足道。

币值的相对稳定亦当然是货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相对稳定”决不等于“单向升值”。固然,处于持续升值阶段的货币,会强化国际投资者的持有欲望,可这种持有,往往是国际资本“走进来”,而与该国货币走出去无涉,国际资本通过投资境内资产或证券,享受货币升值收益。而与此相对,如果货币升值效应不明显或形势陡转,那么先前蜂拥而来的国际资本,亦会瞬间即逝,从而给一国造成巨大的金融动荡,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0.29%][-0.29%]危机,以及本世纪初的拉美金融危机,即是上述错误逻辑的牺牲品。事实上,即使一国货币持续升值且不发生大的金融危机,也不代表会给该国货币国际化提供正能量,以日元为例,其过去20年整体维持着大幅升值走势,但日元国际化不仅没有加速,反而呈现相对倒退之势,日元在全球货币中的结算地位和储备地位,与20年前相比,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弱化。而即使以“自由浮动汇率制度”而自居的美元,实际上,亦通过持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美元汇率进行间接影响(或操控)。

在人民币正试图通过国际化取得与自身经济地位相对等的货币势能,并且已被动或主动推向新兴经济体货币准盟主地位之当下,人民币国际化更应谨慎推进,而不能让主观豪迈情绪导致行动的盲目,更不能受“汇率市场化”、“货币升值”等货币国际化理论的牵制和影响,从而主动或被动地陷入到“被国际化”的歧路。

人民币切莫走上“被国际化”的歧路,而应审时度势、渐进推进,走好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金融体制现状紧密联系的实践之路。实际上,之于当下而言,在人民币国际化方向已明、路线图已经初定之下,汇率市场化的区间波动幅度,以及人民币升值的方式和时机选择,均仅是人民币国际化必要的技术环节,而不构成人民币国际化能否成功的充分条件。而与技术环节的考量因素相比,中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才是推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更为主导性的因素——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人民币国际化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恶果,系统性的经济危机更可能因此而来;而缺乏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则我国金融机构的海外市场拓展,将难有真正的深度介入,更难以取得真正的市场效率,人民币国际化将因此缺少可以依凭的市场平台。 

来源:http://finance.ifeng.com/bank/yhpl/20130316/7781912.shtml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编辑客服茉莉网络采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