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监管层的放开,公募基金牌照已不再稀缺,基金行业壁垒明显下降;新业务如一级市场也向基金公司开放,不过,这些领域基金公司基本零经验且无相关人才。
基金公司感受到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提出,基金行业要向现代财富管理机构转型、进行二次创业。
二次创业,人才是关键。大资管时代的来临,使得基金公司的人才储备显得捉襟见肘。正在基金行业面临着二次创业困境之际,出现了不少证监会系统官员的“救场”身影。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事实上,早在基金业初创之际,便已开启了证监会与基金行业之间的人才流动,若干从政转商的“弄潮儿”创造并见证了基金行业的繁荣与艰辛。二次创业之际,证监会与基金公司之间的人才跨界流动重现活跃。
“二次创业”的挑战
1998年基金业起步之际,是基金业的第一次创业,到2007年基金业经历了第一次大繁荣;而从2008年以来,整个基金行业停滞不前,规模不增、竞争激烈,基金业面临着“二次创业”。
第一批加盟基金公司的人,面临的是一片浩瀚蓝海,虽彼时并无经验可循,但基金公司设立门槛较高,市场空间大。记者采访时曾获悉,开业于1998年7月13日的博时基金,成立第二个月就掘金20万,年底经会计审计,已经盈利200万。
然而,15年后,基金公司生态环境出现了天壤之别,对于有着丰富行业经验的离职官员来说,选择基金行业不但没有了“摘果子”的味道,而且真的意味着一次全新的创业。
至今基金公司开张后,如果在5年的时间内能够实现盈利都已经属于发挥超常。
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基金界人士同样认为,目前基金公司竞争异常激烈,日子明显不如以前好过,尤其是尚未实现盈利的基金公司,待遇不比从前,压力却与日俱增。
目前的基金公司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就是,其牌照估值明显下降。3月6日,东海基金公告称,公司已于2013年2月25日在上海市工商管理局注册成立,并于2013年2月28日取得了《基金管理资格证书》,东海基金成为国内第78家成立的基金公司。东海基金是2013年以来第二家公布成立的基金公司。今年2月22日,华润元大基金公司公告成立。
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截至今年2月28日,湘财三星基金、华西群益基金、圆信永丰基金、国开泰富基金、道富基金、华福基金6家公司正在审核阶段,其中前四家已落实第一次书面反馈意见。
此外,基金公司的设立也向城商行开闸。中国银监会3月4日宣布,扩大商业银行(行情 专区)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范围,目前银监会已同意兴业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北京银行(行情 股吧 买卖点)投资设立基金公司事宜,两银行正在履行其他行政许可程序。
基金界人士分析,目前基金公司逼近80家,随着新基金公司的批复,第80基金公司将会很快浮现,今年达到90家也不是没有可能。
基金界的竞争不再仅来自于基金公司,公募业务也不再属基金公司独有的营生技能。
今年2月18日,证监会发布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拟允许符合条件的券商、保险(行情 专区)资产管理公司、私募基金等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业务。从基金业协会网站上可以看到,包括重阳投资、泽熙投资、星石投资、金中和等私募、PE机构已经入会,而这意味着只要条件合适即可申请公募牌照。一旦国内知名私募拿到了公募业务牌照,这将对现有公募基金公司的格局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除了公募业务之外,基金公司还要在另外一个全新领域进行鏖战。记者统计,目前已经有23家基金公司成立了子公司。从目前子公司业务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将要掘金非二级市场,包括参与资产证券化投资、私募股权等特定领域,而这些业务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经验基本为零,但是对手却高手如云,如PE、信托等。
此时证监会系统官员放弃“铁饭碗”加盟,面临的是巨大的挑战。但是对于基金业来说,这些出自监管部门的掌门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正是基金业所稀缺的。
回溯到1998年基金业第一次创业时,基金界不乏来自证监系统的掌门人。原博时基金总经理肖风亦属于下海官员,其履历显示,1993年进入深圳市证管办工作,历任副处长、处长、副主任。他参与了博时基金的筹备工作,直至2011年,不再担任博时基金总经理一职。在此13年时间里,博时基金已经成长成为规模超千亿元的基金公司,一直位居行业前列。
北京基金公司高层告诉记者,基金公司类似于2007年的繁荣盛况至今未现,除了市场大环境之外,也与自身发展思路和策略有关,随着下海官员的加入,本身就是为基金业输送了有经验的人才,这无疑能推动行业的发展。
离职官员的隔离地带
2008年后基金业不少行业元老陆续离开,至今,原老十家基金公司掌舵人基本全都换血,包括原博时基金肖风、原华夏基金范勇宏等。但基金界大佬的离去和证监会调整时间基本契合,这为基金业吸纳来自监管部门的离职官员提供了机会。
2011年末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开始,证监会开始了中高层人事调整,有证监会官员在调整时离职。在此契机之下,基金公司争相抢夺证监会系统官员。单单是去年一年证监会官员加盟基金公司并担任高管的人数有6人。
记者粗略统计,前前后后,监管层有大约40位工作人员下海到基金公司,涉及基金公司30多家。
然而,市场也质疑从监管层下海至被监管机构,未免有些“瓜田李下”。不过,事实上,官员们的“旋转门”并不是无隔离带。这个隔离带除了法律明文条款之外,证监会本身亦有约束。
即将实施的新《基金法》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在任职期间,或者离职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期限内,不得在被监管的机构中担任职务。
《公务员法》第102条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从监管层到被监管单位任职是否有失公允?
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也曾对这一问题回应称:新《基金法》里的相应规定,是和《公务员法》相衔接的,《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任职回避、包括任职期间和离职后的行为,都有相关的规定,包括证监会在内的官员都应当遵循相关规定。
上述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确实有一些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离职后,去包括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在内的企业单位工作,如果符合《公务员法》,也符合国家人事管理和纪检方面规定的条件,那么他们和其他公务员一样都享有这样的权利,离职后可以到相应的企业部门去工作。
事实上,除了相关法律和规则对监管层人员“下海”做出规定之外,证监会系统本身也有“内控”。有基金公司督察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证监会出台的廉洁从政八项要求、工作人员行为准则、任职回避、公务回避等多项规章制度中,对规范证监会监管干部离职行为,防范利益冲突有明确、特别的规定。
上述督察人士同时指出,证监会人员离职后,证监会还有一些具体管理措施,比如要签订离职承诺书,强化监督检查,即使离职,涉及办理公务,在回避期满后的行为也有规范管理。比方说证监会的回避规定明确要求工作人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到监管对象任职的,应当主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不得利用原职务影响为其任职单位及其本人谋求不正当利益,不得利用原职务从事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证券期货业务。再如,自离职之日起一年内,工作人员不得到原单位为其任职机构办理与经营相关的业务等。
“各行各业都存在并允许人才流动,不宜给流动的人才贴上出身的标签,这本身对公务员并不公平。”有基金业内人士指出。
上述人士认为,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属于前沿行业,高端、专业人才较多、较集中,客观来说监管机构、市场机构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具有同质性的特点,确实存在流动的情况。而且这种流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既有从监管机构流向市场机构的,也有从市场机构流向监管机构的。资深业内人士评价道,人才的双向流动一方面促进了监管机构的市场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市场机构的规范化,为不同领域都增添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