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136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响彻小院的花毡制作进行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2-22  来源:网络采集  浏览次数:139
核心提示:亚生:“像这样的花毡每条大概要用15公斤毛,我们一天可以做3条,每条赚20元,我们怎么会做得不高兴呢?”这时,亚生的小孙女站在屋门口大喊:“波罗批得(抓饭熟了)!”亚生应了一声,招呼大家一起去吃抓饭。此时,抓饭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
 

染好做图案的薄毡。

匠人没有图纸,只凭经验可摆出几十种纹样。

图案、纹样基本做好。

        染好做图案的薄毡。
        匠人没有图纸,只凭经验可摆出几十种纹样。
        图案、纹样基本做好。
  在新疆,花毡在人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的生活用具。同样,制毡工艺在新疆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古丝绸之路繁华的公元1-3世纪。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就有楼兰古墓出土的1-3世纪的毡帽,而毡类制品在新疆各地的出土文物中可以说不计其数。今天流行于新疆各民族的毡制品更是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制作方法上同中有异,有擀花毡、绣花毡、补花毡、印花毡等制作方式。精美的花毡更是新疆人眼中最实用,最能美化人们居住环境的工艺品,人们喜欢住毡房、挂毡帘、穿毡筒、戴毡帽、铺毡床、住毡坑等。□文/图 韩连赟
  在新疆,不管是农区或草原,总能在人们的生活中看到毡子的痕迹。住毡房,挂毡帘,穿毡筒,带毡帽,铺毡片,挂毡墙,不仅美观,而且实用。
  牧区没有专门做毡的匠人,因为羊毛家家有,做毡的方法人人都会。一家做毡,邻里朋友都来帮忙,两天就可以做出个大毡房。但在新疆南部的农区,却有专门的匠人来做毡,其中于田县的花毡在南疆颇有名气,流传甚广。
  于田县木尕拉镇吾斯塘巴希村是远近闻名的制毡村,也叫“剋剋集买勒(毛毡村)”。村子离县城不远,村里的好多人都曾在县手工业联社做过毡,后来没有手工业联社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制毡业便也不如原来兴旺。
  在村子里,我们找到了制毡匠人亚生·剋剋孜集,他今年50岁,有自己的家庭作坊,还有两个徒弟。亚生说:原来村里家家户户都做毡子,现在就只剩7家,而且大都是他的师兄弟。有几家已改用土机器弹毛、擀制。
  亚生说:“不管别人怎样做,我仍坚持祖传的手工做法。手工就是手工,有意趣、有创造的灵感,摆个机器哐当、哐当地只擀毡的一面,做出的毡很粗糙,搞得市场都乱啦。再说,我也不能让祖传的这点手艺在我这里丢了。”
  虽然亚生这样说,但我看到两个徒弟还是按照亚生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弹毛、染色,一丝不苟。亚生将原始的植物色放进锅里,煮毛上色;弹毛的弓有节奏地发出“嘣嘣”声,响彻了整个农家小院,像是为这原始工艺弹奏着进行曲。
  亚生和徒弟们有序地工作着,将羊毛弹成絮状,用芨芨草编成的帘子铺在院子的平地上,亚生招呼着徒弟用各种彩色毡条拼制出几何形状的花卉图案,五彩缤纷,变化多样;各色毛线和动物毛任他们随手摆弄着,好似彩云在他们手中流动、翻卷。不一会,一条长3米、宽2米的花毡图案就做好了,简直美极啦。
  这时我才发现,徒弟们只是跟着亚生的指示来动手,并没有样稿、图纸等可参照的模式。我问亚生:“你没有图纸,是根据什么来变换这些花样的?”亚生笑笑说,自己从6岁起就跟父亲在县手工业联社学做毡,这项工作已经做了一辈子,还需要什么图纸?
  说着,他用手指了一下自己的脑袋说:图纸全在这里,花样多得很,牡丹、月季、石榴、鸡冠花、月亮花、太阳花,要多少有多少,所以才能给每条花毡制作出不重样的花色。亚生说,做手工活赚的钱虽然不能和机器相比,但做手工活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钱嘛,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大家认可自己做的毡子,才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图案摆好后,亚生把刚弹好的毛铺在图案上面,抛抛撒撒,做得轻松自如。铺好毛后,用刚烧开的热水向上面均匀地洒去。“噗、噗、噗”,水雾如细雨,毛絮像久旱遇甘霖的沙漠一样,很快平实下来。师徒几人不用招呼,动作一致地将帘子迅速裹成一个帘卷,用羊毛绳绑紧。大家用一只脚踏着帘卷有节奏地在地上来回滚动,所有动作都是那样默契。
  他们踏着、滚动着,来回转着,仿佛大家不是在完成一件工作,而是在展示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劳动的过程是快乐的,不到半天,毡坯做成了,几个人跪下来把帘卷破开,图案和所铺的羊毛已彻底融为一体。亚生在破开的花毡上又洒了一次热水,几个人用胳膊把毡坯卷擀搓了半小时。花毡终于做成,大家高兴地扯开拉平,晒在了院子的木杆上。看着这美丽的手工艺品完整地呈现在眼前,大家都高兴而满足地笑了起来。
  亚生:“像这样的花毡每条大概要用15公斤毛,我们一天可以做3条,每条赚20元,我们怎么会做得不高兴呢?”这时,亚生的小孙女站在屋门口大喊:“波罗批得(抓饭熟了)!”亚生应了一声,招呼大家一起去吃抓饭。此时,抓饭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


转自: 西域文化网(http://www.xiyuren.com) 详细出处请参考:http://www.xiyuren.com/portal.php?mod=view&aid=1413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岚海搜集整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