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家印刷厂科亿信息规模不大,这几年来每两年增加一台全新的海德堡印刷机,施总经理开玩笑说,“我们印刷厂其实是佃农,是海德堡也是爱普生这些设备厂商,或者耗材厂商的佃农,我们每年交佃租买设备和耗材让地主们好过冬,自己却拼命地工作。”他指着办公室里的咖啡机说:“连咖啡机都无用武之地,我们同事争取买咖啡机,说喝咖啡可以陶冶性情,结果却忙得没时间喝。”在车间里确实看不到闲置的人员。
看来,科亿是一个有效益的佃农,当科亿还是制版厂时,一个月为30几家杂志制版,平均一天超过一本杂志的工作,效益和质量可想而知,现在科亿变成了印刷厂了,科亿计划投资一套全自动的胶装生产线,准备推出“5000本书的印件,早上接单,当天交货”的超级效益一条龙印刷服务。
大部分同业只觉得生意难为,更不用说扩张,实在不明白科亿投资新设备的理由。
还有一个朋友在台湾做印刷服务的,天天找人问人哪一家制版的价格?哪一家印刷的工价?问他为何不找一家固定的供货商,合作久了才有好的价格。
他的理由是“客户总说别人提供了更低的价格,你可以的话就给你做?”他只好天天找更低的印刷和制版成本的供货商,理由似乎情有可原,仔细分析一下,台湾市场如果还问得到更低的价格,表示还有利润空间还没有被发掘出来,以世界代工厂为例,“富士康”大到没有人可以抢去其为iPhone代工的生意,因为其毛利不到1%,如果你的毛利1%还能存活,那必须有超大型的规模,创造得出超大型的营业额,才有存在的可能,否则就得有超高的效益,像科亿那样提出对手无法企及的服务水平。
“每天找更低价”这样本事的竞争对手都还能生存,表示台湾印刷业还没到水深火热的田地?
台湾其它印刷同行前途茫茫之际,建豪和科亿两家印刷厂还能推出了有企图心的新服务,让印刷只是台湾夕阳产业的说法打了个问号。
有人认为印刷业的未来竞争,是“数码印刷取代传统印刷的进度”。从台湾今天的产业面貌来看,我们应该理解印刷生意所以无法用数码和传统来分类,纯是因为印刷客人购买的是印刷的结果,不是过程。如果一个客人走进一家数字快印店,要求印5000本书的活,不会因为印刷厂没有平版印刷机被拒绝,印刷厂也不会舍弃较合适的平版印刷机,非用数码印刷机来生产这个印件。
印刷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无法避免朝“超大型规模”和“超级效益”的发展形势。
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岚海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