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依旧趋势向好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服装行业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从出口市场方面看,国际市场总体呈现低迷状态。从国内消费市场看,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整体经济增速回落,消费者信心下降;服装价格仍处于较高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者服装消费支出;品牌商库存高,通过打折消化库存,加之商场打折促销频繁,导致消费者形成打折购买的心理;终端商业成本持续上涨。
其次是人工成本带来的压力。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调研及测算,出口加工型企业平均人工综合成本占企业产品成本的25%左右。2012年上半年人工成本上涨15%左右,推动整体成本上涨3个百分点,加工出口低端产品的中小企业平均利润空间为3%左右,由此出口订单几乎已无利润可言。这几方面的共同作用,造成了中国服装企业效益目前的下滑状况。
从近一段时间的行业数据分析来看,服装行业的压力虽然依旧存在,但是整体的发展态势正在向好。据海关统计,我国服装出口数量已连续13个月呈负增长的局面,今年1月~9月,每月降幅分别为6.44%、11.40%、3.65%、5.28%、3.79%、3.60%、4.53%、4.26%和2.9%,呈下滑局面。出口金额增速也持续下降,至今年9月,累计增长幅度已降至1.35%。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对出口数量产生较大的挤出作用,造成出口金额增幅大大低于价格增幅,但价格上涨增幅逐月收窄,已从今年1月的11.14%同比增幅下降至9月的3.04%。
在此期间,透过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出投资信心的逐步恢复:三季度服装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27.8亿元,同比增长15.74%,较去年同期回落了24.8个百分点,降幅连续3个季度趋于放缓。但从环比来看,投资增速降幅逐季收窄,新开工项目增速已由年初-11.78%回升至-2.85%。新开工项目略有回升意味着,随着经济大环境呈现触底反弹迹象,服装行业整体投资信心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复苏。
对“库存”认识存在严重误区
针对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服装行业陷入库存危机一说,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认为:“库存是服装作为季节性产品在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行业特性。目前,随着国内市场消费疲软,一些服装品牌库存量有所增加的状况,并不对这些品牌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更不能以此认定为服装全行业的‘库存危机’。”
王茁解释道,首先应明确的是,存货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备销售的产成品,或为了出售仍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以及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因此有必要对服装行业库存结构进行进一步分析。
品牌服装企业是以自有品牌,通过自营、代理、特许加盟等方式进行市场运作的服装企业,其库存构成一般包括3种情况:产成品仓库内的备销、滞销及残次品存货,以及原料仓库中的备用原辅料和过剩原辅料存货;渠道内的存货,包括直营店存货和经销商存货;在途存货,即在物流环节的存货。
其中,滞销、残次品以及过剩原辅料等,才属于需要处理的不合理库存。可以看到,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库存”所包涵的范畴明显更广,并非仅指一般人概念中的“积压和滞销产品”。也就是说,根据服装上市公司财报中存货数据来认定其全部为“积压和滞销产品”,是不符合服装行业特点的,也是不科学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012年前3季度产成品存货2569.66亿元。“根据中国服装协会计算,2011年,中国服装内销额达1.4万亿元,2012年预计将达1.7万亿元,但是目前中国服装行业的年整体库存水平充其量也就在千亿元水平。”王茁说,“根据这些数据我们认为,目前‘全国服装企业库存够国人穿3年’的说法,缺乏对服装行业的正确认识,是极不负责任的。准确地说,我们的服装库存在正常的消费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消化,而不是某些说法认为的‘中国的服装库存可以卖三年’,这是一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或者说是一种断章取义。”
多种因素造成“高库存”假象
除上述“库存”并非仅指“积压和滞销产品”的因素之外,现阶段服装上市公司存货增加也受以下因素影响。
首先是财务处理方式因素。部分服装上市公司涉足其他行业,如鄂尔多斯羊绒衫业务销售成本仅占总成本的9.19%;红豆服装业务占54.42%;雅戈尔服装业务占31.98%;在财务处理中,其他行业所生产的存货也被记入公司财报中,也就是说,部分服装上市公司三季报所显示的存货,并非全部为服装产品存货。
其次是季节性因素。服装行业生产运营具有明显季节性,许多生产所需的面辅料都需要提前采购,特别是一些特殊产品。比如在羽绒服行业,通常需要提前半年至一年购绒。这部分原辅料反映在财报存货上,会导致秋季存货通常较高。而这部分“库存”,明显不属于“积压和滞销产品”。
再次是合理备货需要因素。品牌服装企业在销售过程中,通常需要一定量的铺货与备货,包括渠道内的产品、在途产品以及入库新款备货等。这些都是正常经营需要,在财务记账中,通常计入存货,但这些产品并非过季积压和滞销产品。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通过中国服装协会对33家上市公司三季报的分析,其存货总量为494.73亿元,增速基本与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同步,且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而随着2002年企业去库存化工作的推进,前三季度存货同比增速逐季下降(8.04%、6.00%和3.75%),目前已明显低于销售收入增速。
“存货水平的确会影响下一个销售周期经销商的订货和销售,对于目前引起各方关注的服装行业库存问题,我们认为,总体来看,服装上市公司存货水平尚处于可控范围,大部分企业,乃至全行业,未达到‘危机’地步。”王茁说。
王茁表示,对产生的不合理库存,服装行业和企业已经高度重视,各公司也纷纷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消化库存。从最近的三季报可以看出,部分上市公司库存情况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此同时,11月份服装内销呈现一定的向好迹象,这也对服装企业库存消化工作的推进,产生积极影响。
摘自:服装时报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岚海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