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龙画作品析(节选)
■ 林焕琴
笔墨艺术是古老中国贡献给世界艺术之林的一朵奇葩,它从萌芽到开花,沐浴了战国烽烟,吮吸了魏晋雨露,滋补着汉唐琼浆,至宋元明清枝繁叶茂,蔚为大观。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无数巨擘圣手为我们留下了美不胜收的笔墨胜景。
“长安画派”植根于孕育“实学”的关中平原,成长于辽阔的黄土高原,把写实与抒情高度结合起来,使躲进线装书中的中国文人画焕发出了时代的生机。经过几代画家不懈的努力,让我们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张新龙先生的“门”系列画作就是在继承“长安画派”精神的基础上,奉献给我们的一次丰盛的大餐。那黄土高坡之下,塬畔沟峁之旁的一座座朴拙、厚重,高大而幽静的院门,使观者内心那种亲切、温暖的情愫和安静的气息油然而生。那黄土的质感,那些深邃的门楣把我们一下子引领进中华古老文明的大门。
先生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视角把人类居住的房屋之门作为绘画对象,从物质意义上看,人和门的关系非常紧密。俗语言:房是招牌,地是累,挣下银钱是催命鬼。其中作为招牌的房屋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门。门之高大与矮小,奢华与简陋,雅致与粗俗,贫富雅俗一目了然。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门”即关注人之生存,而关注时代当下之民生正是“长安画派”的一贯宗旨。从精神意义上讲,先生生长于关中,童年时的柴门嬉戏,成长时的侯门白眼,在岁月的路途上已搭成一座座供他精神穿越飞升的大门。一座门就是一段记忆,一座门就是一个传奇。而这些矗立于黄土大地之上的各色家门正是他“门”系列画的灵感触发之源。在写实性上与“长安画派”的现实主义画风一脉相承。
纵观张先生的绘画创作,其画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其画作取材丰富,视野广阔。先生在其文集《翻开的泥土》的自传里写道:“张新龙,1957年生于高陵,历任农民、炊事员、教师,远走陇上,遍历河西,办养鸡厂、醋厂、饭店,至个体公司任其总裁,业绩日炽,遭人阴算,财产如雀巢倾覆,落魄还乡。”丰富的遭际,使他遍尝人间酸甜苦辣,看尽人间喜怒哀乐,也练就一双透视岁月轮回、时代更迭的慧眼。所以他的绘画取材丰富,视野广阔。
深厚的文化学养,使画作意蕴深厚。深厚的积淀使他的“门”系列画作以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意蕴在画坛独树一帜。
超常的艺术禀赋,使画作技法娴熟。尽管先生的艺术生涯起步于文学,绘画也仅仅是开始,但这非但没有限制其绘画能力的发挥,相反更加促使其绘画更具文人气质和深厚的思想内蕴。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潘公凯在其画论《中国画的笔墨精神》中曾论述道:正是中国知识精英参与了绘画行为,他们的文化修养也便带入到绘画创造发展的过程中。所以中国画才没有西方绘画的浓重匠气。
艺术永远钟情于敏感的诗人。正因为那颗充满诗意之心才让我们看到那《楼门记忆》的朦胧和《远村》的温暖。
张新龙的画刚刚起步,其局限也是明显的。画面太满,过于符号化,沉重有余灵动不够,表现技法还未进入自由境界,这都是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的。
但我们坚信因了他对艺术的挚爱,因了他勇往直前的“夸父”精神,他一定会过河越涧,披荆斩棘,他已站到了巨人的肩膀,只要再攒气力,迈开双脚就一定能到达那片“邓林”。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岚海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