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有色工业要实现转型升级、走和谐发展之路,必须彻底告别过去一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符合发展规律的发展方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多次强调,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从总体上看,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水平不高,产品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高端产品竞争力不强,节能减排问题比较突出。这种粗放扩张的发展方式,削弱了竞争力,也影响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有色工业在原始积累、取得成绩、确立地位的过程中,片面追求增速增量,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不科学,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向更高层次突破、从而跻身工业强国埋下了隐患,留下了隐忧,引发了思考。因此,依托先进技术与装备作支撑,通过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实现平稳、健康、绿色、低碳发展,是有色工业必由之路。
没有先进技术与装备的支撑,产业将依然步履蹒跚在粗放式发展的泥潭中。曾几何时,结构性及区域性矛盾使得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业集中度依然较低,产业整体呈现小、乱、散的状态,企业技术设备水平低、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管理混乱、人员素质不高、社会责任感不强,导致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甚至严重浪费、工业“三废”排放量大且处理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低从而附加值低、企业经济效益差,同时危害了当地环境,损害了人民身体健康,甚至引发社会矛盾。在社会及公众对有色金属工业认识存在偏差,国内国际舆论依然紧密关注行业客观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情况下,有色落后产能的存在已经不仅仅危害到自然环境、影响到人民健康,而且拖累了整个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延缓了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步伐。
没有先进技术与装备的支撑,使得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很长时期内以“傻大黑粗”的形象示人,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在大而全、小而全、盲目重复建设的路口处徘徊,在低水平低附加值发展的道路上彷徨。在“大干快上”、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年代里,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产量的快速增长,从一个小行业一跃发展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行业、重点行业,同时跻身世界有色金属大国之列。成绩固然可喜,成就值得称道。但一系列喜人成就、一组组辉煌数字的背后,是建立在对能源资源浪费、对自然环境牺牲的基础上换来的。
可喜的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之前几十年自主研究和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开发创新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通过研究开发世界独一无二的生产氧化铝工艺技术,我国用世界最差的铝土矿发展了世界最大的氧化铝工业;我国铝电解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国重有色金属冶炼已从技术装备引进发展到超越国外先进技术,铜铅冶炼已达到或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有色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不断取得进展,城市矿山开采概念已形成。在矿山采矿技术及装备上,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推进了大型高效钻机、采装运机械,复杂矿体采矿、大型矿体的爆破等技术装备的研制和发展;选矿技术及装备上,大型浮选、高效磁选、高效破碎机、浮选柱等设备和复杂难选多金属矿的选矿技术也得到研究和发展。另外,在有色金属加工上,高速铁路用镍硅青铜材料,铜合金管材高效、低耗连续制造技术,应用于铝合金绿色溶液的铝液在线除气技术及装备,国防军工用铝合金材料研制,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套工模具研究开发与生产应用等。但是也应该认识到,我国有色工业在装备水平、产业化技术及高精产品研发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例如,装备方面,一些用于加工高精产品的关键设备我国不能生产;产业化技术方面,我国仍是以跟踪、仿制、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为主,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高精产品方面,一些产品虽能生产,但质量不稳定、可靠性差。
规律不可违,趋势不可逆。有色金属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摸索,已经找准了定位,探明了方向,摸清了规律,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那就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线,先进技术与装备作支撑,走绿色、低碳、和谐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俱往矣,数和谐有色,还看技术装备。旧有模式已被摈弃,新的征程已经启航,让有色金属工业荡起划向春天的“双桨”。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编辑紫叶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