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国家已经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将科技自主创新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已成为推动行业整体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轻工涵盖的45个产业中,大多属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这使得轻工行业的产业创新更显重要。十六大以来,我国轻工业紧紧围绕促进轻工行业科学发展这一根本任务,坚持走引进技术、设备,集成创新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通过消化吸收,形成了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使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了重大效益。同时,通过以点带面,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模式,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品牌创新速度迅速提高,形成了具有轻工特色的区域创新产业集群,从而实现了行业的大幅度跨越式发展。
轻工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轻工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举品牌创造大旗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南孚便放弃了当时一统国内市场的碳性电池,自主改造成功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碱猛电池生产线,还在2000年率先全部实现碱锰电池系列产品无汞化。近几年,在南孚的带动下,“双鹿”、“555”、“白象”、“火车”、“长虹”、“野马”、“高力”、“三圈”等一批国内知名电池品牌纷纷开始转型生产环保节能的碱性电池,从而加速了国内碱性电池的产业技术创新进程。
产业创新离不开名牌产品的带动。
名牌是提高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最有力保证。轻工行业的大多数企业基本上是靠“三来一补”、“来料加工”发展起来的。从轻工行业发展的长远战略来讲,企业做大做强,就要靠自主品牌。而自主品牌不仅仅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轻工行业发展的需要。
自2000年以来,我国实施名牌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效有目共睹,有力地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7年来,国家共表彰了1957个中国名牌产品、10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形成了一批以名牌产品为龙头,跨地区、跨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团,而在这些名牌产品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轻工各个产业的身影。
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各行业在有效期内的中国名牌产品1338个,其中轻工行业上榜504个,占总数的38%%;2006年,全国评定91类556个产品,轻工行业有24类168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占总数的30%%。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先后在2005年评选出的两个“中国世界名牌”中,海尔位列其中,而在2006年,格力GRSS空调也成为当年4个“中国世界名牌”中的一个。
名牌产品在轻工行业的技术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施名牌战略是推动轻工行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在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的获奖名单中,轻工产品再次受到瞩目。
在家用燃气灶具行业,万家乐、华帝、帅康、老板、海尔、万和、方太、光芒等12个品牌获得2007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三环火焰、六脉驱动”技术,低氮燃烧、仿真技术,智能控制、防熄火保护技术等行业高端技术,都出自这些名牌产品的自主创新,这些创新技术不仅在行业居领先地位,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燃气灶具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发展。
而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乳制品行业得到迅猛发展,乳业名牌不断壮大。伊利、光明、三元、蒙牛、三鹿、完达山等国内乳业品牌无论是在产品的技术创新,还是在管理创新方面,均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从“有奶喝”到“喝好奶”的消费需求的引领下,如今,“生态奶业”这一创新概念已在国内乳业引起共鸣,它指明了奶源基地建设的精髓:未被高科技加以整合的奶源,只能算一个较低层次的资源叠加,并不能形成优势互补。在名牌乳企的带动下,国内乳业展开了对奶源与科技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的角逐,不仅促进了乳业高产、优质高效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进一步加快了科技、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
就在越来越多的轻工产品步入名牌行列之时,许多“老品牌”早已植根于消费者的心中。
已跨越第十个年头的纯生啤酒是上世纪90年代由珠江啤酒集团经过4年艰苦的技术研究和探索研发成功的。在此之前,纯生啤酒技术在国内尚属空白。结束了中国熟啤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啤酒行业的升级换代,这场由珠啤掀起的“纯生革命”为中国啤酒业所带来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包括雪花、青岛、燕京在内的众多实力啤酒企业都已进军“纯生”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纯生啤酒的产量已达150万吨。经过10年的发展,纯生为国内的啤酒行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纯生啤酒拉近了中国啤酒与世界啤酒业的差距,增强了国际竞争力。纯生啤酒逐步实现“无菌酿造”技术,也使中国啤酒业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实践证明,在名牌产品带动下,轻工各个行业高举“创新、创造、创业”的大旗,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和管理创新,坚持“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名牌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
区域经济创新形成产业集群
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诸暨大唐镇袜业产业集群、绍兴柯桥轻纺产业集群、湖州织里童装产业集群、东莞电子产业集群、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山小榄镇五金制造产业集群、河北白沟箱包皮革产业集群、辽宁佟二堡皮革产业集群……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产业结构和产业链的转移,这些以制造业为主的轻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为我国区域创新产业集群的主要行业,并强有力地推动了轻工行业的产业创新进程。区域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其推动轻工行业步入具有产业特色的创新平台,同时也确定了轻工行业的创新方向。目前,很多轻工区域创新产业集群的投资项目正处于建成投产期,产能发挥充分,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同时,我国已成为很多轻工商品的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集散地和供应地。
本文共分
[1]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