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是近几年网箱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其具有病程长、不易发现等特点,往往容易被养殖业者所忽视,而该疾病造成的危害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1 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的病因
引起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的病因较多,主要有网箱养殖密度过大,恶劣的养殖水体环境,营养性因素、毒性物质和药源性因素等。
1.1 网箱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目前,网箱放养斑点叉尾鮰,普遍存在过量放养的现象。网箱密度过大,不仅对鱼体造成拥挤胁迫,而且极易引起养殖水体的恶化。鱼体为抵抗不良因素(拥挤胁迫、水质恶化)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必将消耗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生理激素等,而当体内的营养物质或生理激素缺乏时,则造成鱼体的代谢障碍。
1.2 饲料营养不适合鱼类营养需要。
国内关于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饲料研究较少,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资料,故而很多饲料(特别是小型饲料厂的饲料)存在配方上的缺陷。加之,近年饲料原料价格的高涨,很多的非常规原料被大量采用,这是近年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饲料氧化、酸败、发霉等。
饲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发生氧化、酸败、发霉,产生的有毒物质包括醛、酮、酸、霉菌毒素等。这些有害物质都会对鱼体的肝脏、肾脏、肠道等造成严重的损伤。
1.4 滥用药物。
目前,很多水产饲料中添加黄霉素、喹烯酮等促生长药物,短期内对鱼体损伤较小。但当长期低剂量用药或大剂量(一般可达常规最高用量的2~4倍)添加时,则可引起鱼体代谢器官的实质性损伤。在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过程中,多为流水环境,故而使用消毒剂、杀虫剂时,常加量泼洒。这时,实际作用于鱼体和病原菌的药物浓度,与水流速度密切相关,水流快时,药物浓度低,水流慢时,药物浓度高。用药量不足,难以达到治疗效果,会重复用药;用药量过大,则又引起鱼体的体表和鳃的损伤。这些因素都可引起斑点叉尾鮰的代谢障碍。
2 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的症状
2.1 内脏器官症状
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 (有时导致胆汁溢出),胆汁颜色变浅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继而开始出现零星的死亡,当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甚至出现死亡量上升的趋势。疾病后期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也有表现出肠道内壁严重充血,肠道弹性很差,轻拉可断成多节,但肠道中仍有少量的食物,部分出现套肠等症状。
2.2体表症状
病鱼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伴有整个体表及口腔发生不规则的点状溃疡,出血、烂尾等症状;同时,尾鳍、背鳍的鳍条末端发白,烂鳃、鳃部有大量的黏液,扒边慢游,采食量骤减。
斑点叉尾鮰的体色变异(发白、发黑等),也属于一种典型的代谢障碍综合症。
3 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的防制
3.1 加强水质管理
“养鱼先养水体”培育良好的水质,在养殖季节,勤换网箱,水库、湖泊合理施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可选用武汉华扬底垢净Ⅱ型(活性生物泥)进行水质调节,可显著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同时可抑制蓝藻等不良藻类的生长。同时,结合网箱挂袋洁水灵、维水灵等对水质加以调节,保持水质长期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
3.2科学投喂
科学投喂要求根据斑点叉尾鮰生长阶段,正确选用营养平衡、品质稳定的全价饲料,切忌过量投喂;同时,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切忌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业者,可定期在饵料中添加适当的代谢调节和免疫促进剂(如华扬的应激宁),以改善高密度养殖对其产生的胁迫效应,同时,修复因高强度投饵、水质恶化等因素引起的内脏器官(肝脏、胆、肾脏、脾脏等)的损伤。
3.3正确用药
及时预防和治疗鱼病,但要避免大量鱼药的滥用,严重损坏鱼的肝脏、肾脏等器官;
切忌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做到合理用药,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外用杀虫剂和消毒剂。
当斑点叉尾鮰发生代谢障碍综合症时,首先应当减少投喂量,严重的可停食1~3天,同时配合使用水质调节剂(如维水灵、洁水灵等)。治疗药物应选用代谢调节剂(以中草药为主),需具有解毒、强肝、补益、祛湿等功效,可促进脏器毒素的排出(如自由基)、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药品可选用应激宁(国内防制代谢障碍综合症的首选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7~10天,严重者可喂2~3个疗程。
1 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的病因
引起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的病因较多,主要有网箱养殖密度过大,恶劣的养殖水体环境,营养性因素、毒性物质和药源性因素等。
1.1 网箱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
目前,网箱放养斑点叉尾鮰,普遍存在过量放养的现象。网箱密度过大,不仅对鱼体造成拥挤胁迫,而且极易引起养殖水体的恶化。鱼体为抵抗不良因素(拥挤胁迫、水质恶化)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必将消耗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生理激素等,而当体内的营养物质或生理激素缺乏时,则造成鱼体的代谢障碍。
1.2 饲料营养不适合鱼类营养需要。
国内关于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的饲料研究较少,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资料,故而很多饲料(特别是小型饲料厂的饲料)存在配方上的缺陷。加之,近年饲料原料价格的高涨,很多的非常规原料被大量采用,这是近年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饲料氧化、酸败、发霉等。
饲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极易发生氧化、酸败、发霉,产生的有毒物质包括醛、酮、酸、霉菌毒素等。这些有害物质都会对鱼体的肝脏、肾脏、肠道等造成严重的损伤。
1.4 滥用药物。
目前,很多水产饲料中添加黄霉素、喹烯酮等促生长药物,短期内对鱼体损伤较小。但当长期低剂量用药或大剂量(一般可达常规最高用量的2~4倍)添加时,则可引起鱼体代谢器官的实质性损伤。在网箱养殖斑点叉尾鮰过程中,多为流水环境,故而使用消毒剂、杀虫剂时,常加量泼洒。这时,实际作用于鱼体和病原菌的药物浓度,与水流速度密切相关,水流快时,药物浓度低,水流慢时,药物浓度高。用药量不足,难以达到治疗效果,会重复用药;用药量过大,则又引起鱼体的体表和鳃的损伤。这些因素都可引起斑点叉尾鮰的代谢障碍。
2 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的症状
2.1 内脏器官症状
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 (有时导致胆汁溢出),胆汁颜色变浅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继而开始出现零星的死亡,当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甚至出现死亡量上升的趋势。疾病后期肾脏肿大、尿酸盐沉积,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也有表现出肠道内壁严重充血,肠道弹性很差,轻拉可断成多节,但肠道中仍有少量的食物,部分出现套肠等症状。
2.2体表症状
病鱼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伴有整个体表及口腔发生不规则的点状溃疡,出血、烂尾等症状;同时,尾鳍、背鳍的鳍条末端发白,烂鳃、鳃部有大量的黏液,扒边慢游,采食量骤减。
斑点叉尾鮰的体色变异(发白、发黑等),也属于一种典型的代谢障碍综合症。
3 斑点叉尾鮰代谢障碍综合症的防制
3.1 加强水质管理
“养鱼先养水体”培育良好的水质,在养殖季节,勤换网箱,水库、湖泊合理施用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可选用武汉华扬底垢净Ⅱ型(活性生物泥)进行水质调节,可显著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同时可抑制蓝藻等不良藻类的生长。同时,结合网箱挂袋洁水灵、维水灵等对水质加以调节,保持水质长期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
3.2科学投喂
科学投喂要求根据斑点叉尾鮰生长阶段,正确选用营养平衡、品质稳定的全价饲料,切忌过量投喂;同时,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切忌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业者,可定期在饵料中添加适当的代谢调节和免疫促进剂(如华扬的应激宁),以改善高密度养殖对其产生的胁迫效应,同时,修复因高强度投饵、水质恶化等因素引起的内脏器官(肝脏、胆、肾脏、脾脏等)的损伤。
3.3正确用药
及时预防和治疗鱼病,但要避免大量鱼药的滥用,严重损坏鱼的肝脏、肾脏等器官;
切忌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四环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做到合理用药,尽量不采用或少采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外用杀虫剂和消毒剂。
当斑点叉尾鮰发生代谢障碍综合症时,首先应当减少投喂量,严重的可停食1~3天,同时配合使用水质调节剂(如维水灵、洁水灵等)。治疗药物应选用代谢调节剂(以中草药为主),需具有解毒、强肝、补益、祛湿等功效,可促进脏器毒素的排出(如自由基)、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药品可选用应激宁(国内防制代谢障碍综合症的首选药物)进行治疗,疗程为7~10天,严重者可喂2~3个疗程。
新疆商业网信心中心编辑紫叶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