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银行的一款QDII产品在曝出巨亏后,星展人士却曝光渣打银行的产品亏损,不少银行业内人士纷纷质疑“星展style”。记者昨日了解到,目前银行理财业务频频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部分银行的相关人士为招揽客户而对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揭短”,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不正当竞争。
记者手记
商界从不缺乏同业恶性竞争的案例,读者经常看到华为与中兴、三一与中联之间的“寡头”恩怨故事,衍生出了“行贿门”、“裁员门”、“间谍门”以及“走私 门”等各种各样的耸人听闻的内容,甚至互相之间不惜对簿公堂。在皇明太阳能三度折戟IPO之后,董事长黄鸣最近声称被竞争对手花费300万元攻击。
以上案例牵扯到的几乎都是国内知名企业的名字,如何让旁人不感慨“同业相煎何必太急”。然而,同业之间恶性竞争的结果是没有绝对的赢家,员工充当了“炮 灰”,整个行业过度透支未来,并且不是比拼谁家的产品质量更好,而是更热衷于揭短竞争对手更滥,如此整个行业怎会上进?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出现恶性竞争的苗头自有其背景,在利率市场化启动后,银行的理财业务竞争愈发激烈,但这不成其为恶性竞争的借口。同业恶性竞争蔓延意味着商业道德的堕落,甚至带来不顾底线的肆无忌惮行事,最终沦入失去客户信任的恶性循环。
在目睹国内乳业之间匪夷所思的恶性竞争后,国产乳制品被不少人抛弃?难道银行理财产品要步其后尘?
记者调查:
恶性竞争频频出现
记者昨日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业务频频出现恶性竞争的现象,部分银行的相关人士在招揽客户的过程中,通过对其他银行的理财产品进行“揭短”,达到影响和误导客户主观判断的目的。
记者还从沪上一家股份制银行了解到,该行曾遭遇另一家银行雇用网络“水军”,无中生有对其一款理财产品进行“揭短”的事情。
“恶性竞争频频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目前银行理财业务的激励模式容易诱发过度竞争。”一家中资银行的高管对记者表示,银行理财业务团队一般是通过销售理财产 品来获得营销提成,理财产品销售得越多则获得提成也越多。在这种激励模式下,不同银行在理财业务上不得不争取固定的客户群体,部分银行的相关人士甚至为了 利益而有意“揭短”打击竞争对手,属于不正当竞争。
中国银行业协会在银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中规定,“银行业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同业间公平、有序竞争原则,在业务宣传、办理业务过程中,不得使用不正当竞争手段。”
而以上中资银行的高管分析,虽然中国银行业协会有过以上规定,但是部分银行在利益面前往往对此置若罔闻。事实上,目前银行同业“揭短”的恶性竞争与乳业、光伏业以及机械制造业的恶性竞争“异曲同工”。
银行业内:质疑“星展style”
星展人士曝光其他银行产品亏损的情况发生后,近日在银行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不少银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了不认同且质疑的态度。
“星展人士做事的style(风格)太过分了,居然对同业这样曝光。”一家沪上商业银行的零售银行部副总经理在了解情况后表示质疑“星展style”。 该银行业内人士认为,星展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存在同业竞争的关系,李韵琳作为星展的助理副总裁并非是普通员工,她的曝光在客观上可能会对其他银行造成 声誉风险。
另一家上市银行的法律事务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既然媒体报道了星展产品亏损的情况,星展人士为何要对其他银行进行揭短,这种曝光做法暗藏什么居心和用意?这种做法很可能会引起银行同业的声讨,星展中国的首席执行官葛甘牛难道就是这样管理下属的吗?”
星展人士:曝光渣打产品亏损
本报于去年12月19日刊登了《星展银行一款QDII产品惊曝巨亏》后,众多媒体纷纷转载,该报道在金融业内产生较大影响,不少银行业内人士纷纷高度关注。
一家第三方研究机构的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银行理财业务在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后良莠不齐。由于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属于收益稳健类型,推出后亏损幅度超过20%属于巨亏。而普通客户在购买了银行理财产品后对产品的运行情况并不了解,因此对银行理财业务进行舆论监督非常有必要。
而在该报道刊发后,星展银行的集团推广策略及传讯部助理副总裁李韵琳表示:“渣打、汇丰、花旗他们亏个百分之七八十的,为什么不写他们?为什么要写我们?”李韵琳作为星展人士随后还表示,最近有同事买了渣打的QDII产品亏了78%。
记者昨日在渣打银行(中国)的网站首页上,没有看到有关该行QDII产品亏损的通知或者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