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领域新名词涌现
“PE屌丝”仍将继续 信托被揭“白板合同”
2012年已经过去,2013年已经到来。不能预测的是未来股市走向,仍有记忆的是去年的投资市场。
近期,《金证券》记者统计了PE、信托、私募、资产管理和艺术品投资市场等5大投资渠道中出现的“新名词”,试图展现这些投资
渠道的发展趋势。这些词不一定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但却是最能反应行业和投资者情绪的。
PE
【PE屌丝】
“发不完的邮件,开不完的会,看不完的企业,喝不完的酒,生不完的气,操不完的心。以上构成了悲催的PE屌丝生活。”
“做公交、吃泡面、忙调研,我不是金领投资人,我是屌丝PE。”
打开网络,PE从业者诉苦的段子比比皆是。相较于PE最为疯狂的时候,2012年对于PE从业人员来说,确实是最难熬的一年。
2012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PE)行业在经历了两年多的高速发展后,开始进入“寒冬”,与此同时,PE从业人员的日子也变得愈发
不好过。当PE从业人员不断地用“PE屌丝”来自我嘲讽时,也暗示着这个曾经增长最快的行业正在面临各种危机和转型。
公开报道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境内市场全年机构IPO融资规模同比缩水逾五成,退出账面回报率以平均4.38倍收官,创出
继创业板开启以来的回报新低;其中,12笔创投投资项目遭遇负回报,另有40笔项目“险些没赚到钱”。
而资深PE人士回忆过去一年行业发生的变动时则称,“行业从业者薪酬下降、离职率变高、对行业信心急速下滑,认真做项目的越来越少,拼命忽悠的越来越多。”
此前,《金证券》记者了解到,为应对2012年的“困境”,有的PE正在酝酿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有的PE将自己的触角延伸到资管
领域、还有PE试图在股权投资二级市场上寻找商机。上述资深PE人士承认,过去一年确实是PE调整和洗牌的一年,并且这种调整和洗牌
会在2013年继续下去。“市场通过调整和洗牌最终只剩下几十家甚至是只有几家才是比较正常的状态。最典型的就是台湾市场PE发展的经
验,现在台湾市场PE数量可能接近10家。”
信托
【白板合同】
与PE行业“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2年可谓是当之无愧的“信托之年”。
知名微博“信托圈儿”提出了一个新名词“白板合同”。所谓白板合同指的是,信托公司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托投资合同对融资方、交
易结构等关键信息刻意模糊或隐瞒,致使信托投资合同废话连篇、形同虚设。
此外,“信托圈儿”称,一些信托公司会做出两套尽调报告,一套供内部上会用,一套给投资者看。并在微博上建议投资者未来投资
信托一定要看尽调报告,大资金的一定要见信托经理和融资方。
昨日,《金证券》记者连线了北京和南京两位信托业内人士,北京信托人士表示,不存在两套尽调报告的做法,但其承认目前的信托
投资合同确实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新型信托产品的投资合同。”而南京一位信托人士则直言,投资行业各类投资产
品都存在“白板合同”的情况,这是国内整个投资行业的问题,“之所以说白板合同在信托领域比较严重,主要是因为2012年信托业太火
了,很多投资者只看收益不看合同,也间接给一些项目的投资合同有漏洞可钻。”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虽然信托行业2012年的利润情况要等到2013年4月30日以后才会公布,但整个行业去年在资管业务、创新平
台、客户信任度上远远超过其他投资渠道,整体收益不俗。
资管
【豪华版理财】
2012年不论是传统的银行、公募基金、还是后来居上的券商、信托、私募、PE,统统将“资产管理”当做发展的目标之一。对于这
个被机构人士赋予了无数新型意义的词,一些资深投资者却给出了另一个响亮的解释——“豪华版理财”。
“凡是来找我做投资的机构,都会给我介绍他们的资管业务,甭管你介绍的天花乱坠,实际上都离不开两样东西,就是卖产品和用我
的钱来钱生钱。”一位活跃在投资市场中的郭姓投资人对《金证券》说,这名郭姓投资人在机构眼中是名副其实的“高净值客户”,他对
目前机构资管业务的意见,反映了机构资管业务发展的尴尬。
“真正的资管是什么?不是卖产品,也不是去发展高净值客户的数量,而是能为客户提供什么?最近,我接触了很多国外财富管理机
构,听取了很多建议,觉得真正的资管平台应该是为客户选择最好的产品和投资渠道,而国内的资管平台是在为卖方寻找客户,位置完全
反掉了。”他感叹,目前国内资管平台的水平最多就是“豪华版的代客理财,真正的私人财富管理平台还有待发展。”
私募
【私募送检】
2012年,和私募相关联的词汇有清盘、黑马、前海新区、高频交易、量化投资甚至是王亚伟,但是农历岁末,让网友提的最多的确实
“私募送检”四个字。而这背后隐藏的话题则是“私募还能不能相信?”
在白酒塑化剂危机中,2012年12月10日晚间,知名私募但斌[微博]在微博中表示,“已吩咐同事尽快安排,送香港检测我们收藏的茅
台酒。”随后,市场相继传出一些机构人士私下购买白酒送检,于是诞生了“私募送检”一词。
“我觉得这个私募送检其实是个大概念,因为在白酒塑化剂危机中,出来说话的机构非常少,更别说是站在普通投资者角度来发布意
见的机构了,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私募送检其实投资者是很期待的。但这么多年机构尤其是券商、公募基金等在研报、观点上似乎一直得
不到普通投资者的信任,加上今年私募做得并不好,所以对于私募的一些做法又充满怀疑。”深圳一名私募人士对《金证券》解读。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2012年整个私募行业业绩并不理想,前11个月,阳光私募产品中共有331只清盘,其中提前清算的就达到了
112只,与2011年相比,大幅增长了50%。上述私募人士无奈称,“以前在所有机构中,私募是很被投资者认可的,因为给人感觉是很灵
活也很接地气,但这两年一些私募的表现和私募人士的做法却让这个行业越来越不被信任。”
艺术品
【雅贿】
2012年流行的新词还有“雅贿”。和“雅贿”相关联的则是艺术品投资市场。
所谓“雅贿”指的的是将高价的艺术品当做行贿工具。“雅贿”区别于直接使用、现金、房产、有价证券等行贿方式。公开信息显
示,去年国内“雅贿”价值超过房地产,排名第一。
而在这条“雅贿”利益链中,助力了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火爆、成就了部分拍卖行的“掮客”地位、暗地滋生了各种各样的灰色礼品交
易市场。事实上,与那些容易获得公开信息的投资渠道相比,艺术品投资市场确实显得更加复杂而神秘。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艺术品投资渠道中,公开的主要有信托、地方文交所、拍卖行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礼品或奢侈品交
易中心。涉及的艺术品则有古玩、字画、玉石等;其他礼品则包含了名包、名酒、名烟等。
“这个市场很活跃,但是非常不规范,有很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东西。应该说进入这个行业投资的人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很少有只
是为了等待升值赚钱的。因为艺术品的价格很难去估计,而且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真假也很难确定。”一位熟悉艺术品市场的人士说。
该名人士表示,未来艺术品投资会继续发展,因为市场上这个需求很大,“作为我自己唯一要担心的是,如何最大可能的不去触及
法律法规的底线。”
---来源:凤凰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