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接触老鸟笼不过几年,以前的感受是:又不养鸟买什么鸟笼,养鸟就是“玩物丧志,不务正业”……
几年前我看见一个朋友买了一个老鸟笼,我还笑话他破笼子之类,不久后的感受证明我错了,这是一种偏见,因为不了解故而有失偏颇。当朋友把笼子洗净去污后,那种过往年代留下的痕迹,笼丝残断让人心痛感,笼子竹皮年代久远褪变成紫红色,使用过的包桨,手艺人的匠心等都让我目瞪口呆。它所蕴含的艺术美感,说实在话远远胜过今天所谓名家做的一些精品笼,原因就是以前的老笼子都是师傅用手工雕、刻、穿梢、榫卯结合,那怕是鸟碗穿鼻都非常讲究,每一张精致的笼子都有完美的造型,独特的工艺,和谐中蕴含着文化气息。而现在新做的笼子很少不是机械加工的,大多是买了市场里现成配件,然后用胶水等粘合剂粘起来,能在几成用手工做成就很不错了。
我碰到了几个老的笼子,笼架还在,就是笼丝(笼条)伤的多,这些笼子虽有损伤,但是我给自己制订了一条原则:老笼子的笼架必须齐全,否则坚决不收藏。而对于喜欢上的笼子,我总是不遗余力费心思找了工匠修整齐全,并且每日里用手抚摸……又不惜高价买了清代民国的配件,在不破坏其原结构基础上加以装饰。这几个笼子真是让人百看不厌,每观之喜悦之情难于言表。
真实的情况是今天的人们更喜欢新笼子,因其看起来更精致、完整、美观,但是不客气的说,现在所谓名家名师做的一些东西,“神似”的太少,比较好的也就是“形似”罢了。
鸟笼文化的深厚与美妙在于,可以说组成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金、木、水、火、土”全都涵盖了。比喻说制作笼子的材料就有:竹、木、金、骨、腾等;配件鸟食灌的材料就更多了,有陶、瓷、木、竹、象牙、金、银等不胜弥举。
在湖北收藏界,有几位所谓高素质者,说起来玩收藏时间也不泛多年,其所推崇的则是所谓名家制作的浅绛瓷,珠山八友为最,常常以大价钱购得,并以此自诩其修养甚高。他们看到我收藏的鸟笼,报以轻视的嘲讽,冷言冷语者多……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心里很清楚他们这一群人,除了顺了社会潮流得了名利双收,其实肚子里装的墨水就那么加速,花了重金买回去能够体现其地位权势的所谓精品,积财而矣,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不是叶公好龙,他们算得上是真诚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吗?我虽然谈不上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多么了解但总想要爱护“她”,也就是尽我所能罢了。
要说瓷制品,一清光绪年青花笼,笼身上刻有鱼、樵、耕、读纹样,全瓷,可惜和我有一面之缘。十多年前在武汉的古玩市场一老板那里,我一见就喜欢并立即付了定金,由于当时经济不宽绰,卖家有点贪卖了更高的价,致使我与她失之交臂,后来据说为南京某博物馆所收藏。这事过去十十多年了,我还是一想到就心痛不矣。
至于鸟食灌,我见到的就更多了。上至唐、宋,下至元、明、清、民国和解放初期,有官窑的、有名家的,更有所谓带款识民国时期的浅绛彩。品牌官窑精品能有多少流通到市面上?可却有一些人认为小小鸟食罐,市井流俗玩意,属杂件,登不了大雅之堂。无知者不罪,事实是这些人都是大学毕业有文化的人,这些个以世俗眼光去评判历史文化的人,真可谓夸夸其谈,附炎逐势,自鸣得意。不禁要问其如何主导主流文化的发展?有什么资格嘲笑有灵魂,又有精神的传统文化?
提到鸟食灌各朝各代,各种材质造型做工,可以说是五彩纷呈,多有神来之笔做出的东西,有的甚至让人过目不忘。可惜的是我以前修养修为不够,收藏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很长一段时间使我失去了很多瓷器、铜器、木器、竹器、象牙器、金银器等等鸟笼配器,现在再想看到它们都太难了,想到这就后悔、难过。
(插图为一晚清川做绣眼笼,内装有晚清民国食碗,象牙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