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通信市场、电子领域,知识产权纠纷,尤其是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日渐高发,特别是在企业“出海”淘金之时,知识产权成为了不少国际竞争者阻挡中国企业拓展全球市场的有利武器。
“只有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才有可能为企业海外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商务部条约法律司知识产权法律处副处长纪文华在参加中国国际知识产权论坛时作出上述表述。他说:“当前,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纠纷频发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运用知识产权、参与竞争和维权的意识、能力相对薄弱,不了解投资地国家的知识产权环境等原因造成的。”
当下,建立自有知识产权战略才可使企业更具竞争实力。未来,国内企业要想在知识产权竞争中不败下阵来,恐怕还得勤习竞争技巧,寻找克敌制胜的法宝。
尽早和解 减少诉讼损失
“最近几年,在电子领域、通信行业、可替代能源产业,中国企业遭遇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频率很高。”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创始管理合伙人林艺思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活动越来越活跃,未来,在化学、电子、制药、新能源等方面仍可能是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高发领域,相关企业应该引起重视。
记者调查后发现,时至今日,虽然不少国内企业已经拥有了完善专利、商标战略、积极参与应诉等意识,但客观来看,“被告”这件事儿对于很多进入行业较晚,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实力较薄的公司来说,仍是不小的挑战。因此,面对知识产权纠纷,尤其是涉外知识产权诉讼,一些中小企业常常选择消极应诉,赔款了事儿。
“其实,‘被告’不一定是件坏事,关键看你怎么处理。” 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宁玲强调,处理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一定不能消极应诉,只有积极应诉,案子才有达成和解的可能。”
此外,她还告诉记者,不论是获得专利许可、还是应对诉讼,对于企业来说,控制应诉成本最为重要。即使企业在诉讼中并不处于有利地位,只要能抓住适当时机,尽早达成和解,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做好调查 确定最优方案
不可否认,进入诉讼程序是解决问题的最后办法。如果能在事前加以预防,对企业来说将更加有益。
企业在开展涉外业务之前,应做好尽职调查。以苹果和唯冠“ipad”商标之争为例,如果,苹果能够在进入大陆市场之前,做好相应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也不至于时至今日,还要和唯冠在法庭上争夺商标归属权。
但是,王宁玲表示:“尽职调查定也是有深有浅的。实际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获取价值的多少,来决定调查的深入程度。”
与此同时,国内企业还可以在了解投资所在国的知识产权环境后,根据需要确定最优知识产权申请方案、许可方案等。
据意大利Metroconsult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创始人Roberto Dini介绍,在欧洲申请专利是有很多技巧的。比如,在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及荷兰四国,申请专利的费用较为低廉,企业如果只需要开拓这些市场,就不需要一定去欧洲专利局申请专利。了解环境后,根据自己拓展市场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申请方式、申请地,可以让企业得到很好的投入产出比。
进行管理 防风险创价值
此外,国内企业还必须把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到战略布局的层面。实践证明,要与将知识产权运用娴熟的国际竞争者对弈,企业必须有清晰的知识产权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拓展市场的过程中,让自己手中的知识产权发挥最大的价值,进一步防范相关风险。但国内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显然还有待提高。
“专家不难找,难的是许多病人到病危时才去看专家。”王宁玲强调。现实中,一些企业不到关键时刻,难以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其实,知识产权管理与健康管理一样,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平时把好关,企业才不会得“大病”。因此,不管规模大小,每个企业都应该有管理知识产权的意识,同时要根据自己的预算,尽力而为。
“虽然,量化企业的知识产权价值很难,但从微软斥资10亿美元购买美国在线800项专利一事可以看出,知识产权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林艺思说,“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规模、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进而帮助自己防范风险、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