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商海龍吟 » 正文

新疆且末县向沙漠要效益把“沙土”变成“沙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0-15  来源:亚心网  浏览次数:385
 “今年我们仅肉苁蓉种子一项,收益就达800多万元。”10月8日,且末县防风治沙工作站站长居来提·库尔班在电话中掩饰不住喜悦地告诉记者,如今,且末县肉苁蓉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500亩,今后5年计划扩大到3万亩。

    被称为“沙漠孤岛”的且末县,为了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创造新的人间奇迹,近年来,破除生态建设仅仅是搞绿化的狭隘观念,把沙漠化治理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让沙地变成林地,还向沙漠要起了效益,探索出了一条“以生态产业养生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一讲起“向沙漠要效益”的话题,长期从事沙产业研究的和田地区治沙办主任赵忠玖就滔滔不绝起来:

    民丰县若克雅乡博斯坦村部分农户种植红柳大芸年收入高达1.5万元,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柳大芸致富村”;

    于田县被誉为中国大芸之乡,全县在绿洲边缘营造人工红柳大芸基地近10万亩;

    和田阳光沙漠公司生产的玫瑰精油、玫瑰露、玫瑰花茶、玫瑰花酱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等地,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年产值近亿元……

    目前,和田地区形成了以沙区特色林果、荒漠中药材、沙漠玫瑰、沙砖、沙漠旅游等为重点的沙区特色产业,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并带动了种植、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全地区有各类沙产业经营主体20余家,据不完全统计,和田地区沙产业年产值达3.8亿元左右。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沙区的百姓已经不满足于防风固沙,“向沙漠要效益”成了他们最关心的致富话题。

    在自治区防沙治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文青看来,在防沙治沙过程中,“敢向沙漠要效益” 不仅是我区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措施,也为我区防沙治沙事业注入了新的内涵。例如和田地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业发展迅速,养殖业不断优化,产品精深加工业初具规模,沙漠生态旅游业方兴未艾,沙区第二、第三产业悄然兴起,和田的沙产业呈爆发增长态势,这是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拉动生态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绿色增长的必然要求。

    生态经济实现“双赢”

    沙产业初具特色

    “十一五”期间,从小到大,从单一到综合,新疆沙产业初具特色,全区新增肉苁蓉、甘草、沙棘、黑加仑、枸杞和酿酒葡萄等沙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6万亩,使全区总面积达到近110万亩,年产值20亿元。在有力促进全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同时,也为新疆深入开展防沙治沙生态建设增加了后劲。

    “过去当地沙产业几乎是空白,百姓只好砍胡杨、红柳等当薪材,乱挖肉苁蓉、罗布麻等药材,形成越穷越挖、越挖越穷的恶性循环。大力发展沙产业,农民有了稳定收入,荒漠植被的管护也不像以前那样难了。”赵忠久告诉记者,现在,随着肉苁蓉、沙漠玫瑰等沙区特色产业的兴起,百姓哪里还舍得破坏这些来之不易的绿色财富。

    且末县林业局局长蒋建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如按亩产300公斤肉苁蓉,每公斤按市价20元计算,那么一亩沙地上的肉苁蓉就能收入6000元。此外,预计今年可采摘260多公斤肉苁蓉种子,以市价每公斤3万元计算,可收入近800万元。

    近年来,新疆结合开展的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和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工程,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营造酿酒葡萄、沙棘、肉苁蓉等沙生经济作物,积极发展沙产业,达到了生态防护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目的。

    “实践证明,沙害不仅能治,而且还能变害为宝。在确保生态改善的同时,我区各地坚持治沙与治穷相结合,通过发展沙区产业,来增加农民收入。”文青表示。

    自治区林业厅总工程师谢军认为,生态状况的持续改善和沙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变化不止我们眼前看到的,而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它是对这一地区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的发掘,是内生动力改变的体现,是提高沙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表现。

    为科学指导并合理规范沙产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沙产业在拉动我区生态建设、增加社会就业、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沙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年,自治区林业厅还专门制定印发了《新疆沙产业规划纲要(2011—2020年)》,鼓励沙区建立竞争力强、区域分工合理、产销统筹、覆盖优势产品的沙产业体系,提高沙产业现代化水平,为沙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促进农牧民增收,推动沙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打好长期攻坚战

    “多业一体”防沙治沙

    在发展沙产业上,如何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谢军表示,应实现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协调发展,并深入挖掘沙漠文化资源,集聚相关产业发挥效应,让沙产业更具丰富性。

    今后,新疆将把林业重点建设工程与农业部门的农业节水、生态农业,水利部门的水土保持治理,畜牧部门的退牧还草、禁牧封育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多业一体化”的防沙治沙综合模式。

    在自治区专家顾问团成员崔培毅看来,土地退化防治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不是哪一个部门单独可以承担的。实践证明,部门间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这是实施好土地退化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生态治理的关键所在。

    目前新疆沙化土地仍以每年82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区还有81个县市、120多个农垦团场的近1800万人长期饱受风沙危害,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多亿元,土地沙化仍是制约新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打好防沙治沙长期攻坚战,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文青告诉记者,在沙产业的发展道路上还需要努力,与建设知识密集型、高科技沙产业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她认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发展沙产业的科技创新支撑,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等等,这些都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