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明、欧阳常林、陈刚、罗浩、覃晓光、龚曙光、唐浩明、梅帅元……这些有着红辣椒般鲜明性格、血液里流淌着湖湘基因的湖南人,是“文化湘军”的领军人物,也是文化产业风起云涌淘出的“金子”。
解读来自湖南文化产业8大行业台前幕后的“人”,无疑是诠释“文化湘军”最为生动的符号和脸谱;再现这些人的创业成才之路,更能揭示湖南文化产业全面开花、创造了一个个产业奇迹的密钥;分享这些传奇人物的所思所想,也无疑将给处于历史机遇中的中国文化产业带来重要借鉴意义。
为此,本报与湖南省委宣传部日前联合主办了“创新人才”湖南文化建设研讨会,来自湖南省文化产业一线的实践者与文化产业专家学者,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动力提出更多设想,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命题做出解答。
成事在“人”、事在“人”为
作为一个中部省份,湖南并无地缘优势,也并无经济、政策优势,但却能够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做到以“文”见长。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南有着一批“敢为人先、敢于担当”的文化领军人物,唤醒了湖南文化繁荣发展的春天。
把从嘉庆年间(1815年)到现在的4000种华文报刊中挑选10%做成数据库,记载华人世界200年的历史,把中文出版带入互联网。这项全新的创意就始于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其董事长唐五一也被称为“中国报刊期刊数字化工程第一人”。
唐五一豪迈地说:“有人问我有什么条件?我说,这种条件差一点,那种条件差一点,但是我们有一个别人没有的条件,那就是湖南人的基因,蔡锷、黄兴的精神,我们这种精神就是顽强拼搏的精神,能够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
同样执着的还有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欧阳常林。欧阳常林说,文化要向产业上转,关键是“人才向创新方向转”,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推动下,湖南广电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体制内“减肥”,在市场上“健身”,在创新上“发育”,在产业上“起跳”……
另一位电视人,快乐购物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刚,则是这样理解“人才”的:我们这里是各种人才的聚集,有湖南人、北京人、上海人、香港人、台湾人,还有海归;从职业角度讲,我们有经理人、电视人、还有资本人。在快乐购,只要开会“必吵无疑”,但是吵得酣畅淋漓、一身痛快。这样的人才聚集才会有这样一个让人瞩目的“快乐购”――以全新的现代家庭电视购物模式,改写了中国传统电视直销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一跃成为中国最具价值的家庭电视购物运营商。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感言道:人们常常说,“事在人为”、“成事在人”,人才的成长和涌现也靠“人为”。湖南对人才的重视,从上到下、各层各级形成了一个连绵的梯次。第一梯次是主管部门重视人才,指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第二梯次是用人单位重视人才,像新闻出版单位、广播电视单位、文学用人单位这些单位都有自己用人、培养人的招;第三梯次就是项目团队重视人才,像“超级女生”、“体坛周报”、“虹猫蓝兔”等等。
“想办法把钱‘烧’在人才上”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实现从“烧钱”到“赚钱”,人才是根本。在湖南,“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战略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使得“天下仕子为我所用”,从北京到上海,从内地到海外,湖南文化产业的成长正在逐步获得全球智力支持……
他培养过湖南动漫品牌“三只猫”的“蓝猫”和“虹猫”,他用青春拍摄了“动漫湘军”的鸿篇巨制,他让数湘人心生出“中国迪斯尼”的华丽之梦――湖南宏梦卡通集团董事长兼CEO贺梦凡的梦,不凡。他理解,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烧钱”和赚钱都是艺术,不是把钱“烧”完就完了,也不是赔钱赚吆喝,而是要把钱“烧”在人才上,让人才来“烧”,特别是让年轻的人来“烧”,“烧”出新的模式、“烧”出新的创意和作品,从而以至于“烧”出一个好的品牌来。
“天生我材必有用”,庸才一定是放错了地方的人才。贺梦凡的宏梦卡通对人才的看法不同。有很多让人头疼的人对宏梦卡通来说都是人才。一个文化程度高中水平的年轻人是游戏迷,他把所有的钱都放在游戏上,他的家人很烦恼,但宏梦卡通用其所长,让他钻研游戏,结果他在三维新技术研制上做出贡献,成为宏梦卡通三维动漫的领军人物。
动漫产业是湖南省的优势产业,也是国家的一个战略性产业。这几年,湖南动漫产业不仅保持全国动漫产业领先地位,也在寻求创新,积极引导产业向新媒体方向发展――昔日的软件企业华丽转身,拓维信息系统股份公司诞生了“中国手机动漫第一股”,当新一轮手机原创动漫浪潮奔涌而来,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新宇用一口湘言告诉世界:中国手机动漫的高地,在长沙。
当一首《老鼠爱大米》的彩铃就创造了2000多万元的产值,李新宇坚信要让动漫和科技结合,把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寻求商业模式的突破,手机动漫产业前景也很广阔。“也正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利用湖南省营造的产业发展环境,让企业为员工营造一个很好的企业文化和工作平台,我们希望把企业做成最佳雇主和有责任感的企业,以留住人才。”李新宇如是说。
“留住人才,其实就是用好人才。”红网董事长舒斌这样理解人才:“红网的副总编,原来是在韶山开网吧的年轻人;红网的副主编,是从常德把蔬菜拉到北京卖的菜贩子,这些人才虽然起点不高,但用好了,他们也做出成绩了,留下来也成为红网的中坚力量。”
红网,由一个区域性新媒体成为中国地方新闻网站第一品牌,是全国各省份地方性网站中“烧钱”最少的,但却是“烧”出了名堂的,舒斌自豪地说,红网一是想办法把钱“烧”在人才上,二是由于湖南没有太多的钱给我们“烧”,所以必须快速地形成营利能力,在内容、业态、经营、体制等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
周文彰点评说,人才“识”而不“用”,等于白“识”,大量人才怀才不遇,就是只被“识”而不被“用”的结果。发展以人为本,人才以“用”为本。“用”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也是衡量真重视人才还是假重视人才的唯一标准、最终标准。“用”才能实现人才的价值,“用”才能发挥人才的效益。
“怕不够绝,怕不够美,更怕墨守成规”
文化产业是个好方向,市场挺大,但问题就在于,这个想法容易变成“单相思”,文化企业很难受到市场的认可。
梅帅元,是中国实景演出的创始人,与张艺谋合力制造了《印象-刘三姐》之后,他北上嵩山,制作《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去年,他与谭盾在张家界合作推出“全球首台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他用创意带起了中国上百亿的实景演出市场,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新篇章。“创意绝不是艺术家们胡思乱想或奇思妙想”,梅帅元源源不断的创意是有根基的。“我有一部分好的作品,比如《印象-刘三姐》等,真正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我的创意,必须尊重传统,准确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它必须符合市场的这个时段,过于超前的市场不一定能接受,投资人又不能接受,所以一定要很准确。所谓创意准确,其实是多方面的复合体……”
与梅帅元到全国各地播撒创意不同的是,湖南琴岛文化娱乐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德华驻守长沙,用17年时间,把一个创意变成传奇――17年前,一个“歌厅”的创意,引发了琴岛歌厅一票难求的演艺传奇;今天,长沙的歌厅,成了湖南人民的客厅,而余德华投资8000万元打造的全新歌舞秀,开启了新的传奇。
从演艺文化起家的余德华认为,自己17年间都在追求完美,17年来,不断进取,不断发展,搬了三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有新起点。“我们没有把公司产生的利润据为己有,都是用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团队、整个人才获得培育,使他们在这里获得更大的发展与提高。”
余德华用创意满足了湖南人的“歌厅”需求,而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凤凰古城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却用创意激活了山水,他用文化整合旅游,用两次飞跃天门山的大手笔,形象地阐述创意经济的效益;他对黄龙洞、凤凰古城等旅游资源的整合,为张家界的营销贡献良多。
从1999年的《穿越森林》到2006年的《俄罗斯空军》到2009年的国际乡村音乐周,到今年的《阿凡达》、《张家界》和哈里路亚音乐季,叶文智说“我们每一次出手,没有一次是墨守成规的。”
周文彰说: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告诉我们,文化产业从业者不一定要高高在上、故作高深,文化也只有跟土地相连、跟人心相连,才会具备最长久生命力;用创意在市场上求得发展,湖南文化产业人才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标准,生怕自己的创意“不够绝”、“不够美”、“墨守成规”。
“要有包容、宽容人才的胸怀”
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怎样的政策环境,政府要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湖南的实践告诉我们,要不断推进文化产业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创新用人观念机制,创造用人不惟背景、不惟学历、不惟年龄、不惟专业,只惟才干、只惟实践的氛围。
“整个湖南文化市场环境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比较良好的环境,特别是政府作用的发挥,包括政府的容忍是特别重要的。”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在十几年前,就看到了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宽容氛围。“我记得十几年以前围绕着湖南的歌厅现象,我们在湖南召开了现场会,企图推广湖南歌厅发展的经验,但是做了三年以后没有成功,除了湖南以外,别的地方都没有成功……”
“文化本身就是人化,以人化文、再以文化人,然后再回来化文,所以人和文化生生不息,文化就是要创造。湖南要进一步发展,要有宽容、纵容的胸怀和贡献,让所有的奇奇怪怪的人物都出来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大浪淘沙,一定会淘出金子来。”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原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佳明对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提出新的建议。
具有“湖南第一知性主持人”美誉的郑佳明认为,以往人才起了很多“高峰”,但是没有形成“高地”,没有形成一个高的平台。如何从观念上、体制上、机制上使人才产生更加可持续、更加协调、更加平衡,使人才真正成为推动湖南文化产业及其他方面发展的原创动力,是一个迫切的问题……
“激扬特长,激发潜质,宽容缺点,宽许失误。”湖南新闻出版业领军人物龚曙光用实际行动搭建一个让人才发挥所长的平台。在人才问题上,他给自己的定位――“不是园丁,而是一个寻找种子,把它播撒到天涯海角的飞人,我更愿意为在高山悬崖之上的栋梁之材呼风唤雨”。
周文彰总结道,“用”人才包括三层含义,第一是要把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给他们舞台。第二是为人才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把他放到舞台上去,给他机会而不给条件,可能也是花架子,给什么条件?给权力、给人财物、给政策、给鼓励,还要允许犯错误,当他们犯下错误的时候、产生问题的时候还要为他们作后盾、为他们解围、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干事业的氛围。三是给人才相应的报酬和待遇。讲贡献,一时可以,长久不行,少数人可以,多数人不行。根据他的业绩和贡献做到以价值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财富。
“时代呼唤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湖南既是文化大省,也是文化强省。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底蕴,让我们感受到文化复兴和觉醒的力量。
“从湖南文化湘军的出现,从中国很多省开始讲文化强省的出现,都说明了文化意识的觉醒,但它还没有达到文化觉醒。”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认为,一个民族的真正强大,它一定要有文化上的觉醒。海涅说,德国,一个冬天的文化。为什么是冬天的文化?因为它对德意志民族的觉醒、德意志文化的自觉非常着急。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更需要我们在文化上真正实现自觉、自信和自强。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的回答是肯定的:时代呼唤着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文明的交会要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和谐的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和谐世界。中国要为新的文艺复兴做出贡献,新的文艺复兴必定要有新人马、新人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新的文艺复兴更是一个需要在各方面产生巨人的时代。”叶小文阐释道,我们国家在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的浪潮中,“文化湘军”走来,湖南正由人才培养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人才引进由刚性转向柔性,人才激励由单一转向多元。人才队伍日趋年轻,创新型人才成为主体,高端人才显著增多,国际化人才崭露头角,复合型人才突破瓶颈,滚动式、阶梯式、链状人才队伍结构逐步形成,湖南的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原创动漫、娱乐演艺的优势板块都已经进入全国第一方队。
中宣部改革办主任张晓虎评价说,“十二五”时期,培养大量人才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没有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就不可能出现人才,体制改革只是能解决人才产生的可能,还需要在体制机制、政策和工作制度上为人才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特别是对社会民营企业的人才,使全社会的创造力能够充分发挥,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采集: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