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有这么一位科技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积极投身科普工作的多领域,献身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先后获得国家、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三级科普先进工作者的荣誉,多次参与国家、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科技的学术咨询、推广示范、宣传教育,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的科技成果奖和科普作品奖,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科普著作和科学论文,被新疆天山网称为“新疆科普第一人”。
他,就是新疆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新疆老科协常务理事、首届自治区科普奖获得者胡文康。
一生奉献边疆科技科普事业
1959年,胡文康以一名尖子生毕业于重庆市一所重点中学,因父亲右派问题未能被大学录取,然而却被中国科学院南水北调综考队相中进了科学院,第二年就随队到新疆开始治沙科研。1961年1月,他拒绝了队部的回召令,毅然与其他留在新疆的同事一道,转到了筹建中的中国科学院新疆水土生物资源综合研究所,即现在的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开始他长达50年的新疆资源与环境的研究生涯。
参加工作后,胡文康先是在莫索湾治沙站工作,当时的专业是生态地植物学,为了开发利用和合理保护沙漠边缘的天然放牧场,他进行了大量观测研究工作;1971年,他转到吐鲁番地区工作,1972年开始担任吐鲁番沙漠站的第一任负责人,在将吐鲁番站建成新疆第一个大面积治沙典型上付出了大量心血,在这里取得了科研生涯中第一个重大成果获得全国科学大会表彰的“吐鲁番乔灌草种大面积防风治沙研究”;也是在这里,写出了他的第一本科普读物《吐鲁番盆地》,这本小书成为推动吐鲁番旅游的第一本书,在出版20年后,获得中国地理学会“百部优秀地理科普著作”的奖励。
在吐鲁番工作之后,胡文康又先后参加了托木尔峰登山科学考察、罗布泊综合科学考察、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科学考察等项目相关工作,出版了相应图书、图片集、论文集,三项考察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新疆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成为塔沙考察获奖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之一。其间,他还率队进行了准噶尔沙漠相关考察,获得新疆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一期间,他还与同事合作创办了研究所第一本学术期刊《干旱区研究》,为干旱区资源环境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学术园地,如今该刊已成为新疆一级期刊。
笔耕不辍,科普作品展示新疆魅力
1952年,当胡文康还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时,就向四川省的少儿刊物《红领巾》杂志投稿,获得征文大赛第一名。参加工作后,视野更加广泛,写作欲望更加强烈。1978年,他与对日发行的《人民中国》杂志的一名编辑相识,在他的鼓励下,在当年的第2期和第7期刊物上连续发表了《吐鲁番葡萄》、《哈密瓜》两篇文章,热情的推介了新疆名产,以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全国和新疆的各种报刊上发表了500余篇科普作品,展示了新疆自然、历史、人文、地理、生物、特产、旅游的无穷魅力。他用他的作品支持了《新疆日报》的“天山科圃”专栏和《乌鲁木齐晚报》的“科苑”专栏,几乎期期有专稿,特别是他写的“沙漠趣话”、“沙漠奇趣录”、“天山漫谈”等系列科学小品,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评价,使新疆报刊的科普园地在全国占有了一席之地。著名的散文家秦牧在为新疆出版的《大漠奇趣新疆科学小品选》所作的序中写道:“我所阅读过的各家晚报的科学小品,新疆是最有份量的若干省区之一。你们那里有许多写作科学小品的人才,这到是使人大开眼界的。”在这篇“序”中,秦牧先生用大量篇幅特别赞扬了获全国一等奖的“自杀的老鼠和饿毙的狐狸”的作者胡文康,说“"食物链"的道理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是经过这样联系活生生的事实一阐释,就使人印象格外清晰和受到思想启迪了。”这本新疆科学小品选选入了胡文康的16篇科学小品,体现了胡文康在新疆科普创作中的领军作用。他的科学小品在国内曾十数次获奖,其中,全国晚报的科学小品征文大赛,他参加四次,就拿了两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为新疆争了光。在全国游记文学大赛中,与中央电视台的《话说长江》同场竞争,他以记述吐鲁番治沙的“春,在绿浓处”获得了三等奖。
在大量写作科普短文的基础上,胡文康也开始出版科普著作的努力。以1978年出版的第一本书《吐鲁番盆地》为起点,胡文康写作出版的科普图书已多达20余本,其中独立完成近一半。2006年为全国第16届书市提供的《天山地图》、《沙漠“三剑客”》、《沙漠趣味植物》都被列为精品图书,都处于热销之中。这以前出版的图书中,主编和撰文的科考图片集《神奇的塔克拉玛干》获得第八届中国图书奖,《走进塔克拉玛干》获新疆首届优秀科普图书二等奖。在2010年新疆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评选中,他一举获得两个一等奖、三个二等奖。获得中国科普作协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荣誉。
主动献计献策 心系新疆发展
在长期研究实践中,胡文康亲身感受到了“我们新疆好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的事实,也亲自领略了因历史和现实原因,新疆依然贫困、落后的现实,立志为改变新疆面貌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多年来,胡文康在不遗余力地宣传新疆的同时,也竭尽全力为新疆开发献计献策。他利用担任研究所学术秘书、政务信息与对外宣传工作负责人的条件,写了大量的咨询报告,其中许多送达中央两办,甚至中央领导人手中,也有许多建议送到自治区主要党政领导手中。例如,他写的《新疆策勒棉花示范区再现特高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2000年9月30日批示道:“棉花种植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再一次说明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2001年,胡文康为新疆《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坚持高效持续发展科学论坛》执笔的《建议书》,其中关于实施生态置换的内容也得到温家宝总理的肯定和支持。由胡文康执笔代写的关于新疆荒漠高效生态产业的攻关汇报,在2003年5月7日也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的重要批示,认为“这个课题是新疆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十年来,胡文康勤恳耕耘,奋力拼搏,成为贯彻实施全民科普素质行动的身体力行者。如今,他以70岁的高龄、带病的身躯,继续书写着自己的人生,自2006年确诊中晚期肝癌后,他一面积极治疗,一面坚持工作,坚持科普,如今已安度5年,创造了生命奇迹。患病期间,他出版科普图书6部,发表科普文章60余篇,写作科普研究报告10余篇,参与了大量各种科普活动,在完成“十一五”新疆科普发展历程和对策研究的大型报告后,又承担了新疆科普“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我们期待着他为新疆的经济发展和科技繁荣做出新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