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无电地区光明工程、天然气利民工程……2011年,随着这些工程的快速推进,新疆各族群众生活质量加速提升,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家住博湖县才坎诺尔乡才坎诺尔村的400多户农民,现在每天都能喝上甘甜的自来水。他们都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受益者。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恶劣、经济相对滞后,天山南北许多农牧民长期饮用不卫生的涝坝水、河渠水和氟砷超标的浅层地下水。经大力投入,近年来,新疆农牧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已由“解困型”转向“安全型”。
“十二五”期间,新疆将投资30.74亿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770处、分散供水工程17处,解决全区13个地州和7个自治区直属农林牧场343.26万人和44.19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
按计划,我区2011年要完成120万农牧民的饮水安全目标任务。据自治区发改委透露,截至10月底,今年我区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4项,占全年计划的88%,完成解决了80万农牧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及自治区和县市配套资金7.59亿元已下达项目建设单位,今年剩余的14个项目将保证在年底前宪成工程建设任务。
为加快农网升级改造和为无电地区通电工程进度,今年新疆电力公司一个个“光明使者”马不停蹄地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农村和无电地区攻坚克难,架设电网,一条条“银线”把光明、幸福和希望送到了各族群众身边。
2011年12月3日,新疆电力公司110千伏鸟鲁克恰提输变电工程的正式投运,宣告了新疆“十二五”开局之年总投资25.27亿元的422项电力民生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先后有9万余名农牧民告别了无电历史。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新疆电力公司预计每年投资超过100亿元进行电网建设(不含特高压项目),重点实施骨干电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城市电网建设改造、重大项目及电源配套电网工程等建设。天然气利民工程是一项造福城乡千家万户的惠民工程,对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国家和自治区投资90亿元推进此项工程,启动10个地州两个市的利民燃气工程,实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6座以上天然气空白城市通气,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从2011年起,我区农村户用沼气中央补助标准南疆三地州由原补助2500元/户提高的3000元/户、其他地区由1500元/户提高的2000元/户,分别较原标准提高20%和33.3%;小型沼气工程中央补助标准南疆三地州由原补助3000元/户提高到3600元/户、其他地区由1800元/户提高到2400元/户,分别较原标准提高20%和33.3%;这些措施有效调动农户开展户用沼气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年,我区农村改厕项目要求新建12万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2%。这项工程也在稳步推进。同时,“村村通电话”工程也为提升全区广大农牧民幸福感锦上添花。目前新疆100%的行政村、乡镇通宽带率分别达到64%和99%。
为提升各族群众生活质量,今年我区还把加强新疆少数民族特色食品研究与开发,新疆化妆品,服饰等方面的研发设计、努力提升妇女生活品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今年7月,历时5年、惠及新疆1100万各族妇女的新囊女性“靓丽工程”启动。由自治区妇联组织实旋的此项工程,依托新疆优势资源,将在化妆品、服装、饰品、保健品四大领域,通过政策、经费、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的新疆特色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现在,自治区妇联根据实际情况征集了与工程有关的86个产业项目和有规模、有潜力、有发展前景、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项目企业18个。同时,自治区妇联已在乌鲁木齐、喀什等12个地州市启动并进行“靓丽工程”素质提升的官讲工作。以家庭教育为主举办了20多场次“关注妇女儿童,共筑和谐新疆”巡回讲座,覆盖两万多名各族妇女群众,8200余名家长直接受益。 2011年8月.自治区专门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促进新疆特色餐饮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现在,《自治区餐饮业发展规划(2011—2015)》已编制完成;自治区也出台了《促进新疆特色餐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自治区还将设立餐饮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支持新疆餐饮特别是民族特色餐饮业的发展。一系列举措,传递着一个信息:新疆民族特色餐饮业的春天,已经来到。 自治区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工程,每一桩每一件都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要义, 体现了“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助”的要求,大大提升了天山儿女的幸福指数。
新闻评说:提高生活质量是发展的目的
2011年是新疆“民生建设年”。这一年,“民生”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这一年,所有的民生工程,其实都在围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质量,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创造条件”这一核心目标展开。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还要满足精神需要。自治区22项重点民生实事工程中,既涉及群众的物质需要,也涉及群众的精神需要,几乎涵盖了普通大众生活很多领域。这些实事均致力于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如期实现后,百姓的幸福指数必将大幅提升。
经济建设中确立正确的发展观以及相关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过去说发展,总和经济发展、财富增长挂钩,认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物质的发展。多年来,一些地方把经济发展理解为单纯的GDP增长,忽视了对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现在自治区实施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工程,其实就是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投向民生,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要切实把改革发展成果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上。这样的“民生工程”,才是群众得实惠的民0工程、德政工程。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采集: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