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新疆岳峰 1997年楼兰考察日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3-1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岳峰  浏览次数:5388
核心提示:      啊!永远的楼兰―罗布泊                
                                
 
                                       啊!永远的楼兰―罗布泊
                                                            
                                                               文/岳峰   
 
(一 )
 
     祖国的大地壮美辽阔,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辉煌。有一颗美丽夺目的宝珠,它深深地镶嵌在祖国西北的版图上,有一段久远而深奥的历史,重笔浓墨地挥洒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罗布泊—楼兰!楼兰—罗布泊!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在新疆、在中国、在世界的上空回荡。她有一段神秘的历史,她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和悲壮,她又演绎着历史长河的巨变与沧桑。她有一张神秘的面孔,吸引了无数的科学家去探险考察,又有多少探迷者想去揭开那神迷的面纱……。
    罗布泊;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端,是我国著名的内陆湖泊之一。在我国古老的地理文献《山海经・西山经》中就有记载:“东壁沼泽,河水所潜也,期源浑浑泡泡”。可见当时是一个非常浩瀚的自然湖泊。后来在汉代《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北魏的《水经论》中都有罗布泊的文字记载,可惜现在已以经干涸了。由于水的干涸、气候的变化,生态环境变得非常恶劣,形成了一个自然的而又非常复杂的地理环境,被冠以“死亡之海”之称。
    楼兰;是我国秦汉时期古代西域地理中的一个小国。她因是早期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必经之地,因而显示出她在我国边疆历史发展上的重要地位。由于她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城市和驿站,因而楼兰的名字也早已传到中亚及西方诸国。《汉书・西域传》中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迂泥城”,《后汉书・班勇传》,《三国志・魏志》也都有关于楼兰的记载。但是让今人迷惑不解的是;这样一个曾有数千年人口而且商业经济相当发展的城市,曾经辉煌而活跃了几个世纪的楼兰国,为什么突然地在历史上消失了,而且自唐代以来无任何史料记载。那么;楼兰城是何时废弃的呢?它消失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多的居民和屯田戎边的士卒都到哪里去了?在公元四世纪前后古楼兰地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战争、是瘟疫、还是自然灾害?还是其它人为所治?……至今尚无法解释,给后人留下一个又一个的“迷”。
    罗布泊的艰险、楼兰的神秘,一直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探险家们。一九OO年春季,给瑞典人斯文赫定担任向导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的维吾尔族兄弟艾尔肯,在罗布泊地区突遇狂风,飞砂走石,天昏地暗,方向难辨,连马的眼睛也无法睁开。他只好随风在这茫茫的瀚海中漂移。谁知狂风却把艾尔肯吹进了一座古城,当他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被吹到一座古城中的高大的泥塔下,塔附近的残垣断壁上有雕刻精美的木板,又有高大的房屋墙壁和民居遗址。原来;这就是沉睡了千年之久的楼兰古城遗址。这是多么偶然的发现啊,这又是多么伟大的发现啊!
   
   
                      斯文·赫定 (1865年—1952年)    瑞典著名探险家
   
    在此之后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国外的所谓的“探险家”和“学者”们,他们抱着各种目的来到楼兰,调查、测绘、考古、盗掘。楼兰的发现当时震惊了世界,被誉为“沙漠中的庞贝城”。
 
 
( 二 )
 
    公元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八日,这是一个秋高气爽、风和日丽的一天,这天清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组织的完全由国内专家学者组成的“楼兰文物考察工作队”;迎着清晨凉爽的轻风、沐浴着旭日洒向大地的曙光,离开了库尔勒,踏上了考察的征途。
    这次考察活动是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进行的,我荣幸的担任了这次考察活动的队长。副队长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保管所长文全担任,顾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汉唐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孟凡人先生担任,还有北京、新疆、库尔勒地区的有关专家、学者共12人组成。经过一天的行程后到达若羌县,在这里补充给养后,经过米兰到达红柳沟,开始了向罗布泊地区挺进。
      

     岳峰(左)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任 孟凡人(中)  孟凡人助手宝世宜 (右)

 
    考察队共乘2辆沙漠车,除带有帐篷、睡袋、仪器和水外,还带有2部电台,一旦遇到意外,好及时呼救。另外带有卸制好的楼兰遗址保护标志牌,近2吨多重。
    红柳沟;名副其实,因溶化的雪水,由南向北自然流淌,加之洪水季节的冲刷,形成一条自然的沟壑,沟两边是高大的土包和沙丘,沟里面长满了红柳,顺流而下,水越来越大,汽车有时只能在水中行驶,岸边有时还能看到金黄色的胡杨,在即将进罗布泊的边缘地带出现一条长长的峡谷,两边的谷壁,象斧劈的一样陡直。由于水在下面冲刷,偶尔形成下宽上窄的壮观景象。汽车行驶在这里,既为这里的美景所吸引,又为这土沙质的陡壁所担心,汽车的震动,或许是一声喇叭,会震塌头上的谷壁,我们将会被压在下面在或被堵在这里。好在这里除了我们2辆沙漠车以外,在无别的生灵,也无需使用喇叭。
    就这样驶出峡谷,前面开阔起来,这里已是罗布泊盆地的边缘了,眼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沙包、沙梁,这对我们的沙漠车来说,真是英雄到了用武之地,充分显示了它的威力。横冲直撞,勇往直前,威风潇洒、风流倜傥。
    穿过一段沙漠,开始进入罗布泊的盐碱地,由于干涸和长期的烈日爆晒,地表形成了鱼鳞状的盐碱壳,有的地方盐碱壳很薄,车辆驶过后,就留下了20多公分的车辙,底下是墟土。有的地方比较硬,盐碱壳周边翘起,中间低凹,车不但跑不起来而且也颠簸的利害。由于我们要先去一个被称谓;“海头古城”的LK遗址考察,按地图坐标显示我们必须由南向西北方向前进。路越来越难走,当我们走到图上距离遗址还30公里的时候,遇上了“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维吾尔族语,为大土包的意思。这种地貌,是因为长年的风蚀而形成的,也是罗布泊地区一种特有的地貌。看起来,实在壮观,由于这一地区的风向基本是一致的,从这种地貌中又呈现出一种似规则的又不规则的一种自然的韵律和美感。让人有看不完的形状,品不完的味道,又有说不出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吧!大自然真是让人无法琢磨。
    由于一个接一个的土包排列的豪无规律,大小不一,高矮不齐,这就难为了我们的“沙漠王”,它只好在一个个的土包与土包之间选择路线,绕来绕去迂回前进。有时还陷留在沙窝里。我们还得推车挖沙、填路。有时实在没有办法,队员们就自己在前面找路,引路,艰难地向前走着。
到了,就要到了,在远处已经隐隐约约地看到高大的城墙了,遗址已经进入了队员们的视线。大家精神顿时高涨起来,队员们几乎是在小跑中为汽车引路,跳跃地跨过一个又一个的土包。跑的浑身是汗,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
    当我们走到离遗址还有大约2公里的距离时,我正在跨越土包,突然在左前方的沙坡上有一个特别的东西,映入我的眼帘,考古工作的职业习惯,促使我不自觉地走了过去,看个清楚。走进一看,啊!竟然是一块精美的玉斧!我立刻拿出照相机拍照,并做了文字记录。拾起玉斧真是爱不释手,经过仔细鉴定,从磨工和形状可看出是一个典型的汉代玉斧,质地为青玉,而且是若羌县境内所产的玉料。高5公分、宽5公分、厚2公分。这就证明了楼兰地区的先民们,早在汉代以前,就已经发现认识和使用玉器了。
    这时大家都来到了古城遗址前,我们选择了离遗址5百米以外的低洼处扎营,大家顾不上休息,就立刻对LK遗址进行了调查。
 
                   
                     左二 岳峰    左三  孟凡人     考察队合影
 
     整个城址保存完好,这也是建国以后的第二次对这个遗址的考察,城址位于E89°40′6.42″,N40°05′39.24″,形状为不规则的长方形,东墙175.5米,南墙75米,西墙150米,北墙85米。最高处约6米以上,是夯土筑成,中间加有胡杨和红柳,有横的和竖的,十分特别,面朝东北。城址的门坎、门廓非常清楚,城址内外大型的房屋木质构件很多,斗拱、立柱、横梁、陶片满地都是,料珠、石器、铁器非常丰富。
    那么;这个城址究竟是不是海头故城,它在历史上及学术上的地位是怎么的呢?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考察队在对LK遗址进行了调查之后,又对4、5公里以外的一个汉屯田遗址,LL进行了调查,采集了大量的文物标本。
    经过2天的考察后,考察队开始向楼兰古城进发。LK遗址离楼兰古城,图上直线距离为50公里,在LK遗址的正北稍偏东。由于担心按经直方向前进,有明显过不去的沙丘。于是决定向正东进入罗布泊湖底,再由湖底平面向北进入楼兰。
    早晨大家整理行装,装好东西向东出发了,按预计路线,当晚可以到达楼兰。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考察队经历了一段非常艰难的里程……。
 
 
( 三 )
 
    离开营地,穿越了一段艰难“雅丹地貌群”进入了盐碱地,大家原想松一口气,因为盐碱地必竟要比“雅丹地貌群”平坦的多。可是汽车行驶了大半天还没有走出盐碱地。大家望着这漫无边际的盐碱地也无心进食,中午只简单地补充了一点食品,就立刻上路,一心能盼望着赶快走出这艰难的坎坷。但是越走越感到路长,越走越感到走不完,而且盐碱壳也越来越大,翘起的盐碱壳,又高又陡,高的竟有一米多,陡得汽车也无法越过,而且硬的出奇,八吨重的沙漠车压过去竟然连个印子都没有。每个盐碱壳所形成的弧平面不足半平方米,汽车的行驶速度远远低于人的行走速度,而且绕来绕去每小时行驶不到2公里。眼看着将近黄昏,太阳就要落山了,驾驶员在焦急、大家在焦急,多么盼望着能在天黑之前能闯出去啊!
    可是;苍天没有看到这里有一批生灵,太阳也没有因此而缓慢落山的速度,而且让人感觉还越来越快。眼前的视线开始模糊了,汽车开始借助灯光了,可前面的盐碱地仍然是一望无垠。天,彻底黑了,车也不敢行进了,因为高大而坚硬的盐碱壳,随时对车辆的底盘、油箱都会构成威胁,为了车辆的安全,我们只好停下来,因为这时最重要的是油箱不能出问题。如果油箱出了问题,人是走不出去的,救援的汽车也是进不来的,就是直升机也是无法降落的。一种无形的压力降到了每个队员的身上,不祥的预兆似乎并不遥远,“死亡之海”的名称不时地出现在队员的脑海。彭加木在这里失踪、余纯顺在这里遇难,大家都不自觉地意识到;我们似乎正处在死亡的边缘。
    车停了下来,大家心情低落,更找不到一块大于30平方公分的平地休息。队员的活动少了、话也少了,情绪也低落下来。大家用手电的光柱查看了地图,确定了位置。这时我们的老教授,顾问孟凡人先生告诉大家;我们误入了卡喇库顺湖。
    卡喇库顺湖是罗布泊的子母湖,在罗布泊盆地中心东南。水多的时候和罗布泊为一个湖,水少的时候为两个湖。现在我们正处在卡喇库顺湖的湖底。怪不得盐碱壳大的出奇。况且人类驾车横穿卡喇库顺湖还是第一次,从没有人走过。
    天苍苍、夜茫茫,望着繁星诉衷肠。谁人帮我渡险滩,何时闯出险滩、见希望!
    这时压力最大的莫过于我,我意识到考察队不能出现一点问题,12名队员,都是国家和地方的精英、人才,不能有一点闪失。也更能明确地认识到,战胜眼前的困难,只能靠我们这12名队员。
    同志们!没有走过的路出现任何情况都是正常的,我们能勇走一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是我们的幸福,也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我们应该做时代的英雄,是英雄就应该不畏艰险,是英雄就应该勇往直前。我们选择了考古事业,就要英雄无悔!踏平坎坷成大道,路摆艰险又出发!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队员们也无一没有认识到,目前情况的严峻性,于是也都强打起精神,取食品的、烧水的、找地方的、研究明天行进路线的……,就这样大家将就着夜宿盐碱滩!
 
 
( 四 )
 
    第二天临晨;天还没亮,大家都不自觉地早早醒来,是天气太冷,还是没有仰卧之地,还是心里着急……,恐怕各种因素都有,豪无睡意。等大家都收拾好,准备起程时,东方渐渐发亮,快要出生的太阳以发出朝阳的霞光。这时;遥望天边,天地相连,淡淡的晨辉洒向大地,大地顿时又显得充满了生气。
    这时我们的驾驶员在检查车况时突然发现油箱有点漏油,好在不太严重,但既使这样;大家好像又一次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望着这片漫无边际的盐碱地,何时才能走完……。
    这时;我们的老教授说话了:“现在我们只要向前迈一步、希望就会多一分!”汽车发动了,马达的轰鸣声又打破了罗布泊沸晓前的寂静,汽车启动了,高昂着胸脯发出了怒吼,好像在向死亡进行挑战。又经过了大半天的艰难跋涉,危险的地带终于走出来了,盐碱壳越来越少了,也越来越小了,车速也越来越快了。偶尔遇到一快略平的地面,汽车也加大油门潇洒一阵,大家的心情才略有放松。这时前面的车辆突然停了下来,等我们赶过去一看,啊!原来横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石油勘探用过测线,虽然不平仍然是坑坑坎坎的,但毕竟是用推土机推过的,是人为的痕迹。
    见到测线,大家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感,因为这标志着我们走出了最危险的地段,已经从死亡的边缘中摆脱出来。大家互相说着,看着,议论着,一个个脸上露出了愉快的笑容。这笑容包含着胜利的喜悦,也洗刷着一路的风尘。这笑容里,有从艰难险阻里闯过来激动之情,也有从一种特殊经历中走过来的特殊感受。队员们在特殊的条件与环境中所产生出来的情,这是最真挚的情!最纯洁而朴实的情!这也是最珍贵的情!
 
      
                  右一  岳峰     右二  孟凡人      沙漠午餐
 
    大家看着这条测线,琢磨着、议论着测线,虽然看到了测线但路面的情况怎么样?大家也一无所知。于是我们就立刻用无线电台与在罗布泊地区进行作业的石油队伍进行联系。也许是这里没有干扰的原因,很快就联系上了,回话是物探四处的233队的指导员,当他知道了我们的情况和所在位置后,立刻答到:“请你们不要着急,我立刻给你们查看地图”!这时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着回答;不一会儿就传来了字重语晰的声音;“你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44测线,你们从44测线一直往西北也可以到达楼兰,但路不好走。你们应该由44测线往西北走30公里,然后进入230测线再往东北走20公里,然后再进入40测线,往西北走45公里进入270测线,再走25公里进入36测线,便可到达楼兰附近……”。
    虽然这是电台里传来的声音,但大家都同样地感到;这声音是那样的亲切,又是那样动听,让人激动不已,不知怎样来表示我们的心情。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为与他豪无相干的事,如此认真地、详细地,告诉了我们应该走的路和方位,这对我们来讲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这更重要的呢?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呢?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大家只有一个同感;“人间自有真情在”!
    天已渐晚,可队员没有丝豪的倦意,为了争取时间决定继续赶路!
于是;我们的考察队在夜色将临之后;披星戴月,连夜穿过了罗布泊湖底。沉寂千年的罗布泊,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在20世纪的今天,竟有一帮人马夜闯罗布泊……。
    车在时紧时缓地奔驰着。大家的目光只限制在车灯光柱的范畴。大家都在想什么呢?我们的老教授发出了一声慨叹!“我们这只队伍是特别能吃苦的队伍,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有这么好的队伍,我们的考古事业大有希望啊”!
 
 
( 五 )
 
    楼兰终于到了!高高的佛塔巍然屹立,宽厚的官署墙体,仍然显的那么威严,庞大的木质建筑构件,让你不敢想象那建筑是多么的宏伟,那建筑艺术又是多么精湛!
    扎营之后,经过一路的颠簸,队员们也情不自尽地饮酒欢歌,来庆贺我们的胜利。第二天队员便开始了工作考察。
    首先,根据文献史料记载,由孟教授带队,对城址范围、城墙的走向,城内的部局,建筑结构等等,进行认真仔细的查看,并采集到一些研究标本。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管理所的同志与当地质部门的专家一起查看并确定了遗址的保护范围。
    队员们将一块近2吨重的,按国家文物局的要求,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物管理所监制的标志牌竖立在佛塔的东面,相距200米的自然台地上,面向东北,既象征着楼兰故国属中原王朝的管辖,又避开了西北风的直吹。
    文物保护维修专家对楼兰遗址地表遗存的标志性建筑,佛塔和三间房墙体的抢救加固,做了方案,并进行实测和取样进行化验。
考察队对近年来违法闯入楼兰遗址的旅游者所造成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净化了环境,恢复了楼兰遗址的原始面貌。
    楼兰考察工作圆满地结束了,考察经过龙城地貌区,由北路经库鲁塔格山的山前戈壁返回。一路的经历,一路的艰险,一路的考验,一路的工作。多么丰富,又是多么有意义的十一天啊  。
    我们的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创造出了如此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如此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自豪。我们要用昔日的辉煌来托起今日太阳。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会再度繁荣,并发出青春的活力和生机,来迎接未来的辉煌!
    再见吧,楼兰!
    再见吧,永远的楼兰--罗布泊!
     
                               
                              新疆商业网信息中心    胡玉莲
                                    2011.3.19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