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136  帽子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文化艺术 » 正文

一个民工的葬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7-2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樟楠  浏览次数:7038
核心提示:     春天是如诗的季节;      春天是放歌的季节。      人们

     春天是如诗的季节;

     春天是放歌的季节。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公元一九九八年春天的天山南北和陇原大地,文人墨客们用那么多的激情讴歌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民工。

     他叫杜养富,刚刚走完25个人生春秋,静静地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印有“千古留芳”四个大字的白色被单和“新疆优秀外来务工青年”、“见义勇为好青年”、“民族团结模范”、“优秀共青团员”等一大串荣誉称号。哀乐低回,抽泣声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康宁、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厅厅长何富麟等一千多名沉痛的人们,默默地向杜养富的遗体三鞠躬。

     乌鲁木齐市燕儿窝殡仪馆松鹤大厅外,阴云低垂,大雨倾盆。人们说,苍天也在落泪。

     一个颤抖的声音在向人们介绍杜养富的生平事迹:

     杜养富,男,汉族,1973年11月11日生于甘肃省庆阳地区镇原县中原乡原峰村,共青团员。1998年4月2日携妻子离开家乡来疆打工。

     4月12日下午1时30分,沉浸在古尔邦节欢乐气氛中的乌鲁木齐市第十六中学初一年级柯尔克孜族学生阿克力和另一位同学董虎,来到学校附近的大湾村一片空地上放风筝。

    风筝向前飞,阿克力往后退。“扑通”一声,阿克力跌入一个水深7米多的涝坝(水塘)中。

     “救命啊,有人落水了。”董虎大声喊道。

     听到呼救声,有七八个人跑过来了。但你望我,我看你,没有人敢跳水救人。关键时刻,闻讯跑过来的杜养富,顾不得脱掉衣服鞋袜,甚至顾不上摘下手表,就跳进了冰冷刺骨的水中。

    岸上的人们目睹了那壮观的一幕:杜养富奋力将挣扎的阿克力托出水面,又推向岸边。

    阿克力得救了。杜养富却因不适水性,加之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体力不支,渐渐沉入水底。

     “有人落水”的消息不胫而走。“110”巡警队员赶来了,驻军某部官兵赶来了,许许多多相识不相识的各族群众赶来了。在多方努力下,经过3个多小时才将杜养富打捞上来。但这个来疆打工才5天的青年农民撇下怀孕7个月的妻子,永远闭上了眼睛。

     下水打捞的解放军战士说:“杜养富是直挺挺站在水底淤泥中的。”

     奋不顾身,是何等英勇;

     顶天立地,又是何等壮烈。

      霎时,杜养富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

     “所谓英雄,就是为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大贡献的人。英雄的意义不在炫耀自己,而在于贡献自己——而真正地贡献自己是需要大勇气、大智慧的啊!”著名作家周涛这段关于英雄的话,是杜养富行为最准确、最完美的诠释。

     杜养富明知道自己不会水,跳下去有危险,可他还是跳了。

     他甚至没想到自己年迈多病的父母、身怀有孕的妻子和即将出世的孩子。

     那一刹那,他什么都没想,也顾不上想。

     一个人在生死关头,可贵的就是一刹那:罗盛教是一刹那,黄继光是一刹那,董存瑞是一刹那,杜养富也是一刹那。

     就在那一刹那,张金玲永远失去了自己的丈夫。

     不善言辞的她站在丈夫的遗体旁,“呜呜”地哭着,好像只有哭才能抚平她心头的悲伤;好像只有哭才能寄托她对丈夫的哀思。

     后来的几天,她一直抱着丈夫的遗像,断断续续向前来看望她的人们讲着杜养富对她的爱和她对杜养富的情。

     丈夫在她的眼里是一座山,是她的依靠。她说公婆身体都不好,内内外外都靠养富撑着;她说她爸没有儿子,也上了年纪,还指望养富照顾;她还说她嫁给养富,就是觉得他实在、可靠,能顶天立地,可她的山倒了,她心里空荡荡、轻飘飘。

     阿克力就在一刹那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此刻,满脸泪痕的他走向话筒,用哭声表达了自己对救命恩人的崇敬。

     敬爱的杜养富叔叔:

     那天,由于我贪玩而不幸落水,挣扎的时刻,水不住地往我嘴里灌,我想我没救了。是您,一双坚强有力的手,那双用尽全身力气的手,将我一推,我得救了,而您却不幸牺牲了。

     此时此刻,面对您的遗容,面对着您的妻子和您的即将出世的孩子,我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有忍不住的.泪水和哭声。杜养富叔叔,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当全力报答您。可我现在还没有能力,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学好每一门功课,掌握科学本领,长大了做社会的栋梁,再报答你这位救命恩人。

     ……

     新疆第四建筑公司珠江分公司经理张忠言带着全体员工的2000元捐款来了;

     乌鲁木齐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大队长丁延峰带着57名公安干警的2850元捐款来了;

     新疆通久集团公司书记王海东和“大真”天山冰川矿泉水水厂厂长吴涛带着公司全体员工的深情厚谊来了;

     被救少年阿克力所在的乌鲁木齐市第十六中学的师生代表来了;

     新疆特丰制药厂厂长陶亮来了;

     新疆广播电影电视厅厅长何富麟来了;

     新疆日报社社长巴图尔来了;

     山东青岛京田电器公司驻疆办事处的负责人来了;

     乌鲁木齐市市委副书记热夏提·依纳吐拉来了;

     甘肃省庆阳地委副秘书长王钊林来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里且姆·斯拉木来了。

     ……

     人们共同表达了一个心意:对英雄的崇敬,对英雄妻子的问候。

     这是人世间不同于友情、亲情的问候;

     这是人世间不亚于友情、亲情的安慰。

     4月26日,黄土高原土旺节的第十二天。一大早,2000多名父老乡亲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英雄杜养富骨灰安葬仪式,最后送别英雄。

     63岁的小脚老奶奶陈金叶,3点多就起床,走了20公里的山路,专程赶来。她说:“从广播里听到了杜养富的事迹,真是个好娃;他活着没见过,死了看上一眼。”

     从一百多里外搭车、走路赶来的刘养年等4人,和杜养富年纪相当。有记者问:“你们是杜养富的同学?”“不是。”“认识杜养富?”“不认识。我们是听了广播来的。杜养富精神太伟大了,很值得我们学习。”说这话的刘姓汉子还背来了4岁的儿子。他说让儿子从小就知道杜养富。

     安葬仪式在杜养富生前就读过的原峰村小学操场上举行。临时搭起的灵堂正中悬挂着杜养富的画像,一条巨幅挽联上书:见义勇为兄弟爱,美德常与天地在;舍己救人民族情,英灵永垂宇宙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甘肃省委宣传部、庆阳地委、镇原县委等53个单位和16个个人送的花圈依次摆放在会场两边。杜养富生前的十几个同学、伙伴亲手制作的写有“一生行好事,千古流芳名”的巨幅挽幛和杜永郑等13位农民凑钱请人制作的写有“英勇壮烈”的白色挽幛悬挂在会场正中的土墙上。

     上午10时,晴朗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黄土迷漫了一双双泪眼。哀乐和抽泣声在会场上空飘荡。

     安葬仪式上,身体极度虚弱的杜养富母亲始终闭着眼睛。

     她太累了。她已整整哭了10天。眼泪哭干了,嗓子哭哑了。

     从4月17日下午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后,她一会儿醒来,一会儿晕厥,醒的时候,她用微弱的声音讲述杜养富过去的事。

     “我娃十几岁是就给我和他爸洗衣服,一直洗了这么多年。”

     “三年前,我娃打工挣了2000块钱准备盖房结婚,当他得知李瓦村的同伴吴子龙的父亲得重病无钱医治时,把钱全给了吴子龙。后来没办法,他把牛圈打扫干净,自己砌墙、抹灰、上泥,粉饰一新,就算是结婚的新房子。

     “这次打工走那天,他爸买了几个鸡蛋让他煮煮路上吃。可他把蛋炒了给我吃。早知道,咋着我也不能吃啊!”

     站在大哥的遗像前,13岁的杜巧荣搀扶着妈妈,泪水断了线地往下掉,她紧紧地咬住嘴唇,始终没有哭出声,她怕刺痛母亲的心。

     她忘不了大哥临走那天说的话。那天早饭后,大哥要去新疆打工。她问:“新疆有多远?几时能回来?”大哥说:“新疆在好远好远的地方。等年底挣了钱再回来,到时给你买新衣服。”“说话算数?”“当然,大哥还骗你?”

     军人出身的杜永军,一向是刚毅、坚强的,可他这些天变得十分脆弱,动不动就掉泪,动不动就大哭。

     那天晚上,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他一下子懵了。他不相信电视上说的杜养富就是他家的杜养富。可人家播音员说的地址就是咱这县咱这乡咱这村,还有什么怀疑的呢?

     那一夜,杜永军怕他的哭声惊动了多病的妻子和左邻右舍的乡亲,一个人跑到塬边边,放开嗓子大哭起来。

     空旷的荒原,死寂的山沟,被他的哭声震颤了。他哭累了,坐下来,和儿子对话。

     “继荣(养富的小名),爸对不起你呀!本来和你妈商量好了,你身体不好,结婚时间不长,媳妇又身怀有孕,你在家我出去打工。可你说爸老了,出去打工别人会笑话,非得自己去。爸依了你。可你走那天,爸出去爆玉米花没回来,没送成你,你不怪爸吧?”

     荒原没有回声。

     “继荣,爸当兵的第三年,你妈去信说生了儿娃子,问叫啥名字。我跟班里的战友商量,他们都说叫‘继荣’,意思是继承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可这个意思,爸一直没有给你讲,你知道不知道‘继荣’是啥意思?”

     荒原还是没有回声。

     “安葬仪式进行第四项:请英雄的父亲杜永军讲话。”

     52岁的杜永军挺胸抬头,昂首走向话筒:“我失去了儿子很悲痛,但我儿是为抢救少数民族孩子死的,是为维护民族团结死的,死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咱们村乡亲们的骄傲……”

     这些天,25岁的村民杜永郑跑前跑后,一直在养富家忙着。这阵儿站在养富骨灰安葬仪式上,静下来了,对救命恩人的感激和失去亲朋好友的悲痛涌上心头,化作滚滚泪珠,洒在他和杜养富共同学习、生活过的这片黄土地上。

     那是1985年秋的一天。他和杜养富等3人一起去山沟放羊。他不小心掉进十多米深的沟底,摔得昏死过去。杜养富发现后,毫不犹豫地跳下沟底救人,也被摔得头破血流。经过一阵挣扎,杜养富爬到了杜永郑身边,摇醒杜永郑后,自己又拽着野草爬上沟顶。喊来另一位小伙伴,把三根羊鞭接起来放下去,硬是将杜永郑吊了上来。

     听到杜养富英勇献身的消息后,他一点不感到意外。他说:“在那种场合,杜养富肯定会跳下去的。因为养富乐于助人、舍己救人是一贯的行为。”他十分自信,但又十分惋惜,“毕竟他才25岁,人生刚刚开始啊!”

     杜养富踏着春天的脚步走了。人们把他埋在山梁上最好一片洼地里。这里向阳、背风,苹果树开满了白花,香梨树开满了白花,山槐树开满了白花,就连不知名的野草也开满了白花。老人们说,这里风水好。青年人说,这里风景好。他们把这块宝地让给养富,是希望历尽贫寒、吃尽苦头、吐尽芬芳的养富永享清福,永葆青春,永留芳香。 

                                                        作者:樟楠

   转自天山网:http://www.tianshannet.com.cn/culture/content/2007-04/12/content_1798672.htm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工信部备案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