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无茶不商,无茶不华,无茶不祥”之说,每逢盛世,茶就已各种热闹非凡的角色登场:斗茶、比茶、写茶……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体现。地处偏远的新疆,虽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不适宜茶叶的种植,但是这里是多民族的集聚地,无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汉族百姓,还是“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少数民族,都因茶而繁华而安详。
田雨近照
茶文化在新疆的传播远不及内陆省区,但是在这片荒漠热土地上,提起茶很多人不由自主的想到田雨。被誉为“新疆茶艺第一人”的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新疆茶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茶在她的手中,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由于对茶文化始终不减的一腔热情,她似乎已成为茶的代名词。
田雨茶道工作室
初次见到田雨是在她的茶道工作室,进门还来不及细看家什,一缕沁幽的檀香飘然而至,立刻,心中便有了一丝禅意。古朴的青砖,描花的老榆木,门庭处一吊日式茅草灯隐隐透着主人的思想。柔和的灯光下 , 田雨一袭旗袍,婉约而优雅。谈到茶文化事业,她感触颇深,娓娓道来。。。。。。。 。
与茶的不解之缘
也许一切都是冥冥注定,从她一出生开始就与茶有着不解之缘。每年的谷雨是采茶的好时节,又相传是茶圣陆羽的诞辰日,我国的茶文化节正值此时开幕,而这天也恰巧是田雨的生日。
田雨真正的走上茶之道,还在大学毕业后。1998年,新疆的一家四星酒店建立了新疆第一个茶艺中心,田雨当时任餐饮部经理,被送到内地培训,她先到了武夷山,感受到那里的风土人情、浓厚的茶文化气氛后,随后就买了唐代陆羽的《茶经》反复的读,对茶艺、茶道等茶文化知识更加的渴望,就连其中枯燥无味的理论在她看来都很有意思。回到酒店后,田雨一边给茶艺中心的工作人员培训,一边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在培训过程中总结和积累了大量经验,在她的带动下,这个新疆第一个茶文化窗口的声誉也逐渐的提升起来,王乐泉书记、丁关根、国家旅游部张局长,等重要领导都曾来这里品茶,对她的茶艺赞不绝口。
2001年,田雨在新疆建立了第一个茶艺培训中心,给新疆本土的茶艺爱好者和一些茶楼提供了学习平台,满足了他们对茶文化知识的需求,解决了到内地培训费用高、路途远、效率低的问题,并且她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更很适合新疆本土特色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2001年田雨参加了全国茶文化交流会,此次活动有来自全国各地46家茶艺馆的经理人和高级茶艺师,而田雨是历年来唯一来自新疆的茶艺师。全场座无虚席,大家都对茶文化淡薄的新疆人不屑一顾,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就是这个默默无闻的女孩子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了此次交流会的最大亮点,以精湛的茶艺在众多茶艺师中脱颖而出,得到了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并且对她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希望她能够做好新疆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工作,这种认同对田雨有很大的激励。为此她也有机会去内地学习工作,但是最终还是决定要回新疆来完成她认为应当回报和肩负的使命。
田雨和中国茶艺之父周文棠老师 田雨和中国壶王许四海先生(右)及夫人(左)
在几次谈话中,田雨都提起了曾经帮助过她的老师,每当提及他们,她都心存感激。中国茶艺专家林治先生是她的茶艺启蒙老师,中国壶王许四海先生也给她传授了很多紫砂文化,中国茶叶研究所沈红教授曾经亲自的指导她审评茶叶的经验,她也常常和中国茶艺之父刘公子先生交流茶艺教学理念,而田雨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新疆把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做好做大,就是对老师最大的回报。
迈开商业步伐
田雨告诉我们,现今新疆的茶商品市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新疆地处偏远,喜爱品茶的人们更需要好的产品渠道和市场。茶文化的传播不仅仅包含环境因素,追溯到根本要有好的茶品,应当推崇一种产品文化来引领茶市场。而且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成本,需要花费精力、物力、财力,需要商业的推动,需要有经济基础来带动运作。
田雨茶道工作室
田雨的工作室被称为“百变茶室”,每个月摆设的茶品都会有很大的更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商品她甚至以很低的价格销售,就希望能够让新疆的人也享受到最好的茶品。为了提高新疆人的品茶和对茶文化追求的积极性,为此她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她觉得为此而付出是值得的 。
茶艺品
田雨是新疆第一个具有国家茶叶审评员和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士。此外,她具有多年的酒店管理经验,在茶楼的经营管理方面也独树一帜;在文艺、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特长也通过她的茶艺表演体现出来,是一位有着较高综合素质的茶艺老师。田雨茶道工作室也为更多喜爱茶艺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她借鉴了国内很多专业教材,编辑整理出一套适合新疆茶文化教学的培训教材。从茶艺、茶道、茶德及茶楼的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培训,也为茶楼、茶商、茶文化爱好者等提供免费的咨询。
目前,田雨最大的目标是有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思想、展示自我各方面能力价值和茶产品窗口,现正在搜集大量的西域茶文化资料,寻找出真正属于新疆人的茶文化。田雨用生命热爱着茶,沧桑练达就如同被沸水冲沏,几经沉浮的酽茶,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自然散发出淡淡的魅力和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