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祝永亮  帽子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保健养生 » 正文

生物制药遭遇投资困境 呼吁拓宽融资渠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17  浏览次数:136
核心提示:  “根据IMS的数据,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     “投资者看中的就
  “根据IMS的数据,到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市场。”

    “投资者看中的就是中国医药行业起点低、增值的空间大。”

    基于以上种种,国际投资公司看好中国医药市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定论。前不久由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与投资论坛”就吸引了来自美国BayCity基金公司、红杉基金、百奥维达中国基金的代表。但是在人们看好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未来的同时,生物制药却遭遇到投资资金的冷遇。

    风险太大风投却步

    美国生物制药咨询集团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磊走访过国内百余家生物制药企业。在他看来,很多企业都可以用“穷得丁当响”来形容。“我建议这些企业去找投资公司,企业说他们找过很多投资公司,可是这些投资公司不愿意投;我自己也帮企业找了很多家风险投资(以下简称风投),风投告诉我说他们不敢投。”

    “就国内而言,目前投生物制药的公司很少,一些生物制药的项目基本上都是产业基金在做。”长期从事投融资研究的孙先生说。所谓产业基金,是指本身做医药的大型公司。在他看来,风投之所以不敢投资于生物制药,原因很简单,风险太大。一是因为生物制药技术性要求太高,风险投资公司对项目并不了解,而其中存在的风险非专业人士很难看得出来。二是因为前期资金投入太大,时间也太长,往往需要3到5年,而一般风投可以容忍的投资时间是1~3年。三是很多风投是在将企业运作上市后即退出,而生物制药企业从成立到上市则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在生物制药行业中,风投一般选择的是跟投,即跟着大型医药公司一起投资。”孙先生认为,“大型制药公司如果对某个项目或某个产品感兴趣,会收购与之相关的生物制药公司。”

    康肽德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杨大俊也认同这种观点。“现在很多生物制药的项目都是从学院里头出来,与真正成为药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对于资本来说,它一定是要看到可以预期的回报。如果风投贸然进去,最后又看不到产品出来后到底有多大的市场和发展,钱就白投了。”

    李毅是百奥维达中国基金合作人。百奥维达基金号称是全球首个专注于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化基金。李毅表示,该基金的投资对象是以发展阶段企业为主,包括产品开发、生产及市场销售扩张,“同时关注拥有突破性(技术相对成熟)平台技术和巨大市场前景的早期企业。”

    拥有流感疫苗和狂犬疫苗的延申生物公司,成为该基金的投资对象。李毅毫不讳言,投资延申生物,就是看到了这两种疫苗未来的市场空间以及延申生物在这两大市场的把控能力。

    增强实力达到条件

    生物制药投资风险大是毋庸置疑的。资料显示,生物制药在开发过程中每期最终成功上市的几率不过是0.02%.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风险投资不愿意涉足生物制药产业。国内生物制药遭遇资本市场冷遇,归根到底还是自身存在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一般来说,风投公司选择生物制药企业往往需要企业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真正意义上的新药。即使该产品不是拥有完全知识产权,也必须具有相当技术壁垒,以保证在未来几年内是不会被其他公司仿制或复制(COPY),以确保风投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可以获利。

    事实上,一个产品要最终上市大概可分为这样几个步骤:实验室研究和开发——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获批——销售后评估等。企业在研的项目如果拥有IP(知识产权),只是“有可能”成为新药。很多在研项目在Ⅱ期临床以后,就因为毒性大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最终停止。

    “因此第二个条件也非常重要,即必须能够完成获得欧洲或者美国认可的Ⅱ期临床——很多风投都是在企业完成Ⅱ期临床后才介入。”该人士强调。

    第三个条件则是企业必须有符合国际标准的cGMP生产线,能严格地按照cGMP的标准进行生产。因为风投最终看中的是该产品的整个国际市场。如果产品质量无法与国际接轨,产品卖不到国际市场去,风投做这些事情根本就没有意义。

    较之这三个条件,国内企业显然差之甚远。杨大俊表示,国内制药企业在吸引风投的过程中,最大的困惑在于对专利不熟悉,很少有产品有非常好的专利保护。上海生物芯片公司高级副总裁金刚也建议,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应该把产品做得像样一些,“让风投看到你做出来的东西是可以走向国际主流市场的”。

    长不大就少有风投资金支持;没有资金支持,企业也很难长大。面对处于尚未成熟期的国内生物制药产业,国家近几年已经加大了资金投入。但是要想解决资金匮乏问题,除了国家的扶持外,还需要企业提高自身能力。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呼吁国家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强对技术创新中风险投资机构的制度性支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