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帽子  祝永亮  136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营销管理 » 正文

管理者的本性迷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15  浏览次数:154
核心提示:   我们这些成人自然本性的迷失皆因受惑于两大秀色可餐的馅饼:一是对完美的执着,一是对趋同的企求。  
   我们这些成人自然本性的迷失皆因受惑于两大秀色可餐的馅饼:一是对完美的执着,一是对趋同的企求。

    孩童最容易融进自然,因他本身就是最自然的存在。我们这些成人,因为有了许多阅历,却可能迷失自然的本性。

    本性丧失于对完美的执着

    本性常常在求全、求完美的过程中丧失。同人的认识一样,所有的人都是片面的。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这是任何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所必须有的判断。有的人热衷于绝对化,说一个人行,这个人就是完美无缺的,甚至连排泄脏物的方式都是可圈可点的;说一个人不行,这个人就是十恶不赦、粪土不如,甚至找不出一点可以接受的地方。如果执着地盯着他人的弱点,并从多个方面去放大,这个人很可能就一无是处。如此看人背后引发的危机是你会在这样的放大过程中沦为孤家寡人;相反,如果超越一些现实的迷象,能够抓住他人一些独特的品质,能够洞悉这些品质与一个群体合力的连接点,你就得到了人才,形成一个有力的精英团队,获得成功。翻翻中国历史上的酷吏史话,多数不是贪赃枉法的恶人,而恰恰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实干家。

    先知孟子说“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有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吃住都在公司,把个人的全部热情和精力都倾注到公司的运作上了。他要求员工有与他一样的精神状态和效率。对人对事过于苛求,要求做到完美无缺。结果公司运作却没见有大的改观,人人紧张,哪里还有创造力?!“求全之毁”啊!

    追求完美的人一般有很强的自省能力。这样的人做事也追求完美,馅饼的完美当然更能秀色兼顾,食欲大发。于是对一件事他思考得很深,由A而B,由B而C,由C而D,由D而E,这样无穷无尽。他总能发现拟施行方案的弱点,有了弱点就要在实施前纠正,纠正这个弱点往往又引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出现,因此又陷入另外一轮的求证和准备。这是一种认真,可认真出了格而跌入陷阱,最后只能得一个办事无效率或一个废人的评价。我常为这样的人喊冤枉,因为以效率为生命线的公司运作,不接受这种完美的企求。

    这种人的错误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把决策看成是一劳永逸的,不是作为一种动态的、随时调整的事情;其二,固守信息简单化时代的最优化原则,而没有认识到信息丰富时代的满意原则。最优化原则是计划经济的圣经;满意原则是市场竞争的现实。在一个10倍速变动着的时代寻求最优化,无异于在湍急的长江中寻求镜面一样的平衡,是徒劳的。完美者无效,完美者无美。

    本性在趋同的追求中沦丧

    中国人有着很强的从众心理。东施效颦的故事不断演绎着新的版本,琢磨上司是几千年来国人的一个根深蒂固的习性。其实,人的喜怒哀乐每天都在变化,每时每刻的兴奋点都不一样。好不容易琢磨透了上司的兴奋点,调整改造,按一种不熟悉的套路去塑造自己,而上司的兴奋点却已经转移。

    从众心理不见得都是要去讨好谁,而是出于人类模仿的本能。学习过程,也就是个模仿过程。模仿过程中有些相似,本无可厚非。值得警惕的是那种同一化的努力。有的人交朋友总是固执地寻找与自己完全一样的人,似乎同一的东西越多,朋友越铁。随着时间的推移,朋友之间相同的东西多了,可是关系也变得乏味,最后不得不各奔东西。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是物理学的常识,也是世界一切事物的常态。这种对同一的诉求,在文革时期达到了顶峰。十几年的学雷锋运动,引致一种僵化的、排斥其它奉献方式的模式,扼杀了多少创造性的天才!后来学了系统论我才明白,原来有序的系统是其构成要素有差异的系统。由同一的要素构成的系统是死系统。差异形成互动,互动形成对外的交流,与系统外的交流,才构成一个生机勃勃的系统。

    有时从众心理的形成,还有更为复杂的原因。南方万声公司的一个分公司,1998年打了一个翻身仗,客户净增2万多。本来寄希望于1999年大回收了,结果服务费收取很不理想,经营状况令人堪忧。以前公司若干主管、员工的日汇报、周汇报、月分析做得非常好,常常成为标本来推广,近期却难得一见了;以前很有创意的,也成了跟风的人;以前的如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细节中的创造是公司打翻身仗时的法宝,如今却让位给了总经理一个人思考。

    我理解这种风气是随着实践的检验逐步形成的。

    毕竟,在许多事情上,总经理的思维更全面、更经得起检验,这种鲜花掩饰陷阱的结果是,慢慢地以前有过独立思考的人,为自己的片面性脸红,也就害怕思考,这就养成了凡事等待指引、保持一致的习惯,久而久之,生成一种惯性,形成了一个人思维的格局。同时公司的经营又涉及那么多的细节,没有了全员的思维创造,必定要出问题。而且,这种现象还有自我加固的趋势。当事人会自以为认识正确,会自然地排斥无论是从下属或从领导来的不同意见。反思起来,万声公司成立之初,就是因为受了一个人思维的支配,跳不出个人思维的陷阱,上级下级似乎都赶不上当时的负责人掌握全局、了解情况,结果把万声公司带进了危险的边缘。

    因此,要想与辽阔连接,无论是领风的还是跟风的,都必须洗心革面,破除从众心理和氛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