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来,中国的期货行业经历了太多的风云突变、沉沉浮浮。在最困难的时候,张必珍也曾经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在期货行业里呆的时间太长了?离开是否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但每一次他都打消了离开的念头,坚持留了下来。
离开还是留下来?
1989年人大经济系硕士毕业之后,张必珍进入物资部生产资料市场调剂司,主要工作是分析全国生产资料市场的价格走势。原以为可以就此踏上仕途,但1992国家部委调整,撤销了物资部,张必珍只好下海,进入了国内贸易部下属的华通公司。
当时华通公司刚刚成立了一家期货交易部,张必珍进入该期货部,远赴上海金属交易所进行有色金属期货品种的交易。刚开始,华通公司期货交易部仅有两名工作人员,张必珍为交易部聘请来了一位经理,自己则身兼数职,需要交易的时候,就换上红马甲,下场成为交易员;交易结束之后,还要做交易结算和维护客户等工作。
很快,中国的期货业就进入了治理整顿阶段。中国证监会要求期货部必须转化为合规的期货公司,才能生存下去。于是华通公司就购买了一家期货公司的壳,将自己的期货业务注入这家公司。这家壳公司叫“经易期货”,华通公司延用了这个名字。
由于交易量下降,经营业绩变差,张必珍请来的经理此前已经离开公司,张必珍顺理成章地成了经易期货公司的总经理。
1993年到1995年期间,华通公司期货交易部发展迅猛,在上海和苏州两个金属交易所的交易量成倍增加。业务快速增加,也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如风险控制能力减弱导致交易爆仓和直营业务亏损等等,把公司此前挣的钱都赔了出去。1996年和1997年,经易期货的经营一度非常困难。
张必珍担任总经理之后,主要任务就是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行业治理整顿,对公司进行治理,强化交易流程,加强风险管理和精简业务机构。按照张必珍的话说,“那个阶段,大家都很痛苦。”在裁人的过程中,张必珍还必须竭力保持公司骨干的相对稳定。
由于经营业绩下降,收入减少,当时很多员工还没等到公司辞退就已经自行离开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张必珍发现,那些离开的人过得都很好,收入也比留下来的人要高很多。2004年之前,连续数年,作为经易期货总经理的张必珍每月的工资才2000元,而张必珍供职于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同学年薪动辄就能拿到几十万。
张必珍也曾经有动心的时候,也曾经有机会跳槽到其他行业去,但他最终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对此,张必珍的解释是,“我可能是有期货情结吧,这种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也害了我,因为离开的人,无论是出国的、上学的,还是进入其它行业的,后来发展得都很不错。”
不过,张必珍也承认自己对金钱看得比较淡,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大,而且也舍不得离开自己带起来的团队,舍不得一些关系比较好的客户。
坚持必有回报
1999年,华通公司破产,一家具有珠宝和黄金现货交易背景的民营公司决定整体收购经易期货,收购过程一直持续到了2001年,张必珍和经易期货的员工继续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为了维持公司相对稳定,新东家继续任命张必珍为经易期货的总经理。
张必珍介绍,严格地说,经易期货的经营是从2002年才开始恢复的。经易期货在1990年代,期货业务比较火爆的时候,曾经培养出大量具备专业素养的员工,他们中有一部分离开经易期货之后,又成为经易期货的客户。这些员工都比较谨慎,规避风险的意识比较强,能够做到稳定发展,成了支撑经易期货复兴的重要力量。
新东家有黄金现货交易的背景,也给经易期货带来了新的业务。而且新东家在黄金的现货交易和期货走势方面拥有专门的研究人员,经过内部整合,在黄金期货业务方面,经易期货也获得了较强的实力。
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的期货品种,经易期货则由于原来的业务骨干没有流失,并迅速培训出了新的专业化的人才,而获得了一定的优势。
这些因素也使得经易期货的复兴非常迅速。截止2008年8月,经易期货在全国的营业部已经由最少时的2家增加到了10家,员工人数也迅速增加,客户交纳的期货保证金额已经位居全国同行业的第二位。
为了让公司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2005年,经易期货曾经准备和当时美国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瑞富集团,在北京成立一家合资期货经纪公司。当时双方已经签订了各项协议,但由于瑞富集团忽然出现了经营问题,双方的合作最终不了了之。
据张必珍介绍,目前经易期货已经和另一家混业经营的外资商业银行谈好了合资事宜,转让经易期货30%左右的股份,相关的方案正准备上报中国证监会。外资金融机构经历了更长时间的发展历程,相对而言,他们在市场营销、IT技术以及内部风险控制等方面,更富有经验。经易期货和外资金融机构合作,主要是想引入相关的技术和理念,来推动自身的发展。当然,引进外方的股东之后,经易期货员工的工资收入也可以和外方接轨。
而张必珍多年的坚持也已经有了回报,目前他的收入已经接近了金融行业同等职位的平均水平。这种回报还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张必珍还收获了面对危机时的管理能力、组建团队的能力以及对外合作的能力等等。
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最近出了一本新书,名叫《滚雪球》,在书中巴菲特说:“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道。”张必珍品味着这这句话,觉得这句话的哲理也适用于自己的人生实践。
期货公司重在管理
经易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胜与张必珍共事已经有十几年时间了,他评价,“张必珍是一位‘纳于言而敏于行’的人。作为期货行业的一名职业经理人,张必珍在期货公司的管理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堪称期货公司管理的第一人。”
张必珍将自己的管理经验总结为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对于公司的风险控制、财务结算,以及证监会的一些具体规定必须坚持,不可动摇。期货交易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工作,期货公司要想发展,必须依靠挖掘和起用人才,因此在原则之外,张必珍强调灵活用人,让人才能够在恰当的位置发挥作用。
张必珍还有一条管理原则就是“让权、让利、让名,不让数据。”可以将自己的权利、收益以及出名的机会都让给员工,但员工也必须做出相应的业绩。张必珍通过这些理念,将公司的员工团结在了自己周围,保持了公司骨干团队的相对稳定。
对于中国期货行业的未来发展,张必珍认为,美国的金融服务行业,应用期货“杠杆原理”的比例过于广泛,过于灵活,容易产生风险;而中国则是在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发展方面过于谨慎,这也同样容易带来风险。因为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必须提供相应规模的金融服务与之配套,才能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中国期货行业的发展不能学习美国,但也不应该过于谨慎,还是应该适当加快中国期货行业的发展。
虽然已经筹备了两年多时间,但管理层还是没有下决心推出金融期货。经易期货虽然也在积极备战金融期货,并已经成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首批结算会员,但张必珍表示,他们在金融期货方面投入的真金白银并不多。张必珍介绍,那些投入大量资金备战金融期货的公司,已经因为金融期货久未推出,而承担了大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