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学毅
面对华尔街金融危机蔓延全球,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中国香港等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一度掀起回购潮,展开了“自救运动”,为金融体系注入政府信用。国内证券管理层则推出了项最新政策:一是上市公司大手笔回购股份,二是上市公司大股东积极增持。
目前,我国内地上市公司对回购股份显得比较冷静。自从丽珠集团(12.83,-0.77,-5.66%,吧)宣布回购B股以来(丽珠集团拟以不超过16.00港元/股的价格回购公司约1000万B股),A股市场几乎见不到回购操作。而中国海外上市的科技公司则“不约而同”出现大幅回购股票的现象,而回购计划所耗资金也屡屡刷新历史纪录。比如今年8月以来,巨人网络宣布回购价值1.5亿美金的计划,盛大未来12个月内购回价值约2亿美元的美国存托股份股票,网易和九城也相继宣布回购计划分别耗资1亿美元、5000万美元。
虽然如此,但是有条件进行股票回购的优质公司已经浮现,这些公司股价被严重低估、低于净资产,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充足。分析人士认为,当回购规定正式出台后,回购案例会在钢铁股里率先出现。
据本报统计,截止10月10日两市共有109家A股破净,但破净股中期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超过0.1元的仅有50家,其中就有15家钢铁股。诸如酒钢宏兴(4.61,-0.30,-6.11%,吧),最新收盘4.91元,市净率0.88倍,市盈率6.46倍,每股经营现金流高达1.04元;马钢股份(3.38,-0.20,-5.59%,吧)最新收盘3.58元,市净率0.99倍,市盈率5.34倍,每股经营现金流高达0.967元;鞍钢股份(6.18,-0.32,-4.92%,吧)最新收盘6.5元,市净率0.84倍,市盈率3.93倍,每股经营现金流高达0.956元。另外,大连金牛(3.26,-0.10,-2.98%,吧)、杭钢股份(3.68,-0.13,-3.41%,吧)、安阳钢铁(3.03,-0.12,-3.81%,吧)、华菱钢铁等破净钢铁股,每股经营现金流也均超过0.5元。
与显得比较冷静的回购对比,大股东增持却风风火火。自中国证监会8月28日发布增持新规以来,沪深两市共有81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增持公司股票,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高管增持股份的公告。从行业分布上看,大股东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个股多数分布于地产、钢铁、医药、机械、煤炭等几个行业。
据相关统计显示,9月份第一大股东增持数量在10万股以上的上市公司就达40余家,其合计增持金额超过16亿元。央企进入二级市场购买股票,预示着A股市场迎来新的机构投资者力量。
从已被增持的央企特征看,这些上市公司一是行业龙头,市值庞大;二是估值便宜,跌破发行价;三是大股东资金充裕。统计显示,224只央企股中,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5%的有34只。其中,持股比例最低的是高鸿股份(3.51,0.00,0.00%,吧),大股东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持股比例仅有12.42%;市值规模较大的中国太保(12.96,-0.42,-3.14%,吧)也存在控股比例低的问题,属于国有法人股的华宝投资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只有17.4%。国泰君安预测,除高鸿股份、中国太保外,中国神华(19.53,-0.69,-3.41%,吧)、中海集运(2.93,-0.24,-7.57%,吧)、保利地产(12.45,-1.02,-7.57%,吧)、中国铁建(9.10,0.09,1.00%,吧)、深天马、航天电器(4.93,-0.31,-5.92%,吧)可能成为下一块令人心动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