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存在于外来企业、合资企业和自主企业中的普遍现象,只是稍有不同。
对于外来品牌的中国公司(品牌中国)来说,动不动就换老总非常常见,其主要形式是调离,然后更换新的领导,而主要原因在于,从全球市场来考量,中国市场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克莱斯勒、通用、PSA等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而且,这些中国区(或亚太区、亚洲区)总裁除了在全球各个市场之间进行调动外,有的还主动选择了跳槽,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墨菲从通用中国出走加盟克莱斯勒。
合资企业的人事调动基本上都是“正常”的行为,这些人除了外方的代表,就是国内汽车集团的领导骨干,对于后者来说,他们的升迁要紧紧比附国内特色独具的官僚制度。以上汽集团为例,陈虹、陈志鑫、丁磊等均是有升无降,或者是平级调动。这些企业中有许多从政府部门“下放”的官员,比如华晨、北汽、南汽、一汽甚至奇瑞等等,大部门的国有企业均是如此;相应的,这些企业的老总如果干得好,还能(再)上调到政府机构担任要职,典型的如原一汽的竺延风、奇瑞的詹夏来等。
在上述情形中,销售经理如果不出什么太大的意外,可保职位和收入无虞。因为国内市场大都认可合资品牌,主流的企业和品牌要好一些,至于南京菲亚特就实属例外了。
最近最为频繁的人事地震发生在自主品牌企业,它们几乎无一幸免。这些人事变动主要发生在研发和市场两大系统,也就是技术和销售管理人员的更迭。这并不奇怪。在技术方面,自主品牌非常欠缺,四处挖人是常有的事情,而由于自主品牌很难提供像合资品牌那样的待遇和发展空间,辞职走人的也很多,这种技术管理人才的进出近乎家常便饭的是奇瑞。
至于销售经理,由于国内市场的复杂性和过度激烈,自主企业的竞争力本来就不强,时刻处在火山口上,动辄得咎,很容易遭到无情罢黜。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最新的消息是力帆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胡祺突然离职,让人颇感意外。销售(总)经理的辞职出走大都与本企业品牌销售不佳有关系,这也是比较合理的解释。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经理们的能力不够,还是企业的产品不行?如果是前者,自然没什么异议,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个经理就是替罪羊了。
时下,职业经理人的销售经理很多,它们是自由的,“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跳来跳去也没什么可指责的。问题是,有些经理人的水平确实有限,特别是在汽车这样的特殊行业,在竞争过于激烈的市场,他们也很难适应。压力大是他们的共同感觉。据说,奇瑞的原销售总经理李峰辞职的原因是去进修MBA,那至少说明他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对于市场营销管理来说存在着储备不足的问题,在将来的个人前途上也会遭遇瓶颈。
其实,自主品牌的这些营销经理的水平都大差不差,销售成绩好不好,关键还要看产品,有一两款畅销车足以让企业高枕无忧。而目前的情况则是,销售不好就一定是销售经理无能,似乎有些“买卖不好怨柜台”。因此,除非发现了更好的营销管理人才,销售经理还是不要频繁更换为好。
奇瑞老总尹同耀刚刚说了一句话,道是“不换脑袋就换人”,笔者查了查原句,是“我们要对经销商洗脑。如果经销商不换脑袋,我们就换人。”这里当然说的是经销商,而从自主品牌们近乎偏执地对待销售经理的态度来看,我们不妨把这句话套用在它们的用人策略上,即是“不换脑袋就换人”。也就是说,销售经理要是不适应市场的变化,不能及时更换新思路,没有创新,那么结果就是只有走人了。
好酒也怕巷子深,这句话是值得肯定的。生意不好欠吆喝,也是对的。营销乏力带来的只能是销售业绩的差劲,即使产品再好也难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但是也有人认为“东西不好欠吆喝”,显然不是这么一回事,不好的产品就是不好的产品,无论怎么吆喝,只能畅销一时,最终不会永远的欺骗消费者。
因此,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过分迷信所谓的“营销”,频繁换将未必是好事,把产品做好了,定位定好了,定价合理了,无需多么高明的销售经理,也会畅销,除非这个人的能力太差了(事实上也存在这样的平庸之辈,车夫自我感觉就比他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