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136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物流速运 » 正文

联邦快递欲亏损三年抢占中国市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9-28  浏览次数:189
核心提示: “价格屠夫”联邦快递   刘伟勋   临近国庆,联邦快递公司 (下称“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其预期中的上升
 “价格屠夫”联邦快递

  刘伟勋

  临近国庆,联邦快递公司 (下称“联邦快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其预期中的上升。

  这在今年6月后体现得尤为明显。该公司人士称,以至于人力和设施都显得紧张。6月是联邦快递一年来的第三次降价,且是幅度最大的一次。按业内人士的估算,其国内快递出票量较降价前增加了4倍。这一数字,其发布的新财年季报中,在中国、印度、英国、加拿大四国同比仅增长10%,价格也有微幅上涨。

  与递送快件的承诺一样,联邦快递在逆势扩张、挤压对手方面同样坚信“使命必达”。那些准备在成本上升时依靠提价来缓解的同行们,目前只能选择观望。更悲观的,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中国的民营快递公司们预计,5年内,外资将垄断中国市场。

  这似乎拜联邦快递所赐。它的做法,也招致了的非议。

  猛降价源于定错位?

  联邦快递通过降价提升市场份额的策略开始显现效果。该公司一位人士告诉本报,6月底大幅降价以来,公司在中国国内快件的货量大幅增加。

  联邦快递拒绝透露中国市场的具体数字,不过其在9月18日公布的2009财年第一季度 (2008年6月1日-8月31日)报告显示,该公司在中国、印度、英国和加拿大四个国家每天的国内快件达到30.7万票,同比增长10%,但每个快件的平均价格仅增长0.4%。业内人士估算,近期联邦快递中国国内快件每天的货量是降价前的4倍。

  2007年6月,已在国际快递市场获得稳固优势的联邦快递开始雄心勃勃地进入中国的国内快递市场,然而在最初一段时间内,它的生意显得有些冷清,即便在提速和扩大服务范围后也“没有明显起色”。

  联邦快递一直看好中国的国内快递市场,为了进军这一市场,该公司2006年1月斥资4亿美元,收购了合作伙伴大田集团在合资企业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中的50%股份,以及大田集团经营国内快递业务的资产,这些资产分布在国内89个地区。随后,联邦快递在杭州萧山机场设立了中国区转运中心,租用民营奥凯航空公司的三架货机运营其国内航空货运网络。

  最初,联邦快递将自己定位在国内快递的高端市场。按照该公司中国区总裁陈嘉良的说法,主要运输高附加值产品,针对的是需要较高时效性和可靠性的客户。与之相适应,联邦快递实施了高价策略,其服务价格远高于国有的邮政EMS和以低价著称的民营快递公司。

  以上海-北京线路为例,联邦快递“次早达”服务收费为2公斤起价135元,“次日达”起价为90元。而民营快递公司顺丰速运的费用是每公斤20元、每超过1公斤增加10元,邮政EMS的价格是每公斤26元、每超过1公斤增加12元。

  联邦快递的中国国内快递服务分为“次早达”、“次日达”和“隔日达”三种,服务范围覆盖占中国经济总量90%以上的地区,其中“次早达”面向国内30多个主要城市,后两项业务则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

 高价策略实施后,联邦快递的销售人员发现,大部分客户对高价并不认可。现阶段中国国内快递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几乎不分层次,所谓的高端市场非常有限。由于大量低成本的民营快递活跃在市场上,绝大部分客户已经习惯于使用低价格的快递服务。在服务质量和时效能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价格成为快递客户最重要的决策因素。

  意识到自己最初的定位和实际的市场状况存有差距后,联邦快递展现了跨国公司灵活务实的一面。去年10年、今年年初和今年6月,联邦快递接连实施了三轮降价,尤以第三轮降价最为猛烈,很多线路的降价幅度超过40%。

  目前,联邦快递国内快递业务的价格已经低于邮政EMS,与民营快递不相上下。例如,其“次早达”服务上海到北京1千克起价为21.6元,“次日达”18元,与去年6月份的资费相比降价幅度超过70%。邮政EMS上海到北京 “次早达”1千克货物收费约30元,民营天天快递公司的价格为15元。

  市场人士称,近期在华北、华东等地,联邦快递向部分大客户进一步加大了优惠力度——在今年6月份最新价格基础上再打7-7.5折。

  欲亏三年

  联邦快递一年前初入中国国内快递市场时的失误和当下的“成功”都显示出,价格法术在中国市场格外有效,尤其是在成本高涨、同质化竞争的下游行业。

  在庞大而复杂的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价格是最有力的竞争手段。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原副会长李力谋指出,任何公司都讲究节约,它们愿意选择物美价廉的快递服务,大部分公司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要高于快件的递送速度。

  过去的10多年中,民营快递依靠低价侵吞了邮政EMS的大部分空间。现在,作为外资快递公司的先锋,以往极少低价竞争的联邦快递率先掀起了新一轮价格战。

  联邦快递中国区国内限时业务副总裁陈信孝表示:“通过提供更加优惠的价格,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客户能够使用我们的服务,从而优化他们的供应链。”

  陈信孝和总裁陈嘉良是推动联邦快递中国国内业务的两个关键人物,他们分别来自台湾和香港,以“深谙本地区复杂性”和低调务实著称。本报曾多次联系联邦快递试图采访上述两位,但对方以处在缄默期为由拒绝接受采访。

  联邦快递的“优惠价格”,被业界认为是低于成本的价格,目的是抢占市场。据原联邦快递华东地区担任操作总监、现任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的徐勇分析,联邦快递的人工成本和操作成本是民营快递的3-5倍,加上前期的大量硬件投入,其国内快件业务无法盈利。

  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称,联邦快递每个省际快件的成本约为60元,以目前20元左右的收费、每天5万票货计算,每月的亏损额超过5000万元。

  包括联邦快递在内,全球的快递和物流企业都面临着成本高涨、增长放缓的共同挑战。2009财年第一季度,联邦快递利润锐减22%,为开源节流,该公司决定从明年1月开始,将美国国内和美国出口快件的费用提高6.9%。

  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联邦快递的价格不升反降,并由此导致短期亏损。知情人士称,联邦快递美国总部已经同意,允许其在中国国内快递市场最多亏损三年。

  2007年,联邦快递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收入为1.35亿元人民币,仅占其2008财年20.75亿美元运营收入的0.9%,即便大面积亏损,也不会对公司业绩产生根本性影响。这也是总部同意其在中国放手一搏的原因之一,它看重的是市场份额,以及未来的增长空间。

  按正常的规律,在亏损期内,随着降价所引发的货量提升,联邦快递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亏损会有所减少。这部分亏损,短期内可以通过利润丰厚的国际快递业务弥补,长期则可通过适度提价来实现扭亏为盈。

  在中国市场,价格作为联邦快递控制业务规模和利润水平的杠杆,多有应用。

  徐勇分析说,联邦快递初入中国国内快递市场时采用高价策略,一个重要原因是有意控制规模,因为如果规模过大而又不熟悉市场,服务品质便难以保证。随着设施、流程的完善和对国内市场的熟悉,现有的软硬件可以接纳更多的货量,同时在业绩上也需要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时,联邦快递又一次使用价格杠杆,通过逐步降价来做大规模。

  在国外,联邦快递同样采用价格手段调控自己的业务规模。该公司去年7月将柴油燃料附加费降低25%后,其在货运市场的份额获得提升。联邦快递货运部总裁道格拉斯·邓肯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随着人们认识到联邦快递的降价是长期的,这一举措最终证明是赢得新业务的有力工具。

  徐勇说,跨国快递公司一般都是采用“先质后量”的打法,而很多中国企业恰好相反,通常是先不遗余力扩大规模,之后遇到问题时才被动地提升品质。

  行业恐慌

  联邦快递发起的凌厉降价攻势,让那些规模更大的老牌对手惊诧而又恐惧。

  邮政EMS总经理袁国利对本报坦陈,联邦快递的价格对EMS形成了很大压力。由于成本上涨,市场本应适当提价,但联邦快递却让价格走向了相反方向。

  国内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顺丰速运一位高层说,如果联邦快递的低价策略长期实行,5年内国内快递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化,外资快递公司将取代本土企业,主导国内快递市场。

  今年上半年,顺丰速运亏损2000万元,这在该公司15年历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2007年,中国快递市场的产值约400亿元,邮政EMS和顺丰速运的收入分别超过90亿元和40亿元,远超联邦快递1.35亿元的国内快递营业额。

  短期来看,联邦快递大幅降价带给对手们的冲击,主要是沉重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市场份额的迅速流失。他们担心以联邦快递为先锋的外资企业主导国内快递市场后,邮政EMS和民营快递公司会遭遇生存危机。

  尤其是对于力量单薄的民营快递而言,联邦快递的降价让身处困境的它们更加恐慌,部分原因是在联邦快递的低价政策和“拉拢”下,已经有一些重要的大客户流向了后者。

  业界更大的担心是,联邦快递通过亏损扩张获得国内快递市场主导权后,会像其在墨西哥和埃及市场那样坐地起价,将整个行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中国国际货代协会快递专业委员会一位人士透露,近期已收到多家会员企业对联邦快递的投诉,呼吁协会进行协调。同时,邮政EMS和一些民营快递的高层也打破沉默,多次对“行业破坏者”联邦快递提出强烈批评。

  7月25日,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到邮政EMS和顺丰速运进行了速递行业重点企业调研,内容之一便是听取企业对联邦快递降价的意见。会上有企业主张,政府应对联邦快递的低价倾销行为进行调查。

  此前,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7月2日启动了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商务部2006年开展的《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的影响及其政策建议》课题研究建议,政府有必要进行物流业的进入规制,一方面防止外资企业垄断某些领域,获得超额垄断利润;另一方面防止外资企业通过掠夺性定价,摧毁中小物流企业。

  据了解,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正在对快递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向商务部和发改委有关部门提交了调查报告和情况反映,目前正在研究对策措施。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国务院高层日前做出批示,要求政府部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进一步鼓励扶持国有和民营快递企业发展。

  格局渐变

  随着外资、EMS和大型民营快递企业的加紧进攻,联邦快递降价所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开始出现:那些规模小、竞争力弱的民营快递公司在严酷环境和激烈竞争的双重挤压下,正在被迫退出市场。

  据了解,即便是曾经小有名气的民营一统快递、翔盛快递,近期也已处于破产边缘,而更多的作坊式民营快递,已经无力面对高涨的成本和萎缩的市场。

  一旦价格战打响,大型民营快递恐怕也难以长期坚持,因为它们既无政策支持,也没有资金支撑。现在,它们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局。

  面对联邦快递的大幅降价,国有、外资和民营快递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暂不跟进,尽管它们的提价计划也已搁置。

  “我们不会以降价来赢得客户,除非市场确有需要。”德国DHL快递大中华区总裁许克威9月8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国的国内快递市场存在不成熟的地方,DHL会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而不是盲目地采用降价措施。

  “如果大家都盲目降价,会导致市场混乱,谁也不会在‘战争’中获胜。”他说。

  邮政EMS和部分民营快递的高层也对本报表示,不会降价争抢市场,而是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以留住现有的客户。

  事实上,这些公司不愿降价,并不是因为没有降价空间。上海一家民营快递公司的高层表示,与利润微薄的同城快递业务相比,省际快递目前仍有不错的利润空间。它们在价格上按兵不动,主要是担心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而让自己难以为继。

  目前整个行业还没有拉开价格战的大幕。但谁也无法确定在联邦快递的攻击性降价面前就能沉得住气。

  不过,德国DHL、美国UPS和荷兰TNT这三家联邦快递在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竞争对手,都在殊途同归地加大开拓中国国内快递市场的力度。DHL正在酝酿收购民营快递公司,UPS投资1.8亿美元在深圳建设亚洲航空转运中心,TNT则收购了民营公路货运企业黑龙江华宇物流有限公司,并计划利用后者的公路网络提供定时递送服务。

  在价格之外,联邦快递的对手们正在想尽办法拓展自己的空间。EMS于8月1日推出了北京和天津两地指定区域间上午寄、下午到的“京津当日递”业务,尽管其价格仍高于联邦快递;顺丰速运以前主要开展“24小时以内,20元以上”的快递业务,但近期也已开始承揽 “24小时以上,20元以下”的业务。

  “我们要增强抵抗能力,即便是‘死’,也要‘死’到最后。”一位民营快递公司的高层人士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