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深圳部分购房者的“断供现象”(下)
本报记者 胡谋
想当然的“断供潮”
部分购房者断供后,“深圳出现‘断供潮’”、“深圳房贷坏账超千亿”的传闻开始在网络上流传,部分网民甚至认为“浮现中国式‘次贷危机’”。
深圳市银监局当即回应“深圳出现‘断供潮’”、“深圳房贷坏账超千亿”的说法是“想当然”,明确表示:深圳目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房贷断供,深圳银行包括房贷在内的全部坏账余额也不到1000亿元。
根据央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深圳的住房贷款98.5%处于正常状态。据深圳市银监局统计,至今年6月底,深圳个人住房不良贷款率为0.79%,比年初仅增加0.11%,贷款坏账率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认为,与美国银行把钱贷给低收入群体、甚至是无家可归者不同,中国的银行则把钱贷给还款能力良好的优质客户,国内购房者的经济条件和还款能力都比美国“次贷”客户高,由此他认为不会引发美国式“次贷”危机。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近日也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居民储蓄率的角度分析,认为少数购房者存在资金压力,但“深圳购房者整体还款能力不至于令人担心”,“浮现中国式‘次贷’危机至少提法有误”。
断供敲响的警钟
尽管深圳的房产、金融部门认定该市并未出现“断供潮”、眼下出现的断供只是个案,但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说,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这些个案也向房产、金融部门甚至政府敲响了警钟。
一位把开发商告上法庭的断供者说,开发商的广告和销售手段存在大量虚假、欺诈成分,按揭银行在明知一成首付违法、“虚假按揭”的情况下,仍然批准大量的按揭贷款,与业主和贷款人构成了共同欺诈。
深圳市银监局的工作人员说,银行对房贷审查不严、一些楼盘只需一两成首付甚至零首付,的确对房价的走高“推波助澜”。国世平说,断供就是银行违规放贷出现的风险,在当前楼市持续调整的情况下,银行应当严格遵循国家二套住房房贷等相关政策,才能防止风险、保证房贷资金安全。
有专家认为,楼市随意炒作、房价随意攀高、网上“房贷坏账超千亿”假信息流传,都因为中国楼市目前信息极度不对称。利用购房者对供求关系的不了解,开发商、炒房客肆意捂盘、抬价,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反思。
断供不影响调整
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就该市今年前7个月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发布了分析报告。报告说,该市国土房产、银监、人民银行等部门已密切关注断供情况,加强对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政策和措施的研究。
据悉,今年1至7月,深圳商品房空置面积165万余平方米,同比增加29%;新建住宅销售面积18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53.17%;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持续回落。
王锋说,当前深圳楼市的调整态势是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理性回归。深圳市政府的一位官员也表示,个案的断供不会影响整体的调整,深圳将继续执行国家宏观调控要求的土地、信贷等政策,“楼市的正常调控决不半途而废”。
2007年底,深圳常住人口住房自有率仅为21.1%。王锋说,常住人口的购房需求是促进楼市活跃的基础;同时,毗邻的香港目前房价远高于深圳,能够带动深圳楼市的持续发展。他认为,尽管楼市仍处于房价小幅波动、市民持币观望的调整状态,但是,“深圳楼市深度回调已空间不大,房价继续大幅下降、成交量大幅下挫的局面不大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