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所谓:“木桶理论”中的一个由若干木板构成的木桶,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什么是最短的呢?最大的容量是什么呢?他们这些概念经常混淆,张冠李戴。
我们提示一点:事物都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是自身矛盾激化与外界矛盾加剧的双方面结果。“最短的这块木板”,它就是自身主要矛盾不断的激化的表现。“倒水”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它就是外界不断矛盾加剧的体现。
荒谬之二:“木桶理论”的本质是有些咨询类公司们用来收拾客户的有力大棒手段之一,属于玩弄的“诈术”策略。
这里的“最短的这块木板”是什么呢?是人事管理松懈,财务制度混乱,经营方式不当等等,他们所谓的“木桶理论”可以轻易就把企业实际工作的某些不足之处(“无伤大雅”)放大到令人痛心疾首的程度,把它作为“最短的这块木板”来整,这样做是缺乏基本的逻辑性和科学性的。最终企业的结果“看错医生,吃错药”,“白搭上这个人喽”!
荒谬之三:“木桶理论”缺乏一定的现实基础来源,属于个别人的胡编乱造之作,其目的就是制造舆论,提升自己形象。
大家都知道战国“田忌赛马”有名的典故。在这个典故中,田忌的三匹马分别都不如齐王,如果按照“木桶”逻辑,田忌是必输无疑。因为按他们所谓的“木桶理论”这逻辑,田忌赛马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他最慢的那匹马,也就是说怎么比他都会输。
然而我们的谋士先祖孙膑先生给田忌出了一个“好主意”: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通过这个有名的典故,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揭穿“木桶理论”鬼蜮伎俩。纯属于“某些人”的胡编乱造之作,其目的就是制造媒介舆论,从而提升自己形象。
荒谬之四:所谓的“木桶理论”来源的本身就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妖胎”。
“木桶理论”的从它的产生至今,就没有自己的历史来源和实践条件。所谓的“来源”也不过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鬼蜮伎俩,其目的大家都是可想而知。既没有理论的来源,也没有实践历史的出处的理论,谈何“理论”。
除此以外,任何一门科学理论都有它的科学要素和基本范畴。所谓的“木桶理论”是没有的,不要动不动就冠以“理论”的“金质奖章”,这样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例如;中国的咨询策划业从八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几年,也没单独形成一门的社会科学。虽然社会上陆陆续续出了一些专家专著,但大多数也属于个人策划人的“曲苑杂谈”,难以形成一定影响的社会学术气氛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国各大高校也没有策划与咨询这个专业,有的话,充其量是开设一些课程和学院性的策划协会,究其原因有很多,源于文章主题,暂时不必多议。我们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形成一门科学理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
总而言之:“木桶理论”没有理论的来源和实践基础,缺乏一系列的科学要素和基本范畴,本身就是一个“妖胎”。
荒谬之五:所谓的“木桶理论”其在实践工作中,充其量也是一种说法和观点,谈不上一种理什么论,更谈不上一种什么战略和战术。
上回我们就谈到了战国“田忌赛马”有名的典故,按照他们所谓的“木桶理论”这逻辑,田忌赛马成绩的好坏取决于他最慢的那匹马,也就是说怎么比他都会输。所以,对他们这些咨询策划界的“忽悠分子”来说,问题在于怎样整好这匹“马”,首先要帮“田忌式”的企业家们,来个“整马”套餐——如后面放鞭炮,向马的臀部插一刀等等“马后炮”方法。最后把“马”整得不象“马”——不死也脱皮。“田忌式”的企业家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要包“丢人面子”。
实际工作的例子也很多,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得到身边的一些公司是怎样被“忽悠分子”忽悠来忽悠去的,这里我不必举例说明了。在这里还要说明一点:策划行业在我们中国是个朝阳行业,它是有前途和希望的,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不懈努力奋斗和辛苦创造,要树立正面教育形象,坚决打击反面“忽悠分子”的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