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
随着世界制造中心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 “世界制造中心”,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从产业链的角度看,作为服务行业的物流企业和制造业厂商是绑在一起的,现代物流业顺理成章的成为中国的热门行业。
行业的迅速增值使物流成为竞抢的目标。在较短的时间里,国内诞生了一批物流企业。同时,随着众多跨国企业入驻中国,大批外资物流企业也将其物流网络延伸扩展到中国,将中国物流市场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按照其他行业惯例,相比外国企业,中国企业最大的竞争力往往是在价格上,物流企业也是如此。但在物流领域,却经常出现这样的事情:一家是我国的物流企业,一家是外国的物流企业,两者在竞标同一笔生意时,后者竟以高出前者20%的价格拿到了标的。这让人不免感慨:为什么企业心甘情愿多花20%的资金也要选择外国物流企业?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认为,中国物流企业与国外企业最大的差距就是信息化管理的落后。对大企业来说,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很难满足其要求,国外物流企业也抓住了这一点,强调自身的优势,国内物流企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单流进外企的口袋。
物流成本高,信息化成黄金罗盘
近几年,我国物流企业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信息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和战略作用。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洪京一就认为: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不可或缺的手段。其中,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的作用最为突出。
近年来,在这方面,我国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以2006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投入总体规模达到33.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5%。其中硬件投入同比下降了11%,软件和信息服务占了28.1%和14.1%,分别增加了7%和5%。然而,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物流业当前仍处在发展阶段。据官方统计,我国已经实施和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10%。在整个行业供应链当中,我国物流企业与上下游的信息很难实现共享,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指出,对于我国很多物流企业来说,物流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有些企业还没认识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或者说连物流信息化是什么都还不清楚;有些企业已经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有一定了解,但他们也在不断寻求更多的信息;还有一些企业已经在了解的基础上有了一定投入,但大多因为没有合适的信息软件和系统,没有持续的投入。真正的物流信息化成功的案例并不很多。
中国最大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博科资讯总裁沈国康指出,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非常强烈。但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有的企业甚至连办公套件、企业邮箱都还不具备。而有了基础信息系统的企业却面临物流过程动态信息采集难度高、物流信息系统开放性不足、信息孤岛等问题,难以实现各部门的互联互通和运营整合。
沈国康认为,信息化是推动物流行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手段。但物流企业需要的不是离散型、孤岛型的信息系统,而是要建立一个立体化、多层次、集约化、信息共享的系统。要构建信息化平台,和其他信息系统高度集成,要实现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界,让整个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能顺畅的流动。
信息化是实现管理优化的重要途径
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和运作的一个有效的工具。为了争取更广泛、更高端的客户,物流信息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物流信息化对企业而言不是没必要,而是很有必要。就像20世纪90年代初很多人都很抵触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一样,对于这样的新技术,将来推广和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你迟早是要接受这个新技术,那为什么不先行一步,得到领先的竞争力呢?”沈国康用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企业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性。他说:“当然企业选择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也不能盲目,外国的不一定适合企业,便宜的也不一定就是差。在选型时,企业应首先通过咨询明确自身物流的需求,同时了解国内外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软硬件供应商,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技术架构,安全性、稳定性、拓展性、灵活性、开放性、可维护性等,最终选择适合本企业物流业务及未来发展,性价比高的物流信息系统。”
建立现代物流信息化体系,可以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使企业管理和运作规范化,使物流管理信息活动一体化,让数据在企业内部和供应链成员之间实现共享,保证信息传递快速正确,提高供应链协调、决策和竞争能力,有效提高运作效率,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总体成本,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还可以提高员工的管理能力和素质,为实现 “即时生产”和“供应商管理的库存”创造有利条件。
但现代物流体系不只是一个信息化的过程,更应该是优化企业管理的过程。如果不进行管理优化,只是一味的产品定制,这是与现代物流理念背道而驰的。通过信息化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经营水平,这才是现代物流信息化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