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刚: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如何看待加工贸易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发挥的作用?
牟新生:回顾历史,我认为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起点。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作为一个拥有10多亿人口的大国、穷国,如何发展,如何进行改革开放?这是一个很需要智慧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敏锐地抓住了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大分工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沿海地区开放和开展加工贸易,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发挥我国人口多、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加上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从而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幕。可以说,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执政党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如果没有当年开放性的决策,没有实行有利于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不可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的。1984年的时候,祖国大陆的进出口贸易额排在台湾地区后面,排在欧洲的荷兰之后,其他大国就更不用说了。而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四位,今年可能超过德国排名第三。加工贸易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起始点,其作用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加工贸易对于开启中国改革开放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改革开放、发展加工贸易是中华民族一个巨大的进步,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起点。
李安刚:如何看待开展加工贸易与进一步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
牟新生:2001年,经过13年的艰苦谈判,我国成功加入了世贸组织。当时全国上下既高兴又紧张,对加入世贸组织可能带来的后果没有绝对的把握,担心在与世界竞争过程中打败仗,担心外国先进产品进来会冲击我们的市场,特别担心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和农业带来的冲击。我们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七八亿,如果农产品受到冲击,那将是非常危险的。中央对此非常重视,要求各部门认真研究,想办法积极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几年下来,事实出乎大家预料,我国经济在加入世贸后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外向型经济获得了超常规发展,经常性项目顺差快速上升,这也带动了外商直接投资快速上升、外汇储备巨大增长。这为保证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免受大的冲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证明中央的开放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当初以加工贸易作为对外开放的切入点是必要的,是非常正确的,加工贸易为全面对外开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全面和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也为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转型升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李安刚:有人认为,加工贸易是外国资本家对中国的剥削,应该限制甚至取消。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牟新生:这种看法自改革开放初期就存在,认为加工贸易就是把外国资本家请进来,让人家剥削我们,人家赚大钱,我们拿蝇头小利。这话听起来很难听,可似乎又有一些道理。事实上,用这种观点去否定加工贸易是不对的。首先是在开放之初,我们缺乏资本,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市场营销渠道,对世界市场也不了解,只能靠双手,靠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先把外国资本引进来发展我们自己,使我们的经济发展起来;其次,历史地看我国加工贸易是在不断发展的。1991年以前,我国的加工贸易主要以发展“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日用消费品产业为主。1992年以后,技术档次和分工档次逐步得到提高,加工贸易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只有15%左右,2005年达到52%。这说明我国加工贸易已经逐渐走出仅仅收取廉价加工费的阶段;再次,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已经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基于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考虑,跨国公司利用各国的优势,将越来越多的产品通过分布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在产品的各个阶段或各个部件上分工进行生产,整个生产过程在各个国家间流动进行,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加工贸易。加工贸易也逐步表现为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这与原有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垂直分工形式有很大不同。因此,加工贸易不仅仅是外国老板赚钱的问题,它是一个链条,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有影响。此外,加工贸易不是一个要不要的问题,它是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和跨国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进一步发展加工贸易和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同时,我们要大力扶持自己的跨国企业,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通过“外包”或在国外设厂等方式,让加工贸易从“引进来”变为“走出去”。
李安刚:随着我国加工贸易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中央提出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请问您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牟新生:在新形势下,提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非常必要的。经过30年的发展,当然有必要对我国原有的加工贸易政策进行研究。研究无非是哪些是成功的,有些什么样的经验应该肯定;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明确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讲到了要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中央的态度很明确,不是不要加工贸易,而是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为了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国家在去年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当时一个主要的背景是,我国外贸顺差较大,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向我们施压,导致我国与西方国家间贸易摩擦增加。从道理上讲,西方国家压我们是没有道理的,自由贸易政策是西方人定的,但实际上他们执行的是双重标准。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就喊自由贸易,不利的时候,就搞贸易壁垒阻止别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在我们的贸易顺差中,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占半壁江山,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大部分外商投资企业,它们只是在中国设厂,较多地采用将某一个加工环节放在中国,以期利润最大化。
当然,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也有我国国内方面的因素。前些年,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发展,如何发展得更快。当时的财政状况确实比较紧张。2002年上半年海关税收没有完成任务,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多次要求海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任务完成。可以说,以对外贸易为基础的海关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目前,加工贸易与我国国际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密不可分,这一方面会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另一方面会因外汇储备增长过快造成货币投放太多。同时,发展加工贸易虽然有利于我国工业化,有利于解决农民进城就业问题,但低档次的加工贸易也加大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也有国内方面的原因。
李安刚:怎样理解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当前的加工贸易调整政策?
牟新生:我认为,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实现加工贸易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二是要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引导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促进东、中、西部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三是要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有序、稳步推进,不能操之过急。
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贸易调整政策,对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最近调研了解的情况,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外向型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江苏等省影响较为明显。另外,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出口增长下滑比较明显。对于这一现象,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走向世界的主要标志之一。历史证明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加工贸易对我国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很重要。现在我们是出现了贸易顺差,但我认为,贸易顺差是中国进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贸易不平衡是会引起贸易摩擦,会导致西方国家对我们不断施压,但对于贸易顺差问题不能仅从进出口本身去做文章,不能仅压出口,而应当综合考虑。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还看不清楚,国内经济形势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加工贸易调整政策进行认真审视。总的来说,调整加工贸易的政策出台不能过急,不能过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