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工具  进口食品  鱼小文  新疆商业网  武功  新疆  136  帽子  祝永亮  乌鲁木齐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营销管理 » 正文

知识型企业,决策者如何掌控变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0-06-08  浏览次数:147
核心提示: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着攸关前途未来的深刻变革。变革的起因,既可能来源于市场环境的变
   无论什么样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面临着攸关前途未来的深刻变革。变革的起因,既可能来源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比如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又来源于企业高远的追求。然而,一场变革仅仅注意到了它的缘起是不够的,还需要把注意力转向企业内部来检视变革措施的准备情况,毕竟变革的顺利展开与最终成功是离不开内部员工的支持与投入的。更何况对于知识型企业,其内部员工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都不会被轻易地被改变,已有的习惯和思维定式,更不是一两句话、一两天就可以重构的。他们不仅是企业的员工,也是企业发展的资源,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更是企业的独有资产,对待他们,应像对待资本所有者一样,让他们成为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实施变革,注定了决策者的变革措施不能是简单的,直线的和冒进的,决策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变革进行掌控。

    一、做好变革的角色安排。

    任何一场变革,都不可能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就像一幕戏剧,有导演和演员之分一样,变革中的角色大致可以划分为这么几种:变革的发起者、变革的领导者、变革的管理者、变革的支持者、变革的犹豫者和变革的反对者。厘清这些角色,对变革的顺利展开和取得成功是有很大助益的。

    一般来说,变革的发起者与变革的领导者是一体的,这是现实也是变革的必需,否则,变革很难能够开始。因此,首先需要廓清的是变革的领导者与变革的管理者之间的不同,即领导者不能同时又是管理者。其次,是如何发现变革的支持者,并使其与变革的管理者形成变革团队。最后,是争取变革的犹豫者,转变变革的反对者。

    1、区分领导者与管理者。

    在很多时候,领导者与管理者是很难加以区分的,他们同样都涉及到做出决定,建立一个能完成某项计划的人际关系网,并尽力保证任务得以完成等等。如果在一个稳定发展的企业中,领导者和管理者重合也许没什么不妥。但在一个必须快速发展的企业中,领导者和管理者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就非常清晰地呈现了出来:管理是常规的,侧重于抑制、控制和预见性;领导是开拓的,侧重于激发、授权、扩展和挑战。在变革中,管理者必须压制对变革的反对意见,确保变革阶段性目标的实现;而领导者则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力来弱化变革中出现的对立情绪,不仅可以减少管理者的工作阻力,更是控制变革风险的必须。

    知识型企业变革最急需的就是确定一位变革的管理者,使得领导者与管理者能够分离,降低变革的系统性风险。

    这样的管理者,在性格上应该是果断、坚定和一往无前的。

    2、构建变革团队。

    面对变革,除了变革的反对者以外,也一定会有变革的支持者。领导者应该且必须发现这些支持者,并从中选取一些人与变革的管理者形成变革团队。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变革的管理者避免陷入孤木难撑孤军作战的不利局面,也可以彰显变革的决心与力量,打消变革犹豫者的观望心态,动摇反对者的信心。

    3、争取犹豫者,转变反对者。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分工,使得领导者可以有时间来做这些人的工作。工作的方式可以是个别谈心,工作会议,也可以是培训,学习。工作的核心目的是激发员工的危机与进取意识。员工只有有了危机与进取意识,才会认同变革,才会追随变革。很多企业文化都非常强调态度。但态度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是不可能自愿和自发的,它不仅需要引导,更加需要事实的证明。而变革,或者更准确地说,变革过程,正是一次非常有力的证明过程。变革中,企业的成长与取舍,不仅验证着变革的必要,也教育着员工,改变他们对事物的传统看法。变革,不仅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次变革,也是企业文化的一次塑造。

    做好变革的角色安排,是变革成功的第一步。

    二、重构愿景,倡导共享文化。

    在企业的愿景中,一般都欠缺了对企业员工的关照,这也使得员工对变革成功后的企业与自身是什么关系认识非常模糊,他们对变革的必要性也不会有深刻的认识和迫切的需求。愿景的重构,就是要加入企业的未来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必然关联,让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企业不是某个人的企业,而是大家的企业。

    愿景的重构也许很容易,改变或增添一些语句就可以了,但要让企业员工真正受此愿景的感召,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凸显“共享”的这样一种文化理念:现在的困难,大家要分担,将来的成功,大家才能共享。在对企业员工的激励中,应该加入长期激励因素,比如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期权等。要从长期激励入手,改变大家的短期思维,做到与企业“患难与共,有难同当,有福共享”。

    只有这样的文化、理念做铺垫,企业的变革才能转换为“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局面。

    三、信任。

    在变革中,选定管理者后,就需要以诚相待,切忌猜疑。这是爱惜人才的深层表现。如若不然,就会伤害人才的自尊心,影响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甚至会与领导者貌合神离。毕竟,在知识型企业中,变革风险的控制是通过发动更多人参与,并通过他人实施来实现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变革期用人的第一法则。信任不仅可以换来忠诚,还可以激发谦能,坚定其变革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信任的表现形式一是授权,二是允许犯错误。

    变革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的一种艺术。领导者冲在变革的最前线是有风险和没必要的。然而管理者以及变革团队要能发挥作用,无权,或者没有必需的权限,他们的工作无法得以真正展开,变革的风险仍然没有得到有效地化解。而且,受权限制约,无效的工作会挫伤这些变革支持者的勇气和信心,加深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疑虑,一旦产生顾虑,那么,变革的支持者就会退变成为变革的犹豫者甚至反对者,反而加大了变革的阻力。

    变革本身是一个摸索的过程,前进的方向也许是清晰的,但过程却一定是试错、修正、再试错的。没有谁有这个能力,从一开始就给变革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因此,变革的管理者及其团队犯错是一定会的。如果一犯错就玩完,就没有了修正错误的机会,那就不会再有人来做这个变革的管理者,这些人甚至会成为变革的反对者。相反,如果犯了错误能够获得修正的机会,不仅会增加他们应对困难的能力和信心,也会增强他们坚持变革的勇气和信心,还会引导那些变革犹豫者改变对变革的看法,成为变革的支持者。

    信任,对领导者来言,或许也是一种变革。只是这种小我的变革,是为了成就大我,可能痛苦,却是必须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顾问 | 会员服务 | 版权声明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新ICP备15003831号